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論文分析了當前中國企業家隊伍的成長現狀,指出對企業家資源需求的不均衡、非生產性配置和政府政策的不均衡所導致的企業家經營管理活動效率不高是目前企業家隊伍成長過程中的主要特征和面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 企業家企業家成長現狀及特征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涌現出了大批優秀的企業家,如聯想的柳傳志、海爾的張瑞敏等。這些企業家的存在不僅極大地促進了企業的成長,而且在促進中國改革與發展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但從整體上看目前中國企業家隊伍的數量和素質還不能滿足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要求,企業家的成長環境建設也有待進一步改善。目前,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和經濟成長的特殊時期,不僅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發展要依靠優秀的企業家,而且民營經濟的二次創業也要由高素質的企業家來推進。從體制和歷史的角度來分析,中國企業家的成長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對企業家資源需求的不均衡
從整體上看不同地區、規模和性質的企業對企業家的需求量都很大,但彼此之間存在差異。以地區為標準,東部沿海、長三角江浙地區比中西部地區企業家數量更為充足,比較而言需求量較小。以浙江省為例,由于傳統重商文化的影響、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便利通商的地理位置,使得企業家資源在浙江省十分豐盈;以企業規模為標準,大企業比中小型企業對企業家數量和質量的要求更高。彭羅斯認為企業成長障礙的產生是由于企業不能有效地協調其資源和管理職能,企業成長就是不斷跨越管理障礙的過程。在較小規模的企業里,企業家可以憑借自身有限的經營或行業經驗進行管理和有效利用資源。盡管這些企業家擁有創建有前途的新企業所必需的品質,但是其中很少有人同時兼備建立大型公司所必需的品質。因此,隨著企業規模逐漸擴大,就需要招聘人來彌補自身品質的缺陷,或將控制權移交給有能力的人;以企業性質為標準,股份有限公司和國有企業較私營企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需求量大。在這些企業中委托代理關系將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聯系在一起。由于存在不完全信息和信息不對稱,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均存在機會主義傾向和風險偏好的差異,導致委托代理關系極不穩定。對企業家資源需求的不均衡使通過市場交易調節企業家資源不僅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二、企業家資源的非生產性配置
企業家本身是一種有限的、能夠影響經濟總產出規模和增長的生產性資源,并能根據期望的收益,即財富、權力和聲望來對自身進行合理化配置。現有的企業家群體便是具有企業家才能的人向生產性領域轉化的結果。根據對預期收益的判斷,具有企業家才能的人會流向生產或非生產性領域以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而企業家資源的非生產性配置表現為兩個方面:
1.具有企業家才能的人流向非生產性領域,使得生產性領域缺乏足夠的企業家。這是因為中國社會一直具有重文輕商、崇尚權威的思想。讀書的最終理想是走向仕途,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取權力。而商人和手工業者一直被視為社會的最底層。在這種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下,大量具有企業家才能的人流向非生產性領域;
2.生產性領域的企業家才能使用效率低下。雖然中國政府一直努力逐步放松對經濟活動的行政控制,但行政權力仍未離開資源配置領域。僅從國有大中型企業的選拔方式來看,國有產權的存在致使政府在企業經理人的任命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在這種選擇機制下,企業家所獲得的收益往往高于單純從事生產性活動的報酬。在財富能隨權力和地位分配時,大量的企業家才能被浪費在追逐權力和地位的過程中。企業家資源的非生產性配置是因為制度和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因而可以通過減少行政干預和建設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增加企業家資源的生產性配置。
三、政策的不均衡導致企業家經營管理活動效率不高
據1997年由世界經濟論壇組織和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聯合開展的國際競爭力評價活動結果顯示:在46個主要國家中,中國企業家創新綜合水平名列第41位;能勝任的高級管理人員及開發市場的素質能力列第46位(末位);管理人員的國際化經營經驗列第40位。以上數據表明中國企業家整體素質水平不高。究其根源,部分原因是政策的不均衡致使企業家經營管理活動效率不高。我國國有大中型和民營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兩大支撐點。政策層面表現為對國有企業控制較強、對民營企業支持力度不夠。據中國企業家系統1998年報告,我國國有企業領導人來源于政府官員的比例達到了27.4%,在所有企業中最高。由于國有企業領導人需要花很多精力協調、維護與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的關系,在企業發展上以完成行政任務為目標,因而這種行政委任方式極易導致腐敗的產生和企業領導人經營目標短期化、身份地位政治化。雖然近年來國家對民營企業發展不斷給予優惠政策,但缺乏政府政策支持、融資難、產權不順等仍然是民營企業在二次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巨大障礙,特別在人才環境建設上缺乏相應的支持。由于缺乏吸引、留住和使用人才的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而使民營企業缺乏吸引優秀企業家的條件。
美國經濟學家鮑莫爾指出,在各個社會中,企業家資源都是存在的,但又都是有限的。一個社會進步與否,不是取決于企業家資源數量的多少,而是取決于社會制度機制對企業家資源的引導和發揮。優勝劣汰是企業家市場的功能之一,但更為重要的是要發揮激勵和調動企業家積極性的作用,這就需要通過企業家市場化來實現。企業家市場化是指在企業家的選擇、流動、價值的實現、培養、評價等一系列運作中,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以此來促進企業家隊伍的發展,提高企業家這種社會資源的運作效率,從而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達到合理配置、優化配置。因此,要積極建立企業家交易市場,通過市場機制優化配置企業家資源,擴大中國企業家隊伍。
參考文獻:
[1]陳建軍:企業家、企業家資源分布及其評價指標體系—結合浙江的實證分析[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3年7月,第33卷第4期,第56~63頁
[2]張含宇韓巍:中國企業家資源非生產性配置的制度分析[J].人文雜志1999年第6期, 第48~52頁
[3]駱正清顏華:有關企業家市場化的幾個問題[J].經濟論壇,2002年第1期, 第27~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