衛生部:甲流疫苗副作用在正常范圍內逾85%接種后有保護作用
據新華社近日報道:任何一種疫苗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不僅是甲型H1N1流感疫苗有,這一點人們要有正確的認識,包括傳統的季節性流感疫苗也有不良反應,關鍵是這個不良反應能否接受,接種得到的益處和不良反應出現的壞處之間要做一個平衡。
與梁萬年一同接受中國政府網采訪的中國疾控中心疾病控制與應急反應辦公室副主任余宏杰說,從臨床實驗看,至少有85%以上的人群接種甲型H1N1流感疫苗以后具有保護作用。
梁萬年指出,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苗仍然有它的副作用,但是這些副作用都在正常范圍之內,比如出現一些輕微的發熱、乏力、全身酸痛、局部紅腫,這些副作用很快就會過去。
(解放日報)
GSK甲流疫苗免疫應答反應強大
葛蘭素史克公司(GSK)日前公布了其第二項H1N1流感大流行佐劑化疫苗的臨床試驗結果,研究顯示接種一劑疫苗即可產生強大的免疫應答反應,其最低的流感大流行疫苗中的抗原含量誘導出超過國際認證機構規定的免疫原性標準。到目前為止,葛蘭素史克公司進行的H1N1試驗得到的數據顯示了該疫苗有良好的耐受性。據了解,葛蘭素史克公司研制的H1N1流感病毒疫苗已于第四季度被歐洲藥品管理局批準在27個歐洲國家使用。該公司已經在最初發貨的第一周內發出了首批超過700萬劑的產品。交貨仍在進行,而且由于獲得了額外生產的許可,公司預計在未來幾周內可以增加向各國政府發貨的數量。
(南方日報)
我國學者找到結直腸癌新靶標
日前,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所方靖研究組完成的一項研究發現,脯氨酸羥基化酶3(PHD3)在結、直腸癌中扮演重要角色,與腫瘤惡性程度密切相關。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胃腸病學》雜志上。
結、直腸癌是人類常見的消化道腫瘤,發病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及膳食結構不合理密切相關。目前,全球每年新增病例數達94萬,每年有近50萬人死于結、直腸癌,居癌癥死因第三位。在我國,結、直腸癌居惡性腫瘤發病率第四位,且呈明顯上升趨勢。
脯氨酸羥基化酶家族包括PHD1、PHD2和PHD3。方靖研究組通過分析結、直腸癌臨床樣本,發現腫瘤中PHD3的表達水平明顯低于正常結、直腸組織中的PHD3,且PHD3的表達水平與腫瘤的分級和轉移呈明顯負相關。動物實驗顯示,抑制PHD3表達,可以顯著加速腫瘤細胞的生長和腫瘤的生成。專家指出,這一研究結果揭示了PHD3的新功能,有助于認識結、直腸癌的生長機制。
(健康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