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過敏,但卻很少人知道自己身體所出現的不舒服狀態是過敏的表現。沒錯,人人都過敏的時代來了。
人人都會過敏?其實這不是危言聳聽。每天早上起床就打噴嚏,臉上帶著不會消褪的黑眼圈,這是過敏。
不小心吃到某些食物,立刻上吐下瀉,腫成豬頭,這是過敏。
新搬了辦公室,突然長出一大片蕁麻疹,癢到不行,這是過敏。
咳嗽咳了幾個月,時好時壞?這不是感冒,是過敏……
過敏背后,是身體內一連串復雜的免疫機制,依據免疫反應異常的類型,導致的癥狀和疾病大不相同。有些過敏只會短暫出現,有些則可能持續一輩子,即使同是天涯過敏人,嚴重度和病程也不會一模一樣。
先進國家過敏人口激增的現象顯示(在中國臺灣過敏兒20年間增加 8倍),“環境對過敏的影響可能超過基因,”中國臺灣臺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江伯倫指出,包括過敏源增加、環境污染、壓力、飲食生活西化等,都可能促使免疫系統失衡,引發過敏。
過敏的真相
敏感體質的人,應該比較各種抗過敏療法,在能力范圍選擇適合自己的抗敏對策。了解減少過敏的生活方式,更有信心與過敏和平相處。就算你是極少過敏的幸運兒,也能獲得在這大過敏時代的明哲保身之道。
通常提到“過敏性鼻炎”時,我們會認為過敏是一種“疾病”,但在形容“對海鮮會過敏”時,過敏又成為一種“體質”。
異位性體質和遺傳有關,根據統計,父母其中之一過敏,小孩過敏的機率約為 48%,如果父母都過敏,機率將升高到 70%。
不過有異位性體質,未必一定會出現過敏癥狀,還需要其他條件配合。因此小時候不是過敏兒,不代表一輩子高枕無憂。相反的,就算遺傳了過敏體質,只要盡量避開誘發因子、做好保養,將大大降低過敏的風險。
如果突然出現過敏反應,可從以下方向檢視,提供醫生診斷參考:
破解過敏源
季節:癥狀是否隨著季節變化出現(常見于昆蟲或花粉過敏的人)。
食物:吃哪些食物會產生過敏癥狀,食用多久后會出現。
寵物:是否有養寵物,及飼養什么寵物后出現過敏癥狀。
居住環境:密閉性高、潮濕的集合式住宅,比較容易孳生塵蹣。
職業:有些職場容易接觸到化學物品、油漆、香料等過敏源,長期接觸下來易誘發過敏。
中西“抗敏戰”
戰果分析
過敏之頑強,不光是患者本人,連家屬都卷進長期抗戰。首先是不斷看醫生,聽說哪里有方法可治就往那里去找希望。幸運的人,可以及早獲得控制,不然只好繼續尋覓良醫。
有人說看西醫效果快,也有人說中醫才能調體質。到底如何才能避開缺點、擷取中西醫優勢,達到最大的改善?
過敏樣貌復雜,同樣是過敏,有些人檢測不出特定過敏源,或只在早上起床一直打噴嚏、對溫度變化敏感,西醫并不會就此特別區隔,還是用一樣的藥,癥狀壓下來就好。
中醫卻根據個別體質調補,可以應付天氣變化。
西醫治療,立竿見影
在西醫領域,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過敏性鼻炎都已有成熟的治療指引,包括診斷、用藥都有一定的準則。西藥的確能迅速緩解癥狀,降低發作頻率。
要達到穩定階段,必須早期發現、積極治療,以下列出治療注意事項:
1.正確區別過敏和感冒:不少氣喘、過敏性鼻炎患者都是繞了一大圈才確定是過敏,白白吃了許多感冒藥。一般感冒就算不吃藥也會自然痊愈,癥狀很少持續兩周以上,如果咳太久、噴嚏打不完,就應考慮可能是過敏。
■氣喘的特色:反復發作的咳嗽,伴隨喘鳴、呼吸急促、胸悶。早晚癥狀較明顯,半夜易咳醒。聞到二手煙、溫差變化、情緒激動時癥狀加重。
■過敏性鼻炎的特色:持續鼻癢、打噴嚏、鼻塞、流水樣鼻涕,容易出現在早晚溫差大或出入冷氣房。睡覺時因鼻涕倒流咳嗽。流鼻血。
2.別怕使用類固醇:類固醇亂用當然很糟糕,正確使用的話,卻能有效控制癥狀,類固醇主要的功能是抗發炎。
3.別為了“斷根”欲速則不達過敏癥狀很容易影響生活質量,不少急于擺脫的人,采取昂貴的自費治療,應審慎評估,并到醫院詢問醫生意見。
參考藥物:蘇迪(依巴斯汀片)
提醒:請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中醫調補,從轉變體質入手
早期過敏看中醫的人很少,近幾年來轉向中醫治療的愈來愈多,對西醫來說,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只是過敏不同的臨床反應,用藥原理差距不大。但從中醫的角度,氣喘與過敏性鼻炎的體質屬于虛寒,異位性皮膚炎則偏燥熱,處方大不相同。
