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國有施工企業,特別是央企和上市公司,一方面要通過完全市場化的競爭手段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為股東創造最大化的利潤;另一方面也要承扭起穩定與和諧的社會責任,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和中央擴內需的宏觀政策條件下,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守正出奇”的經營理念,準確把握國有施工企業集團穩定與發展的大局。《孫子兵法·勢篇》云:“凡戰者,無不以正合,以奇勝。”對經營企業來說,“正”就是基礎管理、能量資源、內功;“奇”就是營銷公關、謀略策劃、技巧。具體地說,就是要通過建立規范的管理流程,樹立積極蓬勃的誠信文化,在務實管理的基礎上通過注重差異化競爭等營銷策略和杠桿收購資本運作等手段整合社會資源、高端政府公關運作等“奇”的手段利用,從而最大限度發揮和放大企業自有資源的效用。
“對與錯”的辯證關系
現實經濟生活是生動復雜的矛盾結合體,在面對大局問題時不能用簡單的對與錯的標準去衡量是非和處理問題。比如,在企業外部面對不合理討債討薪出現不穩定事端的時候,我們在堅守法律底線的同時,要主動出擊,以積極的溝通和談判等方式來平息矛盾,必要時要主動請求新聞媒體、公安治安力量協同解決。不能因為認為自己沒有錯誤而坐等法院的訴訟裁決,因為一旦事態升級造成不穩定的社會影響,企業的品牌就會受到嚴重破壞。
“破與立”的辯證關系
古語講“不破不立”,但在項目建造服務周期和資金鏈條比較長的施工企業,有時也需要通過“立”來實現對舊的“破”,也就是說“不立不破”。通過建立新的組織,吸納舊有組織的資源,形成新的效益產出和健康的現金流,再用新的產出來逐步消化舊的包袱,承擔“破”的成本。有時,在同一個矛盾體內,有破有立,破與立相互融合和轉化。
“點與面”的辯證關系
當面對一時無法進行體系性改變和推動局面時,不妨集中資源和精力去實現幾個點上的突破。六局近兩年通過集中資源承接了泰達MSD、永定新河特大橋、天津大道等重點項目,使員工建立了重新躋身天津主流承建商的信心。在全系統哈大客運專線履約競賽過程中,我們通過弘揚“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的工作信念,實現“保二爭一”的目標,樹立了敢為人先的膽識和唯旗誓奪的信心。通過對這些點式突破的經驗總結和推廣來鼓舞和發育體系的競爭力,從而積累能量擴展形成面的優勢。
“快與慢”的辯證關系
要理性規劃自身的發展速度,面對“快”的輕松誘惑和“慢”的寂寞艱苦,如何抉擇,考驗的是國企的長效考核機制和我們每個從業管理者的內心和自信。有時“快就是慢,慢就是快!”,企業發展是一個長跑的過程,執著的穩步向前積累最后倒會形成可持續的全程快的結果。
“守與攻”的辯證關系
面對困難和壓力要勇于亮劍、善于亮劍,也就是說要攻多于守。在資源不足、壓力巨大的企業生存環境中尤其需要領導者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激發企業煥發活力,獲得動能。我們倡導每個人從職級觀念上自降一級躬下身來工作,在業務實踐中真抓實干,帶頭亮劍搏擊。
“收與放”的辯證關系
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科學授權和有效控制的問題,也就是收與放的問題。收多了沒有活力,放多了容易失控。國有總承包施工企業要根據總部的控制能力和分支機構的自我規范能力進行不同范圍和程度的授權。尤其要注意的是,決不能奢望一個長期沒有業績的負責人和管理團隊能夠為企業創造奇跡。我們中建股份孫文杰董事長的說法是“絕不能指望制造虧損的人能為你彌補虧損”,因為優秀是一種能力,是不分時段和境遇的。
“巧與拙”的辯證關系
在項目創效和企業經營上,只有通過精細化管理和誠信履約創造品牌贏得效益。我們倡導在本本分分做事的“拙”的基礎上研究“巧”的應用。我們要恪守“今天的市場就是明天的市場”,從而形成穩定長期的戰略客戶群,實現企業穩步健康的發展。對于那種重市場,輕管理,不顧自身資源只追求短期的業績井噴的企業卻要警惕,在本質上它沒有長久可持續的生存競爭能力,如果盲目對它進行褒獎和進一步放大授權,后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輕與重”的辯證關系
許多國企老總對在企業經營生產中有時不能完全用商業社會的規則來處理問題,必須履行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感到壓力和郁悶。事實上,國企在市場競爭中也有優勢和“輕松”的一面。比如,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政策對國企是傾斜的;我們在重點工程建設的競標過程中也往往能取得政府更多的信任和支持;我們的培訓體系和職業資格認定渠道也是民營企業無法比擬的。我們的黨團工會系統占用一部分企業資源,卻能夠圍繞經營生產任務提供強大的凝聚力和動員能力,特別是在抗震救災和重點工作的攻堅克難環節令任何組織望塵莫及。我們必須正視和勇于承擔國企重的一面,充分挖掘和利用優勢的一面,積蓄企業發展的勢能,最后實現輕裝上陣,實現快速發展。
讓我們一起堅持今日的“守正出奇”之道,耐住寂寞,拿出勇氣和堅韌,埋頭培育市場資源和沉淀管理內功!共同把握六局這艘航船能劈波斬浪、不斷向前和持續向前,駛向藍海,駛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