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論述行業協會的特征和性質,闡述了行業協會在推動科技園區域發展中的特殊作用,包括規范科技園區域間的行業競爭,制定行業技術標準,提供行業服務,參與政府決策,代表企業訴訟,提升行業整體形象,促進科技園區域經濟發展等作用。針對我國行業協會立法中存在不足,提出了分層立法,明確行業協會的性質和法律地位,理順行業協會與政府間的關系等完善對策。
[關鍵詞] 行業協會 科技園 區域發展 法律規制
一、行業協會的性質及特征
行業協會是一種非政府性的社會組織,具有自發性、行業性、會員性,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稱謂,日本稱其為“事業者團體”,美國稱為“行業協會”或“職業協會”。通說認為,行業協會是指從事同種行業,有著共同利益和目的的企業和個人在自愿的基礎上依法組成的,實行行業服務和自律管理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法人。行業協會的特征如下:
1.行業性
行業協會以同行業企業或企業家為主體組成。不同行業一般不屬于同一行業協會,比如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軟件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等等,都是按照不同行業分類。
2.自愿性
行業協會的建立、運作和發展都應該體現其成員的自愿,行業協會應當按照“自愿入會、自選領導、自聘人員、自籌經費”的原則組建,其活動方針應為“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協調、自求發展”。會員的入會和退會也沒有強制性。
3.非營利性
行業協會成立和運作的目的在于為其成員提供公共性服務和促進行業內一定范圍的整體利益,這是行業協會區別于營利性中介組織的特征。行業協會的許多活動有可能產生利潤和收入,但是不應將其利潤分配于其會員。其收入主要是為了維持本行業協會的正常運轉,而非以營利為目的。行業協會通過指導、協調入會企業而服務于整個行業。
4.法人性
行業協會是一個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團體。行業協會獨立于政府和其他組織,它不是政府機關及其隸屬單位,也不采用政府行政式的管理與運作機制。行業協會是為特定群體的共同利益服務的團體組織,它通過各自的章程和規章制度實現著行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自我保護。
5.自治性
這是行業協會最重要、最本質的特征,也是行業協會成為現代社會多元化、多層次治理主體的重要依據。自治性主要表現為二點:一是獨立性,包括組織獨立、經濟獨立和行為獨立;二是治理性,即行業協會運用建立在成員之間信任和互利基礎上的協調網絡,通過制定行業規章約束、協調成員企業行為,維護成員個體及整體利益,推動全行業、相關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行業協會在科技園區域發展中的特殊作用
全國52個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園區,是高科技企業密集的區域。而行業協會作為非政府性的社會組織,它對內協調各企業相互之間的利益分配和沖突,對外與政府進行信息交流和溝通。因此,推動各高科技企業園區內的企業合作,離不開行業協會。行業協會在推動科技園區域發展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規范科技園區域間的行業競爭,協調區域間行業發展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建立科技園區域行會,對提升各科技園區域內同行業的企業競爭力,維護行業整體利益,規范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國,比如橙行業協會實行全球統一定價,消除了內部惡性競爭,迅速占領了國內外市場。而現在的某些行業,低價惡性競爭此起彼伏,有的企業甚至賠本賺吆喝。這種現象的出現就是因為沒有行業協會,沒有一個能夠協調規范企業競爭和發展的組織。所以在科技園區域間建立相應的行業協會對高新技術企業及經濟的發展是及其重要的。
2.制定行業技術標準,推動科技園區域協調發展
行業協會若能根據本行業企業的具體情況,制定有利于本行業的技術標準,則對保護行業、企業整體利益極為有利。對于技術標準和規范的制定,通常是由國家制定通用的安全、環境等保護標準,如果行業協會制定本行業特殊的技術標準和規范,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就會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3.提供行業服務,推動科技園區域經濟發展
行業協會的服務一般在于幫助企業進行商情調查、行業培訓、技術咨詢等幾個方面。商情調查既是行業立法和行業政策制定的依據,又是企業進行具體生產經營活動的信息條件。行業培訓和技術咨詢是推動行業企業發展的助動力。而開拓市場、占領更多市場份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單個企業憑借自己的實力和能力去開拓國外市場則相當困難,如果行業協會發揮其優勢,則可以協助企業尋找商機。如在有些高新技術博覽會,行業協會可以和企業一同參加,以政府牽頭、行業協會協調,企業就可以聯系更多的客戶。
4.參與政府決策,代表企業訴訟,促進行業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行業協會是企業的聯合體,熟悉本行業的實際狀況,也比較熟悉國際上同類和相近產業的狀況,行業協會作為行業代表參與有關行業發展、行業改革以及與行業利益相關的政府決策,提出有關經濟政策和立法建議,對政府制定該行業的對內對外政策會有非常大的幫助。行業協會作為行業代表還可以提起反傾銷反補貼訴訟和應訴國外對我國企業提起的反傾銷反補貼訴訟。在這些訴訟中,都要求訴訟當事人提供大量的信息和資料,對單個企業而言,憑一己之力是十分困難的。而行業協會出面應訴則可克服這些弊端。
