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吃飯的時間了,咪咪在津津有味地吃著媽媽做的紅燒排骨,但對蔬菜卻毫不理睬,于是媽媽夾了一些蔬菜放到咪咪的小碗里,說道:“寶寶,蔬菜也要吃哦。”
“可是,我只喜歡吃肉,為什么一定要吃蔬菜?”咪咪不解地問。
我不喜歡吃芹菜,為什么還要讓我吃呢?
為什么要吃雞蛋?
為什么要吃肉和海鮮?
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所以是人類不可缺少的食物。在孩子小的時候早一點給孩子吃蔬菜可以避免日后厭食蔬菜。但是,我們常常看到有的孩子不喜歡吃蔬菜,或者不喜歡吃某些種類的蔬菜。
孩子不喜歡吃蔬菜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一是不喜歡某種蔬菜的特殊味道;二是由于蔬菜中含有較多的粗纖維,不容易嚼爛,孩子的咀嚼能力差,難以下咽;三是孩子有挑食的習慣。
父母可以針對不同的原因,采取相應的辦法。
對于那些不喜歡吃蔬菜的孩子,父母不妨經常給他們吃些帶餡的食品,例如餃子、包子等,因為這些食品大多以青菜、肉、蛋等做餡,便于兒童咀嚼吞咽和消化吸收,且味道鮮美,營養也比較全面。
如果孩子不喜歡吃炒菜、燉菜,父母可以讓孩子適當吃一些生的青菜,例如黃瓜、西紅柿、水蘿卜等,這些菜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做成涼拌菜吃。
除此之外,父母可以盡量變些花樣,比如做帶餡食品時加入一些蔬菜,使孩子慢慢適應。
“蔬菜也好吃啊,你為什么不吃呢?”
“雞蛋多好吃啊,你為什么不吃呢?”
父母永遠不要強迫孩子吃什么東西,因為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最沒有效果的!
“蔬菜里面有肉沒有的營養,如果不吃蔬菜,會影響寶寶的身體,會生病,還要打針吃藥噢!”
“孩子,吃東西不僅講口味,最主要的還要看營養,偏食會造成營養不良,不但會影響你個子的長高,而且也會讓你變笨的!”
這種回答比較適當。如果舉出孩子切身的例子來說明,例如:“如果不吃蔬菜就會生病,不能去幼兒園,就不能和小朋友玩了。”也許會更有效果。父母平時應向孩子多講解吃蔬菜的好處,不要隨口批評某種蔬菜不好吃。因為對于尚未具備獨立判斷能力的孩子來說,父母的話常常會成為他們判斷某種蔬菜吃與不吃的依據。
“寶寶要是不吃蔬菜就不能像藍貓(孩子經常看的動畫片中的人物)那么聰明了,那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借助孩子比較熟悉的動畫片中的人物進行教育,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寶寶,你嘗一下這個菜,媽媽做得可好吃啦!不信你嘗嘗看!”
在吃飯前,父母可以先吃一點,而且得表現出“味道好極了”的樣子,讓孩子眼饞,甚至有時父母可以采用“連哄帶騙”的方式,但是不能要求孩子一次吃得太多,否則會造成孩子對吃蔬菜的反感。父母可以在生活中逐步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摘自《爸爸媽媽最難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