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任何一個組織而言,都有資源的管理和利用問題。本文利用可拓學中可拓集合與關聯函數的知識,建立了可拓資源的形式化定義。為企業從多方面尋找自身優勢,提高競爭力,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 可拓學 可拓集合 可拓資源
一、前言
資源有很多種類型,不同企業有不同的資源矛盾。為實現企業的目標,企業家們必須認真分析各種資源,通過對不同資源的開發利用,以獲得企業的長期利益。
二、可拓學理論的基本概念
可拓理論最早由我國學者蔡文提出,用形式化工具從定性和定量角度研究問題,為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矛盾問題提供了新的方法論。其理論基礎有兩個:一是研究物元及其變換的物元理論,二是作為定量化工具的可拓集合理論。以可拓論為基礎,發展了物元可拓、物元變換和優度評價方法等。可拓論與管理科學、控制論、信息論以及計算機科學相結合,已廣泛應用于經濟、管理、決策和過程控制中。
1.物元
給定事物的名稱N,它關于特征C 的量值為V,以有序三元組R=(N,C,V)作為描述事物的基本元,簡稱物元。N、C 和V 稱為物元的三要素。如果一個事物具有多個特征,則采用n 維物元描述:R=R(i) (式中:R(i)=(N,Ci,Vi),i=1,2,? ,n,為R 的分物元)。物元作為可拓理論最基本的邏輯單元,是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任何事物都可以表達為物元。
2.可拓集合
可拓集論是可拓學的理論支柱之一,可拓集是在經典集和模糊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另一集合概念。集合是描述人腦對客觀事物的識別和分類的數學方法。經典集描述的是事物的確定性概念,用0、1兩個數來表征對象屬于某一集合或不屬于該集合;模糊集描述的是事物模糊性,用[0,]中的數來描述事物具有某種性質的程度;可拓集描述的是事物的可變性,用(-∞,+∞)中的數來描述事物具有某種性質的程度,用可拓域描述事物“是”與“非”的相互轉化。
從事物的物質性、系統性、動態性和對立性出發去認識事物,能夠更完整的描述事物的結構,從這四個角度出發,相應提出虛實、軟硬、潛顯、負正這四對對立的概念來描述事物的構成,稱為事物的共軛部。
三、問題的提出
企業的運作需要用到各種資源,由于受人的認識能力和“占有觀念”的影響,人們注意的往往是本企業可以控制的資源,稱之為可控資源。但隨著科技的發展,產品的更新速度加快,從構思、設計到生產出產品的各個階段中所需的資源往往差異也很大,可控資源越來越難以滿足企業的需要,這時就要求利用其他的社會資源來解決本企業資源不足的矛盾,這就要求企業家從使用“可控資源”開拓到使用企業以外的非可控資源。
四、可拓資源的確立
從可拓學的角度分析,資源具有可拓展性,即資源具有發散性、相關性、蘊含性和可擴性,對于物質資源,還具有共軛性。
設U為某企業的資源論域,u∈U表示企業的某種資源,y=k(u)為U到實域I的映射,表示資源u符合企業要求的程度,T=(TU,Tk,Tu)表示要實施的變換,y′= Tkk (Tuu)表示實施變換T后資源符合企業要求的程度,U上關于變換T的可拓集為:
則當T=e時,企業的資源正域(即符合企業要求的資源集合)為
企業的資源負域(即不符合企業要求的資源集合)為
企業的資源零界(即既符合企業要求又不符合企業要求的資源集合)為
當T≠e時,企業的可拓資源(即可以從不符合企業要求的資源轉變為符合企業要求的資源的集合)為
把不符合企業要求的資源轉變為符合企業要求的資源的關鍵是選擇變換T,
使y′= Tkk (Tuu) >0。
五、尋找可拓資源的途徑
1.關于元素變換的可拓資源
根據可拓資源的概念,可按照其中的不同變換去尋找可拓資源,由于資源又有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之分,因此關于元素變換的可拓資源又分為內部可拓資源和外部可拓資源。
(1)企業內部可拓資源主要是對虛資源和軟資源中的潛資源的開拓,通過適當的變化,使潛資源顯化,成為企業的可用資源(如下圖)。內部可拓資源主要是內部各種資源的相互轉化,通過一定的變換使這種轉化實現。例如,某軟件公司招聘了一名軟件設計師A,他的設計能力非常強,但由于該公司的管理及銷售水平都比較低,致使企業利潤無法提高。后來,該公司的總經理發現A不但有非常強的設計能力,而且有非常強的組織能力以及廣泛的營銷關系網,于是就破格提示A為副總經理,給予了A充分發揮自己才華的空間,使企業的利潤大幅度增加。
(2)外部可拓資源既有實資源,也有虛資源;既有硬資源,也有軟資源。實部與虛部的變換如下圖。再例如,通過一定的變換,把銀行或其他單位的資金為自己所用,這種資源即為外部可拓財源;通過一定的變換,利用其他相關企業的廠房、設備,為自己生產產品,省去了進行廠房和設備投資的大量時間和資金,這種資源即為外部可拓物源;通過一定的變換,利用外單位的人為自己單位進行產品設計、員工培訓等,這種資源即為外部可拓智力資源。外部可拓資源可通過與內部資源的轉化去實現,也可通過其他的變換實現。
2.關于論域變換的可拓資源
對實現企業目標所需資源范圍的變換,即為論域的變換,也可使外部不可控資源變為可拓資源。例如,企業在某個時期的資源論域可能是企業所在地區的各種資源,但隨著企業業務的發展,在本地區尋找可拓資源已不能滿足企業的需呀,為此,企業必須進行資源論域的變換,或置換,或增刪,或擴縮,或組合,以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
3.關于關聯準則變換的可拓資源
企業處于不同的發展時期,對不同類型的資源的要求是不同的,即關聯準則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對于企業的人力資源,原來的企業制度不能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致使員工的體力資源和智力資源都沒有充分利用,但企業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之后,如采取競爭上崗、改變固定工資為固定工資與績效工資相結合、增加員工的福利等,使員工與企業的關聯準則發生變化,從而拓展了內部資源。
六、小結
一個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關鍵問題不是企業可控資源的多少,而是利用非可控資源的能力的大小。企業利用非可控資源的比例越大,企業的開放程度也將越高。資源的可拓性為企業開拓資源提供了所有可能的途徑,充分挖掘和利用可拓資源,應是今后企業資源管理研究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蔡 文 楊春燕 林偉初:可拓工程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
[2]楊春燕 張擁軍:可拓策劃[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3]楊春燕 張擁軍 蔡 文:可拓集合及其應用研究.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02,3
[4]楊益民:可拓集合的若干性質[J].安徽機電學院學報, 1997, 1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