5.行業調解,協調企業間矛盾,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企業間發生糾紛,如果單靠訴訟解決,成本高,訴訟時間長,對涉訴企業帶來較大壓力。如果能夠發揮行業調解的作用,不僅為入會企業減少了訴訟成本,而且有利于減緩訴訟壓力,提高企業的發展速度。
三、行業協會的法律規制現狀及存在問題
1.規制行業協會的現行立法
現行關于行業協會的立法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5條關于“結社自由權”的規定;二是專門性、概括性立法。目前我國尚未有專門關于行業協會的法律層面上的規范,現行專門法規是國務院于1998年頒布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其他關于行業協會的規定,零散的分布于有關政策文件之中;三是附屬性規范。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對證券業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對會計師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對律師協會等做出了相應的規范。
對于專門性立法,最早通過法律形式確認行業協會法律地位的國家是法國,它于1858年就頒布了有關商會的法律。德國、日本也頒布了相關的專門法律。因此,我國的行業協會立法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相關立法。
2.行業協會立法中存在問題
我國關于行業協會的法律規范在一定程度上對行業協會進行了規范,但仍存在諸多技術性和結構性缺陷,影響了行業協會規范、有序地發展,具體表現在:
(1)立法層次上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國關于行業協會的立法,主要是單項立法,比如《證券法》、《會計法》、《律師法》等,這些法律對相應的行業協會做出了規定,但這主要針對特定類型的行業協會予以規范,不具有普適性,且內容較為簡略。而其他有關行業協會的概括性規范性文件效力層次較低,沒有對行業協會做出統一規定,導致單項立法出現了沖突、矛盾。
(2)立法結構上存在的問題。從立法結構上看,我國現行的行業協會立法只有關于登記管理的程序性規范,而缺乏與憲法相銜接的行業協會的實體法規范,有關行業協會的實體權利、地位等沒有法律確認。導致行業協會管理體制上缺乏法律保障。
(3)立法內容上存在的問題。從立法內容來看,未能體現行業協會的本質特征形成專門立法,體系龐雜,法理欠缺,行業協會法律地位不明確,設立、變更、注銷登記制度好壞不確定,不利于行業協會的有序發展。
四、完善行業協會法律規制的建議
針對我國行業協會法律規制的現狀,為適應行業協會快速良性發展要求,確立和構建政府與行業協會的和諧關系,推動行業協會的規范、良性發展,對完善我國行業協會立法提出如下建議:
1.行業協會的立法應分為二個層次
根據現有立法資源及行業協會對應的立法層次安排,筆者認為我國行業協會的立法應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制定統一的《行業協會法》。建立統一和諧的行業協會法律體系,首要任務就是制定全國統一的《行業協會法》,明確行業協會宗旨、地位、職能、登記程序、組織機構、權利義務、經費來源以及與政府的關系等,確定設立、變更、注銷登記制度,規范其行為,保護其合法權益;二是在此基礎上,利用現有立法資源,對我國現行有關行業協會立法進行修正、補充、整合、協調、配套及更新和完善。對于特殊領域可根據需要補充制定單行法律法規。形成以《行業協會法》為基本法,特殊行業協會法律法規相配套的法律體系。
2.理順行業協會與政府的關系
行業協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組成部分,是企業與市場之間的社會經濟中介組織,是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行業協會作為市場經濟中的中間管理層,與政府宏觀管理、企業微觀管理構成完整的管理體系。行業協會與政府的關系應當是:行業協會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和業務指導,政府有關部門采取積極引導、加強監督、促進發展的方針,支持行業協會開展工作。但應當明確二者之間沒有隸屬關系。
3.明確行業協會的經費管理制度
筆者認為,行業協會經費的籌措途徑應主要為會員繳納的會費。政府資助、從事培訓、咨詢、舉辦展覽等服務項目的收入,以及其他合法收入也可成為行業協會經費的來源,但不應分配給會員。行業協會作為獨立的社團法人,必須遵守會計法及審計法的相關規定,遵從財務管理規則,完善財務管理制度,以防止侵害會員的合法權利,損壞社會聲譽。
4.明確國家對行業協會的監控
國家對行業協會的監控應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個方面。立法應授予行業協會某項職能;行政監控主要表現為對行業協會的登記管理和行政制裁;司法監控表現為解決行業協會與其成員的沖突,包括民事上的爭議和對行業協會行使公共管理職能的行為予以司法審查。
五、結語
隨著社會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行業協會的作用對于推動區域合作越來越重要。要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就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吸收和借鑒地方立法和國際通行的做法,完善其立法,用協調統一的法律規范來調整、引導、促進和保障行業協會的健康發展,使其符合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推動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促進協會與國際接軌,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麗娟:論我國行業協會的法律規制[J].政法論叢,2007(1)
[2]李振鳳竇竹君:中國行業協會的法律定位與職能構建[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4)
[3]范湘凌蔣尉:論行業協會的立法完善.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