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吳春軍迎來了人生命運最大的一次轉折,如今,回曾望去,他在初到六局時那鏗鏘有力的話語,他在改革過程中不懼質疑,勇往直前的決心,已定格成一張張讓人難忘的經典面孔。
堅定的面孔
2006年,吳春軍被上級正式任命為中建六局總經理。這一天,吳春軍給大家留下了一張沉靜而有力的面孔。
宣布上任那天,親臨現場的干部們齊聲鼓掌,掌聲是團結的象征,也代表著對這位新領導的支持與擁護,然而,也意味著一副沉甸甸的擔子,
沒有人天真地認為吳春軍的到來可以改變一切,吳春軍亦非完全自愿。但六局職工們還是以驚喜與期待的心態,將掌聲送給了他。吳春軍就是在這樣的期待中,開啟了他的六局時代。在任命宣布的那一刻,不少人記住了他當時的面孔,面色沉靜平和,語氣鏗鏘有力,眼睛透露著咄咄遙人的光芒。任命宣布,他站起來,向與會干部深深鞠躬,說我將把根扎在這里,我將與六局人一道努力,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我借口。
事后,這張面孔被六局人長久地記住了。吳春軍的沉著與堅定,給人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現在吳春軍的這句“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的話,已成為六局員工自我踐行的工作座右銘,被鐫刻在總部大樓的背景墻上。
疲憊的面孔
任命后不久,吳春軍便開始了他的第一輪改革。我們想說的是他的第二個面孔,忙碌又稍顯疲憊。
他擔負的是打造強勢國企的重托。在采訪中,有邈樣幾個細節和數字可以了解他奔忙操勞的程度。一輛去年“五一”節局辦為他更換的新奧迪坐車,到今年十月份已跑了十萬五千公里;為對接業主和政府主管部門一天曾坐三個航班兩段長途汽車,他手機通訊錄里有1 500多人,曾有過節問候宣傳自身企業的溝通短信在一個群組群發,因人數太多被中國移動誤判為廣告而被禁止……隨著六局的日益壯大,吳春軍的勞累程度也與日俱增。“我經常跟他們開玩笑,我來到六局屬于加速折舊,現在臉上起了很多斑和皺紋,頭發也白了很多。這么大的一個企業,要負責近萬人的職業生涯和生存發展,怎么能夠稍稍懈怠?”
忙碌的面孔描繪了吳春軍的個人魅力,也滿足了六局所有職工對改革家和實干家的期待。在我們剛剛采訪結束時,六局團委書記悄悄告訴我們,吳春軍僅僅吃了一碗面條又一次匆匆踏上南飛的航班。
才情的面孔
每年新員工人職前后,吳春軍總會寫上一篇“領導寄語”,總結上一年的企業成敗,經濟得失,展望,把握下一年的市場趨勢,經濟脈搏。語言優美而有力,令人折服。
而這,正來源于從青年時期發育形成,至今仍讓吳春軍棄之不去的文學夢。在初被任命為中建六局局長時,吳春軍沒有給自己要求什么特殊待遇,唯獨訂閱了<當代>、<昆侖>,<十月>等幾份純文學期刊。忙碌的他,不愿意扔掉自己的文學夢,對于這樣的愛好,他感喟地說“我是丟不掉嘍!有時忙里偷閑飛機上看看,聊做自己心靈的驛站吧!。”
從走出象牙塔步入社會,至今恰20年整。這20年,時代多變遷,吳春軍都經歷過了,都復雜過了,唯獨這個文學青年的獨特色彩始終如故。從這舍不掉的愛好中讓人品味出率真,可愛,可敬。有時與高端業主用餐談合作,他即興一首席慕容的愛情詩<開花的樹>:“讓我如何遇到你,為這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能一下拉近初次見面的客戶心理距離,想來也是他文化營銷的一個小小優勢。
20年過去了,他還能記得自己大學時的那些文章,有時還會給我們講一些他大學同學奇怪的筆名和夸張的詩句,大笑不已。此時,誰能相信他是一位國企老總呢?
思考的面孔
從進入六局的那一刻起,吳春軍的思考就從未停歇過。他思考六局現在所存在的問題,思考未來發展的方向,也思考著整個國企行業的優劣。
“任何一種體制,都有它自身的缺點和優點。國有企業這些年經受了考驗,應該說在企業范疇內,最優秀的人還在國企,不能因為國企自身的一些缺陷就盲目否定。國有企業的資產是屬于國家的,屬于全體人民的。要想把國有企業老總當好,邯鋼老總有句名言,國有企業老總把“假老板”當“真老板’就能當好,要敢于負責,要勇于承擔,敢于為絕大多數人得罪個別的少數人。培育和建立積極健康的企業文化氛圍是責任所在,也是企業未來所需。”
吳春軍自比為建筑行業的許三多,執著于自己的夢想,執著干將中建六局帶往更加美好的明天?!澳壳耙屛艺f理想是什么,我會由衷地說,我希望與團隊一起,通過繼續不懈努力,把六局打造成為有突出專業特點和核心競爭力的強勢工程局,自己能在這個工作實踐和責任擔當中,成長為行業內和系統內讓人尊敬的工程局局長,一個為中國建筑業做出貢獻的資深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