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我接到共青團中央辦公廳的正式通知,得知自己將作為“中國十大杰出青年”的代表之一,參加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觀禮活動。這將是一次舉世矚目 意義重大的歷史性事件,能夠身臨其境,參與其中,我的心情自然十分激動。
9月29日晚,我和其他幾位代表一起入住指定酒店,參加當晚和次日的相關活動。10月1日清晨,按照辦公廳的統一安排,我們5點多就匆匆起床,簡單吃過早飯,乘車趕往安檢地點隨后趕往天安門廣場。
我的座位被安排在金水橋東臨時觀禮臺一臺。進場后,因為時間還早,觀禮嘉賓紛紛拍照留念。我也和坐在我前排的唐國強合了影。幾天前剛剛看過他在電影《建國大業》中飾演的形神兼備的毛澤東,在這個時刻,在這個場合,也許與他合影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慶典在上午10點準時開始。對我們來說,盛大的閱兵式無疑是最令人期待的環節。
當胡錦濤總書記乘車從我們面前經過,開始檢閱部隊時,整個廣場的氣氛寧靜而莊重。受閱部隊軍容整齊。威武雄壯,受閱的武器裝備更是異彩紛呈,讓人目不暇接。在受閱方陣通過時,觀禮臺上,胸前掛滿軍功章的軍人英模都肅然起立,行軍禮致敬。這種氣氛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們。
也許沒有任何展示能夠象閱兵式一樣。如此直接,有力令人震撼地顯示出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粗荛啿筷牶臀淦餮b備在我們面前整齊地行進,感受著他們強大的內在力量,我被內心涌起的,強烈的自豪感深深打動。
群眾游行開始時,氣氛顯得更加輕松熱烈。我在人群中尋找著一個身影:我的小外甥。他今年在中國政法大學讀二年級,此時他就走在“依法治國”方陣中。
在眾多的學生中,我沒有找到哪一個是他。但透過他們的身影,我仿佛回到了25年前的天安門廣場:那是1 984年作為北京大學的一名二年級學生,我參加了建國35周年的國慶游行。在我們向鄧小平和其他領導人歡呼、致意時,身后的幾位同學打出了“小平您好”的自制橫幅,把現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經過《人民日報》記者王東的及時抓拍,這個只持續了短短幾秒的情景成為了一個永恒的經典畫面,極其生動,鮮明地體現出我國人民對改革開放發自內心的擁護。
當時的我,并不知道自己已被抓拍進這張照片。之后不久,我就赴美留學、工作,直到2007年我回北大參加校慶,在校史館又一次看到了這張照片。一位留校任教的同學在照片中指出了我的身影,把我在剎那間拉回到從前的歲月,讓我感慨萬千。
這些年,我在國外學習、工作,卻從未停止過對祖國發展,變化的關注。而正是有了去國懷鄉的經歷,對愛國的概念才有了更加深切的體會。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是與祖國密不可分的,只有國家強,才能自己強。記得1 997年,我在哈佛完成了第一年的學業,當導師讓我選擇暑期實習地點時,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香港,因為我想看香港回歸。7月1日,我有幸親眼見證了香港回歸祖國的偉大時刻。那天晚上,當看到維多利亞港上空升起五星紅旗,綻放絢麗焰火時,我的心中充滿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在這一次的慶典晚會上,我在天安門廣場同樣看到了絢麗的焰火,那種感覺似曾相識,但卻更加深刻、豐富、厚重。從建國之初的艱苦創業,到現在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忽視中國的實力和影響力,我們的祖國已經崛起,我們的人民已經真正地站了起來!由此帶來的歡樂和幸福就像天安門前的燦爛焰火,照亮了古老的神州大地。
仔細想來,當一個人的人生軌跡能夠融入到民族復興的洪流中,他的生命就不會是一束須臾即滅的小小煙花,而是一場永不謝幕的焰火。
愿祖國的明天如慶典的焰火,永遠燦爛,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