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年代的波蘭海軍一度曾是與北約國家海軍在波羅的海對峙的一線部隊,其強悍戰力令北約不敢小視。但隨著波蘭政局劇變,華約瓦解以及波蘭加入北約,波蘭海軍的戰略使命發生了180度轉向,他們將與其冷戰時的敵人_起,監視和防范昔日盟主。
現代波蘭海軍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1918年,在這年末隨著波蘭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再生,波蘭海軍也成為了新國家軍事力量的重要組成。盡管二戰爆發初期波蘭全部國土淪陷,然而波蘭海軍作為波蘭民族堅持抵抗的象征與盟國海軍一道,從未曾間斷過在海上打擊軸心國軍隊。
戰爭結束后的波蘭海軍歷經華約時代的巔峰與衰落,現在又成為北約海上力量在波羅的海的前哨。盡管當前在波蘭國防力量構成中所占比例最小,但其活動范圍、以及加入北約后所承擔的任務則是其他軍種無可比擬的。而波蘭海軍從蘇式的組織體制、裝備、及作戰訓練向北約的轉型在東歐國家中也具有典型意義。
紅色海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波蘭民族造成了慘重損失,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也使波蘭獲得了戰前絕不可能希冀的補償。根據雅爾塔和波茨坦會議的決定,確定了波蘭新的東、西部邊界。東部以寇松線為波蘇邊界,西部波德邊界則向西推移至奧德一尼斯河,并把什切青和施維諾威斯劃入波蘭一側。這樣,波蘭的國家版圖被整體西移了200多公里,面積較戰前縮小了約7.6萬平方公里。雖然損失了大約20%的領土,但波蘭在波羅的海沿岸的海岸線由戰前的72公里增加到524公里,從而也極大地提高了波蘭在波羅的海的重要性。因此海軍在新的波蘭國防力量構成中比以往具有了更重要的地位。
1945年7月7日,新的波蘭海軍正式建立。在此期間,瑞典歸還了原屬波蘭的3艘潛艇、1艘獵潛艇和1艘訓練船,波蘭海軍在此基礎上組建了第一個潛艇分隊,一個輔助船特遣隊,同時建立了隸屬海軍的海岸防御部隊。海軍建設逐漸步入正軌并得到快速發展。在隨后幾年,波蘭先是收回了1939年被德軍俘獲的4艘掃雷艇,隨后又得到蘇聯轉讓的獵潛艇、魚雷艇和掃雷艇23艘。在與英國政府談判后,接收了早年前往英國避難的1艘驅逐艦和1艘訓練船,以及英國轉讓的4艘英制掃雷艇,這些艦船成為波蘭海軍建立艦艇部隊的基礎。由于戰后的波蘭海軍建設既主要依賴于蘇聯轉讓的軍事裝備,也得到了大量蘇聯軍事顧問的幫助和指導,因而無論在組織結構、教育、訓練甚至條例都與蘇聯海軍的模式比較接近。到1948年末,波蘭海軍已經建立了第一所海軍軍官學校、水兵學校,組建了掃雷師及海軍炮兵團,總兵力接近6000人。
得益于國家經濟的恢復和國力的持續增長,從1949年到1956年,波蘭海軍實施了進一步擴大海軍規模的6年計劃,主要致力于恢復和提高本國的船舶制造能力,以為下一步在國內建造生產蘇聯設計的戰斗艦艇進行準備。在不斷派出大批海軍軍官前往蘇聯各級海軍學校學習和培訓的同時,波蘭又建立了新的海軍專業干部學校以及旨在培養高級指揮人才的高等海軍學院。到1956年底,波蘭海軍已擁有2艘驅逐艦、4艘潛艇、12艘獵潛艇、17艘掃雷艇、2艘魚雷艇等38艘戰斗艦艇,12艘軍輔船,兵力增長至10000余人。這一時期雖然波蘭海軍的裝備規模增加不多,但在艦船制造業和人才培養方面為今后更大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
華約時代的巔峰與衰落
1955年6月,華沙條約組織正式成立。由于波蘭在華約以及在波羅的海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包括波蘭海軍在內的波蘭國防力量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發展時期。從上世紀50年代中后期開始,波蘭海軍從蘇聯
