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在介紹了裝備制造業的定義和分類的基礎上,總結了有關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意義、環境、趨勢、存在問題和促進對策相關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文獻綜述。
[關鍵詞] 裝備制造業 發展 文獻綜述
一、裝備制造業的定義和分類
目前,世界其他國家包括國際組織并沒有提出“裝備制造業”這個概念?!把b備制造業”的概念可以說是我國所獨有。裝備制造業又稱裝備工業,主要是指資本品制造業,是為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發展和國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種技術裝備的各制造工業的總稱。
對于裝備制造業的分類,主要是8分類法、7分類法和6分類法。8分類法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分為: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和武器彈藥制造業。7分類法不包括武器裝備制造業。6分類法不包括武器裝備制造業和金屬制品業。
二、裝備制造業的重要性和意義
裝備制造業,是技術的載體和轉化的媒體,是“手段性”基礎產業,其產品是各行業的生產裝備,是基礎的基礎。它的特點主要是:范圍廣,門類多,技術含量高,與其他產業的關聯度大。發展裝備制造業是所有工業化國家的必然選擇,裝備工業的水平和現代化程度,決定著整個國民經濟的水平和現代化程度。當今世界工業強國無一不是裝備制造業的強國。而忽視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將會嚴重制約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并付出沉重代價。
中國網《李守仁委員:制定專項計劃 大力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具體總結了裝備制造業的重要性和意義,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裝備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出口創匯的重要產業;裝備制造業是用先進科學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重要紐帶和載體;裝備制造業是高新技術產業和信息化產業發展的基礎;裝備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安全和軍事安全的重要保障;裝備制造業是解決我國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其他文獻的相關總結也大體如此。
三、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環境和發展趨勢
1.國際環境
《西安裝備制造業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在《西安裝備制造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重點分析了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環境。突出表現在世界科技和經濟走勢對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影響和加入WTO對裝備制造業的影響上。
關于第一個方面,該報告認為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全面深化和國際產業結構調整與轉移,給裝備制造業在多層次、多領域、高起點上尋求發展提供了機會。有利于主動地、有選擇地承接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進行合作,迅速吸收掌握國外先進制造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裝備制造業的升級。同時,經濟全球化趨勢逐步形成一個全球范圍的開放市場,促使裝備制造業市場出現多樣化、分散化和個性化的特征。世界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和潛在的市場需求,將使裝備制造業開辟新的發展領域,在多層次、較高起點上發展具有廣闊的空間。該報告業分析了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技術與裝備制造業的融合,將加速傳統裝備制造業提升改造,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供了機遇。該報告也提出了在經濟全球化大潮下,會遇到更多、更強的競爭對手和更復雜的競爭環境,一些不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裝備加工企業,將受到嚴重沖擊。
關于第二個方面,該報告認為加入WTO,裝備制造業又面臨新的發展機遇。表現為:分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發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帶來良好機遇,又有利于擴大裝備制造業產品出口,創造外資與內資雙贏的環境;政府采購將成為保護和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的一個非常有利的工具;深化稅制改革,帶來產品更新和技術升級的契機;所得稅優惠對象將從以外資企業為主轉向以產業優惠為主,裝備制造業可充分享受這種政策優惠;也有利于我市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壯大。當然,加入WTO后,裝備制造業也會面對新的挑戰,表現為:取消政府對國有企業的各種扶持和支持,直接威脅到西安市裝備制造業中缺乏競爭力的產品和部門的生存與發展;對外關稅減讓和取消非關稅壁壘會對裝備制造業形成一定沖擊;對我國高檔優質產品市場的沖擊頗大,尤其是在裝備制造業的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更為突出;對我國政府和企業的管理以及制度創新提出實質性挑戰。
葉猛、羅曉光在《我國裝備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宏觀環境分析》也進行了類似分析。
2.國內環境
國家的高度重視和支持為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2006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2007年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落實國務院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有關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明確重大技術裝備業將享受進口稅收優惠,以提高我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及自主創新能力。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國家制定了《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規劃在分析了裝備制造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的基礎上,指出裝備制造業產業調整和振興的主要任務是依托十大領域重點工程,振興裝備制造業;抓住九大產業重點項目,實施裝備自主化;提升四大配套產品制造水平,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和推進七項重點工作,轉變產業發展方式。規劃還指出了十項政策措施。
3.發展趨勢
《裝備制造業的地位與發展趨勢》指出,世界裝備制造業在新的歷史時期呈現出一些新的發展趨勢:服務在價值鏈中的比重不斷上升;重視發展制造基礎技術、全面提高基礎零部件技術水平;裝備制造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世界制造業調整和轉移規模加大;市場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產業高技術化的改造、提升;裝備制造的全球化;裝備制造業的集群化發展。
