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一家省級機關。當時他胸中豪情萬丈,一心只想鵬程萬里。不料上班以后才發現,每日無非干些瑣碎的雜事,既不需要太多的智慧,也看不出什么成果,熱情便在不知不覺中冷卻下來。
一次單位開大會,需要徹夜準備文件,分配給他的工作是裝訂和封套。處長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做好準備,別到時措手不及。”
他聽了心里更是不快,心想:初中生也會做的事,還用得著這樣囑咐?根本不予理會。同事們忙忙碌碌,他也懶得幫忙,只是在旁邊看報紙。
文件終于完成,交到他手里。他開始一件件裝訂,沒想到只訂了十幾份,釘書機“咔”的發出空響,書釘用完了。他漫不經心地打開釘書釘的紙盒,腦海里嗡的一聲:里面是空的。
所有人都發動起來,到處翻箱倒柜,不知怎地,平時仿佛到處都有的小東西,此刻竟連一根都找不到。
此時已是深夜11點半,而文件必須在明天早8點大會召開之前發到代表手中。處長咆哮:“不是叫你做好準備的嗎?連這點小事也做不好,有什么用啊!”他只能俯首,無言以對,臉上卻像挨了一巴掌似的滾燙刺痛。
幾經周折,才在凌晨4點時,在一家通宵商務中心找到釘書釘。事后,他灰頭灰腦地等著挨訓,平時被他認為是嚴厲而不近人情的處長卻只說了一句話:“記住,工作面前,人人平等。”他說那是一生受用不盡的一句話,讓他深深地領悟到:以十分準備迎接三分的工作并非浪費,而以三分的精神態度面臨十分的工作,卻注定會帶來不可逆轉的惡果。
“因為,”他鄭重地說,“令千里馬失足的往往不是崇山峻嶺,而是柔軟青草結成的環;在通往成功的路途中,真正的障礙,有時只是一點點疏忽與輕視,比如,那一盒小小的釘書釘。”(河北 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