得到了大量水面艦艇和潛艇,同時還在國內船廠建造了包括獵潛艇、遠洋掃雷艦和掃雷艇在內、多達66艘蘇聯設計的軍用艦船,僅用十年左右時間,波蘭海軍的戰斗艦艇數量迅速增加至80艘,其它輔助艦船66艘,兵力規模也翻了一番,達到20000余人。
60年代中期以后,波蘭海軍開始致力于對老舊裝備進行了大規模更新換代。從1966-1975年,波蘭海軍先后將二戰前就開始服役的7艘潛艇、3艘驅逐艦、22艘獵潛艇和4艘掃雷艇等36艘老舊艦艇退役,同時從蘇聯得到1艘現代化導彈驅逐艦、12艘導彈快艇,并在國內自行建造了一批獵潛艇、訓練船和兩棲登陸艦艇。雖然艦艇總數有所減少,但作戰能力則有明顯提升,這表現在開始擁有大射程、大威力的反艦導彈。而且作戰飛機以及兩棲戰艦艇也首次出現在波蘭海軍當中,表明其兵力結構正日趨完善。
80年代,波蘭海軍達到有史以來的鼎盛時期,計擁有160多艘戰斗艦艇,40多艘輔助艦船,戰斗艦艇總噸位超過45000噸。艦艇部隊包括4艘W級潛艇、1艘華沙級(蘇聯卡辛級)導彈驅逐艦、13艘黃蜂級導彈艇和12艘威斯拉河級魚雷艇、23艘獵潛艇、47艘水雷戰艦艇、以及40多艘其他艦船。海軍航空兵擁有40多架米格-17、米格-21殲擊/轟炸機、10架偵察機、25架米-2、米-4、米-8、米-14直升機。海軍岸防部隊主要裝備“幼鮭”式岸艦導彈,僅海軍陸戰隊就擁有兵力11000人。
到80年代末,波蘭海軍再度面臨裝備老化問題。不僅其全部w級潛艇已經接近最大服役期限,實際上許多主要戰斗艦船的技術性能也已明顯落后于國際同期裝備水準。其以炸彈火箭彈進行臨空攻擊方式的岸基米格-17、米格-21殲擊/轟炸機不僅不再對裝備有艦空導彈的敵方艦船構成威脅,而且也不具備與裝備有先進搜索/火控雷達和空空導彈的北約空軍進行對抗的能力。米-2/4/8等技術水平較低的岸基反潛直升機和獵潛艇也逐漸落后于現代海上反潛作戰;數量比較可觀的掃雷艦艇由于其探、掃技術設備不具備清除各種新式水雷的能力處境尷尬。
因此波蘭海軍在各個領域都急需進行裝備更新,然而這時波蘭國內開始出現政治危機,并且在經濟上處于持續的不景氣狀態,已經無力為海軍大規模購置昂貴的現代化裝備。由于波蘭政治、經濟形勢乃至其政局未來走向并不明朗,作為其先進裝備最重要來源的蘇聯顯然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樣為波蘭海軍大量提供新銳裝備。波蘭海軍在先后獲得1艘877型基洛級潛艇、4艘毒蜘蛛級大型導彈艇后,裝備更新基本陷于停滯。
加入北約,引入西方裝備
1990年1月27日,執政45年的波蘭統工人黨宣布解散。同年11月,波蘭團結工會領導人瓦文薩當選總統,波蘭實現了政權的更迭和政治制度的改變。1991年7月1日,原華約成員國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簽署了關于華沙公約停止生效的議定書,華約組織宣布正式解散。不久波蘭與匈牙利等前華約成員國先后正式提出加入北約的要求。1997年7月8日,在馬德里舉行的北約成員國首腦會議決定,接納波蘭、匈牙利和捷克三國加入北約。1999年3月12日,波蘭等上述三國成為北約成員。
加入北約后,為與北約盟國海軍進行有效的海上聯合作戰,波蘭海軍希望能夠盡快引進西方先進裝備替換已經陳舊的蘇制艦艇,但這既需要不斐的資金,也需要一定時間。90年代,其潛艇部隊具有作戰能力的只有1艘基洛級,2艘90年代初從俄羅斯購買的614型F級潛艇由于是舊型號,只適用于訓練,并且到2003年將達到服役年限。波蘭海軍先是計劃引進4艘比較現代化的西方潛艇,并對德國的212級表現出濃厚興趣,但這筆采購資金至少要到2010年前后才能被落實,而在這之前波蘭潛艇部隊的訓練裝備都很成問題。因此波蘭海軍決定先從國外購買部分二手潛艇。2004年11月,原屬挪威海軍的5艘科本級巡邏潛艇全部交付波蘭海軍。
在更新水面戰斗艦艇方面,波蘭海軍先后引進4艘美國佩里級護衛艦,包括“魚叉”反艦導彈、“標準”艦空導彈、MK-46輕型魚雷,以及sH-2G艦載反潛直升機等配套武器。盡管該型護衛艦在美國海軍已屬封存裝備,但仍比波蘭原有的“華沙”號驅逐艦更先進。在引進國外裝備的同時,波蘭也開始在國內建造比較現代化的輕型護衛艦,其中包括以德國提供的MEK0100概念為設計基礎,配置與德國海軍K-130輕型護衛艦十分相似的白嘴鴨級輕型護衛艦。