四、關于對我國及各地區域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有關研究
在相關文獻中,既有對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進行整體研究的,也有對區域裝備制造業發展進行的針對性研究。研究思路基本上為:分析裝備制造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
1.裝備制造業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結構性產能過剩
許多技術含量高、先進性的重大裝備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而一般企業生產的機械產品卻大量過剩。
(2)裝備制造企業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
我國裝備企業的組織結構大多雷同,“大”而不強,“小”而不精,整個產業的經濟績效不高。
(3)配套能力差,沒有形成產業集群
企業分布缺乏規劃,企業之間缺乏必然的聯系,同時,零部件、元器件產業薄弱,缺乏成套能力,服務不發達,沒有形成一整套企業聚集性強、產品關聯度大、生產銜接程度高、設備管理機制完善、成套配備能力強的先進裝備制造基地。
(4)勞動生產率偏低
對于一些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行業來說,技術配備比較先進,人員勞動效率比較高,用較少的人就能創造較多的產值;相反,勞動密集型行業主要是靠人力創造產值,自主創新能力差,成套配備能力弱,勞動生產率低下。
(5)企業創新能力不足
企業缺乏技術創新能力,缺乏自主創新的內在動力和物質技術手段,許多重要產品技術來源依賴國外,缺少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技術,產品更新周期長,響應市場的速度慢、時間長。研究開發費用不足和吸收消化能力差也是制約創新能力的因素。
(6)科技人才和技術工人不足
裝備制造業中高精尖人才缺乏,甚至一些企業出現研發人員大量流失。而且對技術工人培養不夠重視。忽視技術工人的重要性,高級技工已成為目前的“稀缺資源”。
(7)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意識不強
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特別是美國、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香港的向中國大陸轉移的新趨勢。面對這一歷史性機遇,很多裝備制造企業沒有利用多種信息渠道主動尋找外商合資合作,而是坐等觀望。
2.促進裝備制造業中發展的有關對策
(1)加強政策扶持和宏觀引導
這些措施主要體現在加強政府的行業引導,出臺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法規和政策;及時制定和組織實施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推動裝備制造業相關行業協會建設,發揮和提高行業的自主管理與協調能力。
(2)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組織優化
嚴格限制過剩產品的生產,堅決淘汰技術落后、污染環境、質量低下、浪費資源的工藝、產品、設備和企業。發展在國內已經具備一定基礎、技術面廣、產業關聯度高、市場前景廣闊、投資強度高、對國家經濟安全有重要影響、對可持續發展有顯著效果、對產業升級有重要帶動作用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逐步形成重大技術裝備、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基礎裝備等專業化分工合理、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通過產業重組和市場競爭,形成一批大型骨干企業和配套的中小企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同時眾多的形成各具特色和具有整體優勢的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
(3)加快技術進步
堅持引進、消化國外先進技術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加快技術改造,開發一批關系全局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配套技術,發展成套能力,提高關鍵技術和裝備的國產化水平。
建立社會化的技術支持體系,提高自主研發能力。一方面引導大型企業集團為主體,建立技術創新和技術開發中心;另一方面,加強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進研究開發與科研成果的產業化。
加大裝備制造業的科技投入和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也是加快裝備制造也技術進步的關鍵因素。
(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加大裝備制造業急需的各層次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既要培養高層次人才和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又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一大批現代裝備制藥業的高級技工人才。對于做出重要貢獻的人才,在分配制度上給予激勵。
(5)完善投資環境,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
完善投資環境,加大對外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學習國外先進企業的技術和經驗,提高外資的利用水平,把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結合起來,利用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促進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思考.化工設備與防腐蝕,2004,1,P9~5
[2]李相銀 韓建安:中國裝備制造業區域產業競爭力比較分析.江蘇商論,2004,3,P114~116
[3]陳文哲:福建省裝備制造業“十一五”發展的策略研究.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7,2,P1~6
[4]孫 偉:我國29個省區市裝備制造業聚類分析.中國科技論壇,2003,6,P19~21
[5]《西安裝備制造業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西安裝備制造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6]潘曉波 許為民等:《發展浙江裝備制造業的現實環境背景》.企業技術進步,2004,3,P8~10
[7]葉猛等:《我國裝備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宏觀環境分析》.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2002,2,P40~43
[8]裝備制造業的地位與發展趨勢.機電工程,2005,6,P66
[9]谷春立:“沈陽制造”的定位與提升——對沈陽市裝備制造業的調查和對策.企業技術進步,2002,4,P16~17
[10]徐 杰 林 輝:大連裝備制造業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遼寧經濟統計,2007,8,P9~11
[11]潘曉波 許為民 王占偉等:發展浙江裝備制造業的現實環境背景.企業技術進步,2004,3,P8~10
[12]權 娜 劉延國等:關于加快發展濟南市裝備制造業的思考與建議.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04,8,P16~18
[13]許曉雄:廣東省裝備制造業發展分析和對策研究.機電工程技術,2003,5,P14~17
[14]孫 偉: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發展對策研究.商業研究,2004,23,P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