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術館后街是個歪脖子街道,短短100米要拐兩個彎,這種格局明擺著是在躲避什么。正所謂東富西貴,由于美術館一帶與神武門在一個緯度上,當年駐扎了大量富二代和太子黨,街道正是為深宅大院們讓路。美術館東街25號就是這么個老四合院。
慈禧侄女私宅
這里原是慈禧侄女的私宅。西太后幾個侄女大多出自弟弟桂祥,最有名的就是隆裕。桂祥爵列承恩公,人稱李尋歡是“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桂祥一家更牛:“一門七進宮,父子兩國丈”。由于連著出了倆皇后,家里成了鳳凰窩,只不過鳳舞九天之際,正是龍翔淺底之時。
晚清高規格四合院典范
老北京級別最高的住宅是王府,紫禁城就是最大的王府。緊跟著是高規格的四合院,25號院是三進的,原本更
大,還帶個花園,1958年蓋中國美術館的時候給拆了。第一進院十分寬敞(現在蓋滿了民房),倒座房足有9間。其實四合院也趕時髦,就好比如今的居民樓經常糾結應該“室大廳小”還是“室小廳大”一樣,四合院也流行過“前小后大”和“前大后小”,只不過如今老百姓的房子再折騰也是蝸居,遠不如過去舒坦。25號院建于清晚期,那會兒流行大前院小后院的格局,于是第一進院子軒敞空曠,跑馬走車不在話下;二、三進院子則結構精巧,格局適度,不像清早期的四合院傻大黑粗,一家人對面說句話不喊都聽不見。
杜聿明終老于此
但鳳凰傳奇總有終點。老佛爺1908年駕鶴歸西,留下隆裕獨木難支,孤兒寡母苦熬4年,到1912年還是改元民國。最近好萊塢拍了個電影叫《2012》,2012是世界末日,1912則是王朝末日。大清沒了,院子也保不住,民國初年賣給德國商人,抗戰勝利后轉到一個叫吳信才的買辦手里,這位吳買辦料定北京城的房子能升值,由于德日都是法西斯戰敗國,吳買辦剛買下來就被辦了,院子作為敵產沒收。這里再次煥發青春是1959年,國軍名將杜聿明被人民政府特赦,安置于此直至1981年終老。如今這里是衛生部直屬單位機關服務中心的宿舍,住著44戶老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