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漲潮”
與當前大多數西歐國家軍費預算縮減形成鮮明對比,西班牙近年來國防開支不斷增長。其2006年的國防預算比2005年增長6.1%,2007年更達80.5億歐元(約合108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8.6%,是近20年增幅最大的一次。為繼續推動軍隊現代化建設。西班牙政府最初提出2008年的國防預算為81.4億歐元,隨后又把這一數字增加5.9%,達到86.2億歐元。
由于西班牙位于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北臨大西洋,東瀕地中海,南對直布羅陀海峽,扼大西洋和地中海航路的咽喉,海洋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海軍歷來是西班牙最重要的武裝力量之一。對于這個面積50.59萬平方公里,人口4110萬,武裝力量總兵力約15.07萬人的西歐“欠發達國家”來說,其目前的海軍總兵力達2.3萬人,裝備常規潛艇6艘、輕型航母1艘、護衛艦18艘、巡邏及小型作戰艦艇37艘、水雷戰艦7艘、兩棲戰艦4艘,海軍航空兵700人和海軍陸戰隊5600人。
遠洋投射型海軍
購買新型武器裝備是當今西班牙海軍建設的重中之重,其投資比例占年度總預算30%,主要包括新型戰略投送艦、補給艦、攻擊直升機等項目。為滿足冷戰后的戰略環境特別是當前安全變化對艦載航空力量的新要求,西班牙海軍早在多年前就提出雄心勃勃的“21世紀艦隊”計劃,目標直指遠程作戰,包括遠程兵力投送、護航、作戰行動的自由選擇、后勤支援、海上行動以及早期預警等,要求海軍能夠率領多國海上特遣部隊,將旅級規模的作戰部隊投送到6500公里以外,并持續作戰2個月。同時能為2個獨立的戰區分別提供2艘水面戰艦,為多國部隊提供2艘反水雷艦艇,保持2艘潛艇在海上巡邏。
“21世紀艦隊”計劃旨在打造一支可應對諸如打擊國內分裂主義、國際“反恐”及其他多國軍事行動等多元化威脅的全新“無敵艦隊”,當然僅憑現役的這些陳舊艦艇是無法擔當如此重任的。為此,西班牙海軍確定了現階段5個主要艦艇發展項目。它們是:F-100級宙斯盾護衛艦、戰略投送艦、戰斗支援艦、S-80A級AIP潛艇,并努力對“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輕型航母和6艘圣·瑪麗亞級護衛艦做技術升級。同時,自行設計建造的新型護衛艦和戰略投送艦等艦艇也頗受他國海軍青睞,從而為西班牙賺來了較為豐厚的外匯回報。
在上述項目中,首批訂購的4艘F-100級護衛艦已經建成服役,戰略投送艦“胡安·洛斯一世”號即將交付使用,新的戰斗支援艦和S-80級潛艇正在緊張建造中。另外,對“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母和圣·瑪麗亞級護衛艦的升級工作,將針對材料老化、居住條件以及作戰系統能力方面的不足展開,西班牙海軍希望艦載雷達系統與武器系統能夠適應沿海地區的作戰要求,即提高對反艦導彈和不對稱地面威脅的防御能力,并將完善指揮信息的傳播和顯示,改進生存空間以提高艦員的生活質量。
雙航母領銜遠洋艦隊
西班牙海軍長期保持一支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作戰力量,這體現出該國海軍對遠海利益攸關區控制能力的高度重視。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西班牙海軍從美國租借了二戰時期的航空母艦“迷宮”號,后于1973年買入,從此加入了“世界航母俱樂部”。1979年10月,西班牙巴贊造船公司根據美國吉布斯-考克斯公司的海上控制艦方案,開工建造“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母。歷經10年,于1988年5月3日正式服役。當時西班牙海軍就希望能夠擁有2艘航母,以避免當“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定期保養維修時海上航空兵力出現真空。但直到20年后的2009年這一愿望才最終實現,西班牙自行設計建造的“胡安·卡洛斯一世”號(L61)戰略投送艦即將服役。它是輕型航空母艦,也是兩棲攻擊艦,代表了未來輕型航母及兩棲攻擊艦的發展潮流。
作為西班牙歷史上最大的戰艦,“胡安·卡洛斯一世”號的艦名即體現出西班牙全國上下對該艦的期望。胡安·卡洛斯一世是西班牙波旁王朝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1975年,胡安·卡洛斯一世國王成功地實現了團結所有西班牙人的政治理想,將西班牙從專制政體平穩過渡到君主立憲民主體制,被世人稱為20世紀民主政治的奇跡。
西班牙正在建造的坎塔夫里亞級雙殼戰斗支援艦,滿載排水量19600噸,艦長174米。該級艦采用單軸推進,較現役的帕蒂尼澳級支援艦有一系列重大改進,除了在運輸油料、儲物、彈藥能力方面有少許增加外,另外在甲板上新增了20TEu集裝箱,艦尾增加了可供CH-47“支奴干”中型運輸直升機起降的飛行平臺。
