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創新企業中,以商業模式創新成功的企業居多,真正依靠原創性高科技成功的企業還比較少,能夠通過創新對整個社會,國家帶來重大推動力的企業還比較少。應該說,目前創業發展還是有巨大機遇的。談到中國的創業環境,《創業家》雜志社社長牛文文如是說。
作為長期關注中國創業市場與創業家的資深媒體人,牛文文對“創業”二字無疑有著比別人更為深層的了解。
青聯刊(以下簡稱青),當下金融危機一波三折,全球經濟復蘇尚需時日,我國經濟也在努力克服各種困難。此時推出創業板是否合適?
牛文文(以下簡稱牛):非常及時。中國有龐大的中小企業存量和非常強的民間創新力量。創業板的適時開放,正好能將一批處于困境的中小企業帶出危機。在這輪經濟危機過后,一定會有一批相當偉大的公司在創業板誕生,而這些公司也正是在內需時代引領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公司。
青:創業板的推出將對中國的創業市場發生什么影響?
牛:中國的創業家們期盼創業板十多年,創業板的推出讓中國創業者們看到了新的希望,尋找到了新的融資渠道。創業板將成為中國走出經濟危機的新亮色。中國的創業板也有望成為除納斯達克以外,全球第二個新經濟體的中心。
青:您對于本次上市的創業板企業持什么看法?
牛:本次上市的創業板企業總體來說資質不錯,基本代表了國內中小企業的較高水準,有一定的成長性和科技創新含量。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這批企業普遍存在的時間比較長,相對來說是比較成熟的企業,而且大部分屬于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它們能不能具有爆發性的成長還有待觀察。創業板上市會給這批企業帶來通暢的融資渠道,也為企業能夠做大規模進入新的市場提供有力的跳板。像華誼兄弟樂普醫療神州泰岳,新松機器人……這些企業都是過去在中小板很少見到的企業 它們很可能會成為資本市場追捧的對象。
青:相較美國的納斯達克和香港的創業板,我國的創業板還有著那些不足?
牛:中國的創業板還剛剛開始,我們的創業板過于追求安全性,對成長性認識不夠,不敢冒風險。在推動真正符合“兩高六新”特征的企業上市方面才剛開始。也還在摸索建立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審批機制,退出機制和信息披露機制等制度。但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要抓緊做的工作。要防止創業板成為“小小板”,要把創業板做成真正的創新型企業的資本平臺。
青:有些媒體預測,創業板將至少催生100個億萬富翁,他們中有些人在上市之后會卷錢而去,此輪“造富神話”最終是否會成為泡沫?
牛:泡沫是不可避免的,也會有一批人從中獲得利益。但有泡沫并不可怕,關鍵在于這樣的泡沫是啤酒的滔花還是肥皂泡。如果是前者,效果是正面的,通過創業創新達到創富的目的。只有在大潮退去之后才能看清誰是在裸泳。真正的好企業只是把上市作為一個階段性目標。上市的目的不是為了圈錢,而是把企業做好做大。泡沫會帶來資本的聚集,監管層也要注意合理引導。我相信,真正的創業家是不會迷失于“泡沫”中的。
青:中國的創新企業目前現狀如何?創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困難在哪里?
牛:在全球經濟處于低迷時期,中國經濟是不多的亮色之一。而且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逐步成熟,無論是公開還是私募資本市場日漸發達,與創業創新相關的社會資源配置也在不斷完善。今天,全社會首先應該在觀念上鼓勵創業、支持創業,中國要變成一個“創業型社會”,“創新型國家”。其次要減少各種有形的無形的進入壁壘,讓中小企業能夠進入,能夠自由發展。最后是希望政府能夠多給創業者一些實實在在的幫助。
青:您認為現在大學生創業的現狀與前景如何?針對大學生創業,政府的政策環境如何?還有著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牛:現在大學生創業的熱情很高,但嚴重缺乏創業的基本技能、手段和資源。目前我們政府是很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尤其是在目前大學生就業壓力大的情況下。但是我們要看到的是目前大學生創業普遍準備不足。國內的教育體制對大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商業意識實踐能力培養還不夠,相比美國等發達國家,我國大學生創業相對成功率低很多。我認為,政府最應該做的是改革目前的教育制度。應該把創業教育作為大學生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政府應該提供更多的創業孵化器、商業的培訓和商業實驗的場所。能夠讓大學生培養更多的商業實戰經驗。
青:相比國外,尤其是歐美的創業市場我國的創業市場有著哪些不足?
牛:主要是還沒有形成一套高效運轉的生態鏈。創業市場中的各個環節:創業園創業板和風險投資等各個環節都在不斷完善中,而整個鏈條,整個系統的充分發育還有待時間。
青:當下的金融危機是否對我國的創業市場產生較大的影響?影響在哪里?
牛:肯定是有影響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使廣大中小企業的生存面臨嚴峻挑戰。此外,國內風險投資的活躍程度也有所降低。一些創新型企業感覺到融資困難。但是從大的環境來看,這樣一種現實的壓力反而會轉化成一種動力。市場力量不足的時候,政府力量就要及時補上。現在各地的創業園區和政府引導基金都搞得如火如荼,對創業企業是一個很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