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看了“情人情書”
劉總每天工作很忙,只好抽早上的時間鍛煉一下。那天一早,劉總來到辦公室,大家見他T恤都汗濕了,很詫異。原來,劉總早鍛煉時遛狗狗,發現有兩只狗狗對劉總遛的狗狗特別親熱,兩只狗狗還爭風吃醋,于是,劉總把兩只狗狗勸開了。一編輯聞此,開玩笑說:“那兩只狗狗,是不是看了我們的“情人情書”受了啟發,也會示愛了。”
媽媽的吻
毛主編審老情書的稿子,有些納悶,那稿子作者寫情書落款的時間是1979年,可稿子一開頭,居然就是《媽媽的吻》那首歌,覺得有些不對勁,于是毛主編上網一查,那歌果然是1985年開始傳唱的。于是找到責任編輯李偉,李偉不好意思,因為自己把關不嚴,沒有細編。李偉自嘲說:“這作者對媽媽不敬,把媽媽的吻提前了6年。”
中秋短信
傅妍收到一條中秋短信:
是一個新婚的作者發來的:“月,很圓;花,很香;身體,很健康,愿你每天開心歡笑,好運連連,郁悶和煩躁統統遠離你,中秋快樂!”
傅妍馬上回復:“同樣祝愿你新婚快樂!花好——月圓——”
調研
發行部毛靜去市場調研,在書攤上找雜志看,把一本雜志翻了半天,沒有找到適合的,書攤老板問:“你要看什么文章,或者欄目?”
毛靜說:“我不習慣看紀實故事,有些故事太沉重,你能幫我找一點有味道的文章嗎?”
老板說:“這容易!”說完找到一本雜志,指著一個欄目。
毛靜一看,原來是一個欄目“美食指南”。
不必說話
一個讀者在網上問李偉:“你主持情愛問答欄目,我問一個感情問題,‘吻’字,會意就是‘勿’和‘口’,不動口如何接吻?”
李偉想了想,笑著回答:“中國人個性比較含蓄,‘勿’‘口’,就是‘不必說話’的意思。你接吻的時候,會說話嗎?”
校對綜合癥
我們一編輯自嘲自己得了“校對綜合癥”:一天,她看到街上某店鋪招牌上寫著“訂做皮鞋”(應為“定做”),禁不住對“訂”字猛瞪兩眼,站在原地不動了,和她一起上街的上半月編輯說:“怎么啦?”她一副氣急敗壞的樣子:“有紅筆沒有,我恨不得將它圈上。”
龍須面
李偉說他表弟第一次去學校食堂吃龍須面,之前只看過別人吃得香噴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他表弟就跟那個師傅說:“師傅,那種面條直徑比較細,大概不超過2毫米,然后還放了兩個‘二分之一熟’的雞蛋,湯里還有……”他表弟正想說“綠色的葉子狀的東東”,師傅就說:“打卡吧!”可他一看就一元五角,感覺龍須面不應該這么便宜,就重復了一下:“師傅,我要的是那……” 師傅說:“行了行了,龍須面嘛,我聽懂了!”
買書
在書店里,我們雜志一位編輯問售貨員:“我打算去意大利度兩周假,請問你這里有沒有旅游指南之類的書?” “小姐,您來得巧極了,這是昨天才到的新書,書名叫《意大利10日游》。” 編輯幽默地說:“好極了,可是剩下的那4天我將怎么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