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后遺癥是指中風病經過急性期的中西醫救治之后,所遺留的程度不等的半身不遂、言語不利、口眼歪斜等癥狀。中醫藥對中風后遺癥有很好的調理作用,可減輕殘疾程度,提高生活質量,使患者的殘存功能和潛在能力獲得最大程度的發揮,甚至能完全康復。臨床上可根據中風后遺癥中不同主癥進行選方用藥。
1. 半身不遂為主癥 在硬癱期多為風癱淤血,脈絡痹阻所致。可選用天麻鉤藤飲合二陳湯加減治療(天麻10克,鉤藤15克,生石決明18克,生白芍15克,熟地12克,紅花9克,丹參15克,桑寄生15克,陳皮6克,清半夏9克,茯苓12克,梔子6克,生甘草3克,水煎內服)。在軟癱期多為氣虛血淤,脈絡痹阻所致。可選用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炙黃芪15~30克,赤芍15克,川芎6克,當歸12克,地龍9克,紅花9克,丹參15克,川牛膝15克,陳皮6克,清半夏9克,炙甘草6克,水煎內服)。
2. 語言不利為主癥 常選用具有祛風化痰作用的解語丹加減(天麻10克,制白附子6克,石菖蒲12克,制遠志12克,全蝎1條,膽南星6克,羌活9克,木香6克,生甘草3克,水煎內服)。
3. 口眼歪斜為主癥 常選用牽正散加減(制白附子6克,白僵蠶12克,全蝎1條,獨活9克,羌活9克,川芎6克,生甘草3克,水煎內服)。
4. 智力不同程度異常者 常選用具益脾腎,補腦益髓,化淤豁痰開竅功效的河車大造丸合通竅活血湯加減治療(紫河車9克,熟地12克,制杜仲15克,赤芍12克,天門冬12克,麥門冬9克,龜版9克,桑寄生15克,桃仁9克,紅花6克,川芎6克,生甘草3克,水煎內服)。(上海中醫藥大學 邵水金 劉延祥 郵編:2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