波蘭海軍還對一些在役艦艇進行了現代化改裝,首先是與西方兼容的新型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其次是雷達與艦載武器系統。2006年11月波蘭海軍開始接受瑞典生產的RBS-15Mk3型反艦導彈,該型導彈可裝備于各種型號的水面艦艇,其最大射程200公里,發射重量800公斤,戰斗部重約200公斤。有跡象表明波蘭海軍多種水面艦艇今后都可能以該型反艦導彈作為主要制海武器。
在水雷戰裝備方面,波蘭海軍已經接收了3艘新型206PM掃雷艦,該型艦裝備有包括先進聲納、“普羅美尼卡”掃雷裝置、“烏奎爾”無人潛航器等反水雷系統,以及23毫米ZU-23-MR彈炮組合武器系統。同時,新一代400噸級反水雷艦的開發工作也全面展開。
波蘭軍方在2001年將其海軍航空兵的任務規定在運輸、反艦、反潛、海上巡邏和搜救等領域,而將其他進攻與偵察任務交由空軍實施。海軍航空兵計劃引進可使用RBS-15Mk3型反艦導彈的岸基攻擊機。同時改進現役反潛直升機的搜潛、攻潛設備和武器,使之繼續服役至2012年,屆時再由新一代國產反潛直升機接替。21世紀初,波蘭海軍還自行研制成功了M28B-1R海上巡邏機,機上裝有國產ARS-400雷達,可探測、發現400公里外海上和陸上目標,并具有復雜電磁環境下的工作能力,該型巡邏機的研制成功既證明了波蘭在這一領域所擁有的技術實力,也標志著波蘭海軍開始具備對波羅的海海域進行大范圍觀察、監視能力。
危險的新角色
目前波蘭海軍總兵力約1.3萬余人,各類艦船150余艘,飛機80余架。預計隨著一些早期裝備的蘇制艦船陸續退役,艦艇數量還會有所下降,但由于部分先進艦艇的加入,因此其整體作戰能力有所改善。波蘭海軍艦艇部隊編為3、8、9三個分艦隊,其中駐格丁尼亞基地的第3艦隊主要裝備護衛艦,另還編有導彈艇大隊和潛艇大隊,是波蘭海軍的主要作戰力量;駐施維諾烏伊什切及科沃布熱克基地的第8艦隊和駐赫爾基地的第9艦隊主要裝備獵潛、掃雷以及輔助船艇。
海軍航空兵編為三個大隊,分別駐格丁尼亞、達爾洛伏和謝米洛維茲。波蘭還有一個擁有30多艘巡邏艇的邊防艦大隊,這支艇隊平時隸屬國家內衛部,危機時刻由海軍總部統一指揮。加入北約后的波蘭海軍其主要任務和使命為:保護其524公里海防線和3.28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以及臨近俄羅斯的14萬平方公里毗鄰區;確保艦船海上自由航行;配合其他武裝力量做好抗擊外敵入侵的戰斗準備;向岸防部隊提供援助和進行海上搜救等。而監視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動向則是其最重要的日常任務。
自加入北約起,波蘭海軍開始與其他北約盟國軍隊建立了密切的軍事聯系,波蘭與德國海軍航空兵的作戰飛機每年至少互訪一次,水面艦艇部隊也與德國、丹麥海軍經常舉行雙邊或三邊聯合演習,而在北約在波羅的海海域舉行的大規模多國海上軍事演習中,更從來不乏波蘭海軍艦船和飛機出鏡。目前已有數十名波蘭海軍軍官常駐北約總部。同時還有14艘波蘭海軍艦艇和3架飛機被派往北約大西洋常備部隊。
同時,北約安全投資計劃為波蘭海軍提供資金,對其兩個主要軍事基地格丁尼亞一奧克西維和什維諸烏伊什切進行了全面整修,更新了所有港口設施及后勤保障設施,使之成為北約更大規模海上兵力在波羅的海東部的前進基地。此舉已經引起俄羅斯方面的嚴重不安,俄外長在公開場合對北約發出警告稱:“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并不存在恐怖威脅,而北約計劃在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增設新的軍事設施,俄羅斯對此不能理解。北約不要一意孤行,否則俄羅斯將考慮在波蘭與波羅的海國家之間的加里寧格勒飛地派駐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