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人體的消化機能比春夏秋季活躍,胃液分泌增加,酸度增強,食量增大。中醫認為冬季是飲食進補的最好季節,民間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諺語。尤其是冬至日后進補最好,因為冬至是冬三月氣候轉變的分界線,冬至后陰氣開始消退,陽氣逐漸回升,在避藏中還有活潑的生機,此時進補更易于發揮效能。是虛弱體質調養的最好時機。冬季食補因注意營養素的全面搭配和平衡吸收。以“五畜為益”。偏于陽虛的人以羊肉、雞肉等溫熱食物為益,它具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的功能。陰陽俱虛,贏弱之人,當多食滋陰填精的食品,如牛髓、蛤蟆油之類:陰氣不足者,則益食鴨肉、鵝肉。鴨肉性甘寒,有益陰養胃、補腎消腫、化痰止咳嗽作用:鵝肉性味甘平,鮮嫩松軟,清香不膩。鱉、龜、藕、黑木耳等也是益陰佳品,同時還應多吃蔬菜和水果。
冬令進補的方法除食補外,還有療效顯著的藥補。冬令進補的藥物有:人參、阿膠、鹿茸等。人參大補元氣,對氣虛、體弱、四肢無力、過度疲勞、頭暈眼花、耳鳴等虛弱的人最為合適。阿膠是滋陰補血的良藥,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的功能,可適用于血虛眩暈、心悸失眠、虛勞咳嗽、尿血便血等患者的滋補調養。
冬令進補是人們對健康的一種投資。但是,進補也有一定的學問。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忌亂補。一般說來,中年人以補益脾胃為主,老年人以補益腎氣為主。但具體到個人,又有氣虛、陰虛、陽虛、血虛和氣血陰陽共虛等多種情況。
2 忌過于油膩和厚味。對于脾胃消化不良者,關鍵在于恢復脾胃功能。脾胃消化功能良好,營養吸收的成份才有保證。否則,補了也是白補。因此,冬令進補應以容易消化吸收為準繩。
3 忌單純進補。冬令進補只是養生保健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單純只靠進補并不能達到理想境界,還應當有適當的體育鍛煉和腦力勞動,并注意調理好飲食,方才有益于養生。
4 忌偏補。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冬令進補切忌一味偏補,而應注意兼顧氣血陰陽。防止過偏而引發其它疾病。
5 忌偏貴。補品并非越貴越好,關鍵在于對癥進補。中醫有一句名言:“用之得當大黃是補藥,用之不當人參是毒藥?!彼远钸M補忌一味追求補品的珍貴難得,不對癥的貴重補品,吃多了也未必是好事。
6 忌流感進補。冬令流感咳嗽時不宜進補,否則后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