西班牙“神盾”
F-100級護衛艦起源于德國、荷蘭、西班牙于1994年開始的三國護衛艦計劃(TFc)。由于西班牙認為TFc計劃風險太大(如相控陣雷達、戰斗系統等都是從頭開始研發),加上美國政府的壓力,便于1995年6月退出,轉而采用美國宙斯盾作戰系統的衍生型——分布式先進海軍戰斗系統(DANCS)。蛻變后的F-100成為繼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阿里·伯克級驅逐艦以及日本金剛級驅逐艦之后,全球第4種裝備宙斯盾系統的軍艦。該級艦由伊薩爾集團下屬的費羅爾造船廠承建,首艦“阿爾瓦洛·德·巴贊”號(F-101)于2000年10月下水,2002年9月正式服役,第4艘艦于2004年9月下水,2006年入役。
無論從艦體設計還是從武器裝備來看,F-100都堪稱阿里·伯克級的縮小版,其艦長146.7米,滿載排水量5853噸。由于尺寸和噸位減少,空間受限,AN/SPY-1D大型相控陣雷達無法像阿里t伯克級那樣裝在艦橋結構內,只得裝于艦橋后方一個高大塔狀結構物里,顯得有些頭重腳輕。武器裝備包括1座M K-45型127毫米艦炮、48單元MK-41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和“標準”-2艦空導彈、8枚“魚叉”反艦導彈和“梅羅卡”-2B型20毫米近防武器系統,可搭載1架SH-70“海鷹”反潛直升機。為提升遠程對陸攻擊能力,西班牙海軍已向美國提出購買“戰斧”巡航導彈。因此F-100級護衛艦今后還將具備對岸上縱深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的能力。
在西歐國家海軍的新型防空護衛艦中,西班牙海軍的F-100級護衛艦不算最好,但其適中的體型、可承受的造價及技術成熟的宙斯盾作戰系統也受到其他國家的青睞。挪威海軍率先向西班牙購買了5艘基于F-100級發展而來的南森級護衛艦。繼挪威之后。澳大利亞海軍在2007年6月宣布購買3艘F-100級艦改進型作為防空驅逐艦。在競爭澳海軍防空艦項目過程中,西班牙推出了F-100級的放大型,滿載排水量增加到7000噸,垂直導彈發射系統從48單元增至64單元。這一方案也可能成為西班牙海軍下一代F-110型多功能護衛艦的備選方案。
在完成4艘F-100級護衛艦的采購后,西班牙海軍又提出了F-110新型護衛艦計劃,不過該項目已經暫時被擱置,西班牙海軍為此有可能增建2艘F-100級艦。該國政府在2006年5月20日已授權國防部采購第5艘F-100級護衛艦,第5艘F-100級護衛艦和4艘輕型護衛艦(BAM)的合同程序隨即啟動,合同總耗資約11億歐元。BAM輕型護衛艦長94米,排水量2500噸,設有直升機起降平臺,最大航速20節,編制40人,續航力8000海里,海上自持力40天。BAM將代替快到服役期,且已經不適合在專屬經濟區高海況下作業的輕型巡邏艦。
水下“無敵艦隊”
目前西班牙海軍最新的大規模戰力提升項目是S-80A級潛艇。西班牙曾建造了世界上首艘電動潛艇,但自二戰結束以來的相當長時間內其在潛艇發展上卻步履維艱。上世紀70年代初,西海軍通過取得仿造許可證,并在法國援助下在國內建造了4艘桂樹神級潛艇,由巴贊造船廠承建,西班牙海軍改稱海豚級。海豚級水面排水量869噸,水下1043噸,編制47人,裝備L-5M0d3/4型魚雷和F-17Mod2型線導魚雷。
其后在80年代,西班牙海軍又從法國引起了4艘阿戈斯塔級潛艇,改稱西北風級,這種潛艇水面排水量1490噸,水下1740噸,裝備4具533毫米魚雷管。上述潛艇都是引進技術在國內建造。1996年,法國艦艇建造局在國際市場推出鲉魚級潛艇,不久后西班牙伊薩爾公司加盟到該項目中,與法國艦艇建造局共同完成最后的設計工作。通過借雞生蛋,西班牙開始自行設計潛艇,S-80A級就是其成果。
2003年9月,西班牙政府批準采購4艘S-80A級。納凡蒂亞公司作為主承包商,負責整個合同任務的55%。2006年1月,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從納凡蒂亞公司獲得一份合同,和后者一道為S-80A級艇研制先進作戰系統,洛·馬公司將負責整個工作的45%。2005年西班牙海軍簽署購買4艘S-80A級潛艇的合同,首艇計劃在2009年下水,2013年交付,到2015年4艘艇將全部服役。
S-80A級的艇殼由80型輕重量高張力特殊鋼材建造而成,使潛艇的最大下潛深度達到300米,而且減輕了耐壓艇體的重量,可裝載更多的燃料和武器裝備,有效載荷的增加也將提高潛艇的自主作戰能力。充分利用系統冗余度使得潛艇每年平均能出海240天。而且,該級艇對水深沒有特殊要求,既適合深海行動,用于遠距離攻擊;也可在淺水活動,隨時做出快速反應。AIP系統包括一個300千瓦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模塊,利用乙醇制取的氫氣和純氧為燃料,可確保潛艇在水下以4節航速連續潛航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