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節,由于氣候干燥,冷暖多變,人體一時難以適應,極易發生疾病或引起舊病復發。因此,入秋后必須注意保健防病。秋天需預防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有:
一、呼吸道感染。秋天氣候多變,早、中、晚及室內外溫差較大,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減弱,給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極易使人傷風感冒,還會引起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患有慢性氣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癥狀也往往加重。因此,在秋天應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加強戶外活動,增強機體抵抗力。
二、胃腸道疾病。秋季天高氣爽,人的食欲提高,多食暴飲易使胃腸負擔加重,功能紊亂;氣候多變,晝夜溫差大,易引起腹部著涼,致使腸蠕動增加而導致腹瀉。預防秋季腹瀉重在保養脾胃,防止胃病復發。
三、秋燥癥。秋季雨少,空氣中缺乏水分的滋潤,人易出現鼻咽干燥、聲音嘶啞、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癥,俗稱“秋燥癥”。秋燥不僅使人感覺不舒服,而且會誘發許多感染性疾病,如感冒、癤腫、鼻炎等。因此,秋天必須養陰防燥,在飲食上宜常喝開水和菜湯,多吃些生梨、葡萄、香蕉、銀耳、青菜等滋陰潤肺的食品,少吃辣椒、蔥、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利養陰,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鮮空氣,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四、心血管疾病。秋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多發季節,由于天氣變涼,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寒冷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直接影響心臟血液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堅持服藥,堅持進行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積極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誘發加重心血管疾病。
五、登革熱病、癰疾。預防登革熱等疾病主要應注意環境衛生,防蚊蟲叮咬。
六、便秘。因秋季易燥傷津液,腸道干澀易便秘。應常吃些含纖維素多的青菜、水果,少吃辛辣干澀之品。避免情緒激動,并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七、脫發。秋季天氣干燥,易傷肺氣,肺主皮毛,肺氣虛則衛外不足,毛發易脫落。預防措施有:平時要常做頭部保健按摩,常洗頭(避免用堿性大的洗發液);少吃油膩辛辣物品,禁煙少酒,少喝咖啡;保持精神愉快樂觀,避免生活緊張,應睡眠充足,不要用腦過度等。(重慶 童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