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投資規模和投資結構的傳導作用引進FDI會影響河北省生態環境質量,因此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中,河北省應時刻關注利用FDI的環境效應。分析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進行結構調整之迫切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引導外商直接投資更多流向高新技術產業和環保產業、促進環境保護和環境友好技術的引進、加大執法力度,加強環境規制、加快河北生態省建設等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 生態文明外商直接投資(FDI)結構調整
一、引言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蹦壳昂颖笔〗⒃陂_發資源和環境污染基礎上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退化,為了有效控制污染,實現生態文明,即使在當前面臨金融危機,利用外資不是很有利的情況下,我們也要一直關注利用外資的質量,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節能減排,從防患于未然的長遠角度,強調利用外資的生態環境效應。分析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進行結構調整之迫切性,以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為實現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引導外資進行結構調整,使其與河北省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轉變相適應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河北省利用外資結構調整之迫切性
近年來河北省利用外資規??傮w上處于增長的上升態勢,根據1985年~2007《中國統計年鑒》和《河北經濟年鑒》資料記載,如圖所示,河北省1984年實際利用FDI 為160萬美元,到2006年已經增長到201434萬美元,相當于1984年的1258倍還多。1996年外商投資企業在出口總值中所占的比重僅為19.4%,但對出口增長的貢獻率卻達到了58.7%,成為出口增長的最大驅動力。 外商直接投資已成為影響河北省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和因素。
從外商直接投資的產業結構的分布來看,根據河北省統計局提供的相關數據整理而得,以1995~2006年的累計外商直接投資進行分析,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資主要集中于第二產業。第一產業的投資額占全省利用FDI累計投資總額的1.52%,第三產業的投資主要以房地產業為主,該產業的累計投資額為203629萬美元,所占比重為12.83%; FDI在第二產業累計投資比重為85.65%。河北省對污染密集型行業的外商直接投資占第二產業的投資比重非常大,最低比重為1995年的43.1%,在2005年達到最高比重72.48%。由此可見,基于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模式下的利用外資結構調整的迫切性在于:
1.進行利用外資的結構調整,有利于緩解河北省環境容量的有限性
河北是資源大省,其經濟發展對環境資源有極強的依賴性,離不開當地資源的充分開發和利用。河北主要的資源產業是鋼鐵、石油化工、煤化工和水泥建材等行業,資源利用的粗放化目前已經造成資源浪費和產業低效益,同時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經濟發展會越來越受到環境可容納量的制約。從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規模、產業分布、行業分布可以看出,如果引資過程仍然不重視資源和環境容量的有限性問題,就會進一步加重其稀缺性。
2.有利于形成以節約和環保技術為主導的技術引進態勢,緩解目前河北省生態環境的壓力
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基本步入可持續發展模式,資源節約和環保技術日趨成熟。大型跨國公司是環境友好型技術的良好載體。河北省可以通過引進外商直接投資加強企業的技術改造,促使企業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最大限度地把污染消除在生產過程中。在技術引進和轉讓方面,爭取形成以節約和環保技術為主導的技術引進態勢,通過政策調整促使發達國家的降耗和環保技術加以推廣和傳播。環境友好技術的國際轉移不但可以大大降低污染治理成本,節約研發和采用這些技術的成本,同時還可以緩解目前河北省生態環境的壓力。
3.有利于實現建設生態文明、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要求
生態文明堅持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提倡建立有序的生態機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了能夠真正做到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相協調,今后我們必須把生態文明的實現作為我國的奮斗目標,力求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保持環境質量的穩定甚至提高。目前利用外資集中在第二產業的污染密集型行業的現狀已經對河北省資源環境產生了巨大壓力,加劇了環境污染。如果不改變這種結構狀況,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河北省生態文明的實現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必須進行結構調整。
三、河北省利用外資結構調整的政策建議
建設生態文明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必須從以過度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向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轉變??沙掷m發展觀在利用外資方面的具體體現就是要時刻重視資源與環境容量的有限性,盡可能減少引進外資對河北省資源與環境所帶來的傷害,并同時促使外資有助于河北省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構建,在生態文明視角下,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結構調整的政策建議是:
1.引導外商直接投資更多流向農業、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環保產業
當前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以第二產業為主,農業、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環保產業的發展急需外資的推動。通過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外商直接投資現代農業,特別是生態型農業和高技術含量種植業、養殖業;放寬外商直接投資在服務領域的條件限制,積極穩妥地推進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加強河北省保險、電信、貿易、旅游、金融等服務性投資項目;大力引導外商投資于高新技術產業,利用高新技術產業改造傳統產業,會大大提高能源、原材料的利用效率,降低單位產值的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積極推進環保領域利用外資,推動重點環保工程項目的實施。通過外商直接投資的產業結構調整,引導河北省產業結構向現代服務經濟和污染減輕方向轉變,真正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
2.促進環境保護和環境友好技術的引進,盡快形成實現生態文明的技術平臺
克服經濟增長中資源環境問題的關鍵就是技術進步,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來講,依靠自身投入資金和人力,研發新技術以取得環境技術創新是不現實的,只能依靠引進發達國家已經擁有的比自己先進的技術來解決目前我國的資源環境問題。先進的節能、生態、環保技術有利于提高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改善資源配置以利于環境保護。外商直接投資企業特別是大型跨國公司掌握更先進的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節能技術、廢物處理技術和管理經驗,河北省引進FDI要注重對潛在的污染者規定最低技術要求,提高污染密集型行業的技術起點,加快環境保護技術和環境友好技術的國際轉移,努力做到多引進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少引進污染。
3.加大執法力度,加強環境規制,完善環境標準
目前,環境管理部門執法力量不足,對違反環境標準的企業處罰過輕,規定的處罰措施也不具體,操作性差,難落實。為此,需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外商直接投資企業的環境保護監管,實行清潔生產審核、環境標識和環境認證制度。通過完善排污收費政策,提高排污收費標準來控制企業的污染行為,促使外資企業尋找各種合理方式來減少污染物排放量,極大地激勵企業進行治污技術創新,技術創新的結果會使生產過程中不斷節能降耗減排且使各種生產要素利用率得以提高,從而達到有效控制污染的目的。
4.加快河北生態省建設,構建循環型經濟社會運行體系
河北省主要以高耗能、高污染的資源型行業和勞動密集程度高、資金和技術含量低的成本競爭型傳統行業為主,自然資源稟賦和投資回報率決定了外商直接投資也主要集中于這些行業,也就是說河北省自身的產業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外商直接投資的結構。因此,河北要加快生態省建設,構建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的生態經濟體系。實現廣泛的清潔設計、清潔生產以及生態技術的推廣應用,盡快調整產業結構,使產業結構有利于節能減排,減少對環境的損害。這樣外商直接投資就會順應這樣的產業結構進行投資,從而達到減少環境污染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河北省統計局:1996年河北省經濟統計資料[M].石家莊:河北省統計局,1996.1~6
[2]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河北省統計局.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河北經濟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85~2007
[3]黨的十七大報告: http://www.xinhuanet.com/17dajs/sqdjd.htm
[4]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利用外資“十一五”規劃.http://www.sdpc.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