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學者稱保持中印邊界糾紛符合中國利益
印度派伊(NitinPal)、蘇哈特·辛格(sushantKSingh)
如果中國對印發動戰爭將是一個巨大的戰略失誤,其原因有二:首先兩國作為核大國決定了常規軍事沖突升級的可能性,北京領導人也很難確定新德里是否會堅持其所作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其次,直接軍事對抗——無論是否由中國發動——都不可避免地迫使印度走上與美國結盟的道路。這不僅會鞏固中國的兩個戰略對手的實力,還會打擊中國“和平崛起”的神話——“和平崛起”正是中國在中亞及東亞獲取成功的外交政策的基礎。因此,中印開戰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保持中印邊界糾紛符合中國的利益——在中印兩個亞洲巨人作為地區及全球力量崛起的時候,兩國邊境糾紛正好是中國牽制印度地緣政治的工具。只要糾紛存在,印度就會希望解決它。同樣的,只要中國把兩國邊境緊張局勢維持在一定程度上,其就能夠防止印度過分遠離中國。
中印邊境目前的安定是一種“武裝平衡”,因此兩國也必須確保邊界沖突在可控范圍之內。這是兩國從1962年中印戰爭中汲取的教訓。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解放軍深入邊境1.5公里并沿途在巨石之上涂紅色油漆、解放軍直升機在拉達克地區空投罐裝食品等事件之所以受到熱議完全是由一家激進媒體引起,印度外交部及武裝部隊的表現都非常低調。
印度要制衡解放軍的實力增長可采用以下途徑。首先,中印兩國各級軍政人員須保持密切溝通。除開通總理級熱線之后,雙方還需要加強各級軍事指揮官之間的交流與聯系。其次,印度必須繼續投資加強其常規防衛設施建設,確保中印喜瑪拉雅邊界的軍事平衡在面對解放軍的迅速現代化時仍保持穩定。這要求印度進行詳細的計劃,包括新建軍事設施的種類及其軍隊部署的位置,將彼此發生誤解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美媒體稱中國反航母導彈進展快可輕易突破反導系統
美國華盛頓時報日前在其軍事專欄“五角圈內”刊發報道,稱美軍即將發表一份有關解放軍反航母導彈最新研制進展的報告。該報告認為解放軍反航母導彈研發進展快速,已經開始準備進行試射,新導彈能夠輕易穿透美軍現有防御系統。中國正在研發一種混合動力式導彈,可以在劃過大氣層后轉而成為空氣噴氣式巡航導彈,繼而集中目標。
華盛頓時報的文章稱,這份報告的撰寫人是美國空軍退役軍官、五角大樓中國問題專家石明凱。石明凱是美國智庫2049項目的管理人,在隨后幾天將發布名為《中國發展中的常規戰略打擊能力》的報告。報告部分內容提前曝光的時間十分巧妙,正好選在中國官方的《環球時報》透露中國將在國慶大閱兵上展示新型導彈之后。
中國正在研發反航母彈道導彈,這可能是中國戰略導彈計劃的第一步。中國軍隊要將中程彈道導彈性改裝為反航母武器,五角大樓認為這一作戰武器是北京發展不對稱戰略的重要內容。
諸多中國軍事和科技著作都表明中國研發的反艦彈道導彈很先進。報告稱中國可能已開始準備進行一次飛行測試,或許會安排在臺灣選舉之際。過去幾年,美國的情報機構一直密切監視某港口,監視其是否會進行新式反艦導彈的首飛試驗。如果新式彈道導彈試驗成功,則可能會引發相當震動。
反艦導彈的使用“將改變亞太及周圍地區的戰略格局”。如果五角大樓動用航母攻擊群介入臺灣,反艦導彈就足以對航母編隊發動攻擊,也可以阻止美軍卷入亞洲的其他沖突。新型反艦導彈研制成功將能夠在高層大氣或近地空間飛行,很容易突破美軍現有的防空系統。
中國發展導彈打擊海上艦船僅是其發展全球常規遠程攻擊能力戰略的第一步。美軍也在發展類似的打擊能力,即“迅速全球打擊能力”,使部隊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內攻擊世界任何角落的目標。五角大樓還在進行遠程反艦導彈的研究。
除了在可能爆發的臺海戰爭中使用該導彈,一旦南中國海上發生沖突或中國海上石油運輸線受到威脅,中國可能將使用遠程導彈。石明凱認為,“中國在使用區域和壘球精確打擊能力方面獲得了成功,一旦臺海局勢緊張·這些導彈的威脅將擴大至夏威夷的軍事設施,甚至會威脅到美國本土與太空相關的以及其他軍事設施?!泵绹趤喼薜拿藝蕾囉谂鋫鋺饳C和遠程巡航導彈的航空攻擊艦隊來確保安全。報告稱,中國的反航母導彈可以將航母阻擋在距中國1500公里的海域外。
該報告提到中國還可能在研發一款新型導彈。該導彈使用混合動力系統,可以在劃過大氣層后轉而成為空氣噴氣式巡航導彈,繼而擊中目標。
美國國際評估戰略中心中國軍事研究專家理查德·費舍爾表示,中國正在為其遠程導彈快速發展太空偵察和導航系統。費舍爾說,“如果這種威脅確實存在的話,那值得美國認真去對待,因為它將迫使美國建造新的導彈防御系統?!毙旅绹饡鹇苑治黾医芨ダ?,劉易斯說,中國軍事似乎對常規武裝彈道導彈頗感興趣,“我認為,是中國軍隊在很大程度上希望提升軍隊形象和自主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