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現在已為社會各方所關注,作為制約中小企業的發展瓶頸——融資困難,也是目前大家關心的話題。從中小企業融資狀況看,造成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根本原因,既有體制與政策的原因,也有中小企業自身的原因。本文試從中小企業自身的原因分析出發,尋找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為中小企業進一步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 融資 風險 信用評估機制 擔保基金
融資是一個企業獲得繼續再發展的重要源泉。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中小型企業就是其中的重要支撐動力。目前,中小企業在調整經濟結構、擴大社會就業、發展地方經濟、增加財政收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與國有大中企業相比,我國中小企業存在著數量多、規模小、經濟成分復雜、企業穩定性差、管理復雜等特點。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決定,使得中小企業很難獲得與大中企業平等的融資權利。這已經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繼續發展的瓶頸。
一、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
從理論上說,中小企業可以選擇的融資方式有很多種。例如,直接投資:發行債券、發行股票等等;間接融資,則主要是來自銀行或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雖然,目前中小企業對工業增加值的貢獻已達74%,但實際上中小企業選擇融資的余地并不大,融資渠道相對狹窄,更多的局限于間接融資。據中國人民銀行2003年以來的調查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供應的98.7%來自銀行貸款,而直接融資僅占1.3%。所以,間接融資是中小企業最重要的外部融資渠道。但是,我國300萬戶中小企業中獲得銀行貸款支持的僅有10%左右,所使用的貸款資源不超過銀行全部貸款的20%。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從企業角度分析:對于我國中小企業而言,由于其受到客觀因素和自身經濟實力的影響,中小企業難以建立與國有大中企業相媲美的投資管理體制。因此,中小企業的資信程度低、管理成本高、抵抗風險能力差。因此,要受到公司債券發行準入障礙的限制(我國直接融資主要面向國有大型企業,準入的條件相當高),使得中小企業難以獲得需要的股票、債券的發行額度,很難通過資本市場公開籌集資金。
從銀行信貸角度分析:銀行長期以來一直是國有的職能部門。因此,銀行長期服務于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小企業市場是個全新的市場,開拓這個市場,不但要冒風險,而且要創新的各種管理制度成本較高,而且國家在某些政策導向也是傾向于國有大中型企業,使銀行在開拓中小企業市場方面存在后顧之憂。因此,從成本收益角度考慮和加強內部風險控制,銀行只喜歡把錢借給優質的大客戶,特別是那些大型國有企業。一方面,會降低銀行的成本,提高收益;另一方面,會保持銀行資金的流動性和安全性。所以,銀行出于理性的考慮自然會減少對中小企業的“借貸”。
三、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策略
中小企業企業融資難,有其內在與外在兩方面的原因。作為外在原因需要政府通過立法等形式進行解決,而內在原因則需要企業通過自身的發展與改革進行解決。
1.建立企業貸款風險保證金制度
在當今社會中“巨大的不良貸款風險讓各家國有商業銀行在發放貸款時如履薄冰。”當前,資金安全是銀行放貸時考慮的第一要素。而中小企業由于受到經營規模的限制,普遍存在著固定資產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無形資產又難以量化的現象。因此,銀行從“逆向選擇”和“控制風險”的角度出發,必然要降低向中小企業進行貸款的數量。所以,中小企業要從調整企業內部管理,提高抵抗風險的能力,建立貸款風險保證金制度,滿足銀行貸款政策的需要。
(1)建立企業貸款風險分析表
將貸款風險與引發風險的因素用表格來描述。通過對貸款業務的分析與評價,如果有發生風險的可能性記“1”,否則記“0”,最后匯總得出企業的綜合貸款風險系數(如上表)。
(2)提取貸款風險保證金
根據貸款綜合貸款風險系數與企業貸款的金額,計提貸款風險準備金,用于防范企業可能發生的貸款風險。
貸款風險保證金=貸款金額×綜合風險系數。
(3)會計處理
①提取貸款風險準備金,假如計提的貸款風險準備金為20 000元。
借:財務費用——計提貸款風險準備金 20 000
貸:貸款風險準備 20 000
②發生貸款風險時,進行沖銷。
借:貸款風險準備20 000
貸:抵押貸款20 000
建立中小企業的信用評估機制
信用是融資的基礎,中小企業信用等級差是困擾銀行向中小企業進行貸款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企業在申請貸款的時候,借款人必然會更多地提供對自己有利的信息,而盡量少提或者干脆不提那些不利信息或者不確定因素。而銀行長期服務于國有大中型企業,缺乏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評估”的手段。因此,當銀行面對著眾多中小企業的時候,在不搞清楚每個客戶的情況下進行放貸,有可能上了借款人的當,會引起大量不良“貸款”。所以,銀行缺乏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信心。因此,我們要通過建立中小企業專門的信用評估機制,這樣既可以降低銀行獲取信息的成本,又可以獲得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所需要的“信用等級”的信息。解決中小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時的信用資質問題,降低銀行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風險。
3.建立中小企業聯合貸款擔保基金配套機制
目前,資金只要一出銀行的大門就有成為不良貸款的風險。不良貸款將威脅銀行的資金流動能力。銀行在發放貸款時要求有足夠的擔保,目的就是防止出現不良貸款。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建立貸款擔保基金配套機制,解決中小企業缺乏貸款擔保的問題,該方案同時也將金融機構所承擔的風險轉嫁到擔保機構身上,降低銀行給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從而有利于中小企業獲得更多的貸款。但是,目前擔保基金的追加沒有制度化。因此,中小企業在自身經濟勢力弱小,沒有財政資金的持續投入的情況下,僅僅依靠自身擔保費用和利息收入,很難維持發展甚至生存。因此,我們應該發揮“1+1>2”的模式,充分發揮聯合優勢的效應。建立中小企業的聯合貸款擔保基金管理委員會,為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中小企業可以以交納年費的形式,獲得聯合貸款擔保基金管理委員會的貸款保證。中小企業每年交納的年費可以沖減企業的“財務費用”。
擔保基金是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大小的保障,僅僅依靠企業自身的投入是難以滿足中小企業進行擔保的要求。因此,作為中小企業聯合貸款擔保基金管理委員會, 除了要擔負起擔保基金的管理工作,還要利用市場經濟的特點 (盈利性)對擔保資金進行市場化運作,通過擔保基金的再投資業務的開展,以此壯大擔保基金的擔保的實力,為中小企業的貸款提供良好的保障。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不是今天才出現的,也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要想真正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在這個改革過程中應當以企業為主體,政府主導,政府要從政策上予以積極引導。通過政府與企業共同努力,解決好企業與銀行、企業與政府、政府與銀行之間的關系,內外兼制,才能建立健康、有序的融資渠道。
參考文獻:
[1]林毅夫 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經濟研究》,2001年第1期
[2]劉士謙 卓 鵬:“應增加對非國有企業的信貸投入”.《金融理論與實踐》,2001年第8期
[3]劉學勝:“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的難點及對策”.《中國金融》,2002年第2期
[4]王竟天:“中小企業創新與融資”.上海財經出版社,2001年第2版
[5]張勝利 狄 娜:“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上海財經出版社,2001年第1版
[6]胡小平:“中小企業融資”.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