除了臨床癥狀,中醫學也考慮病人的情緒、體質、環境,厘清“證型”后再治療。在處理過敏急性期雖略遜一籌,卻比較能解決治本的問題,不少人停掉西藥后癥狀會反復發作,透過中醫轉換體質后,一旦體質改善,停藥后一般不會回到原點。
中醫的“治”是幫助病人自己自愈,就像森林里有兔子、老虎、草,兔子突然變少時,如果是西醫,會直接補兔子進去,中醫卻會衡量三者的互動關系,減少老虎、增加草,兔子自然會增加,就算同樣是過敏,中醫的用藥也會不一樣。
參考用藥
中醫常用治療過敏性鼻炎方劑(辛夷散、小青龍湯、香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的療效,在過敏急性期和緩解期用不同方劑,的確能調節免疫功能,改善體質。
提醒:請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另類兵器:能量、芳香療法
強調自然、結合多種療法的整合醫學,一度被西醫視為“旁門左道”,但是近年來,很多西方國家卻可以接受這些另類療法,卻愈來愈多過敏病患覺得這些療法好用。
芳香療法:
芳香療法對輔助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成效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有些精油透過嗅覺的刺激,可以減緩鼻黏膜腫脹、減少呼吸道過敏癥狀,由于鼻子過敏和吸入的物質有很密切的關系,因此,芳香療法對鼻子過敏的某些癥狀有不錯的療效。
不過,在使用芳香精油以前應該先確定接觸的過敏源是什么,以避免接觸到與過敏源相類似的精油引起過敏或者本身就對芳香精油過敏。如果有并發急性呼吸道疾病和哮喘的患者,也不適合使用芳香療法。
參考配方
尤加利、檀香、迷迭香、薰衣草、松樹精油配伍,對緩解鼻敏感有顯著的效果。而松樹和龍加利對呼吸系統癥狀(咳嗽及咽炎)也有緩解作用。
能量療法:
在“能量醫學”的醫理中,生命體不是以“物”為中心,而是以“能量”為中心。人體生物電是生命的能源。假如兒童儲有6V電,按比例而言,中年人應儲3V電,老年人儲有2V電,體弱多病者儲電量將更低。因此,人體健康狀況如何,與人體儲電量的盈虧有密切關系。能量療法,是通過調整擊人體電位差來提高免疫力,讓身體自我調理到健康的狀態,是無藥求本的治療方法。
就醫小提醒
懷疑是過敏時,可以先看過敏免疫風濕科(各大醫院門診名稱稍有不同),并提供相關信息供醫師參考:癥狀從何時開始出現,什么時間(季節)、情境下會發作和變嚴重,有沒有合并其它癥狀,家人是否有過敏病史等。
抗過敏,完美4大招
一、飲食
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和腸胃道尚未發育完全,容易發生食物過敏,尤其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吃到特定食物往往會加重病情。對已經確知的致敏食物,應避免食用,但也不能過度限制,以免營養不良:
■少量、均衡攝取多樣的食物,不要老是吃某幾種。
■調整油脂攝取。減少高油脂食物,多攝取有抑制發炎效果的ω-3的脂肪酸,例如深海魚、核桃、亞麻仁籽。
■加熱后再吃。某些會引起過敏的成分如蛋白質,加熱后會變性而減少致敏的危險。
■購買食品時看清營養標示,成分中是否含有會引起過敏的成分(例如巧克力中的花生)。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攝取足夠的維生素。維生素A有助維持細胞完整性及正常功能,減少過敏原,維生素C、E能抗氧化、減少發炎反應。維生素C及泛酸還能讓腎上腺素正常分泌,減輕過敏癥狀。
二、保養
對皮膚過敏的人來說,很難有完全舒服的時刻:冬天寒冷干燥,皮膚保護功能變差,容易引起發炎;夏天悶熱,汗水讓癢感加劇,也會加重病情。因此平日正確的皮膚保養十分重要:
■注意冷氣房中的保濕。為避免皮膚過于干燥,可使用加濕器或在桌上放杯水。
■運動流汗后,迅速沖澡或擦干。以免郁積在身上引起癢感及細菌繁殖造成發炎。
■做好保濕。盡量選擇不含香精、防腐劑及殺菌劑的保濕產品。
■穿著透氣、吸濕力好、柔軟的純棉衣物,避免羊毛等動物或化學纖維。洗滌時不使用漂白劑、柔軟劑,以免化學物質惡化皮膚炎。
■選擇低刺激或敏感皮膚專用的沐浴用品,洗澡時水溫不要太高。
三、居家
居家中最普遍的過敏源是“塵螨”。家中有過敏的人,應注意:
■家具以木頭、皮革、塑料制品較好,少用布制品及填充式家具。
■因塵螨從卵到成蟲約需要20-30天,加上不喜歡光照干燥,衣物多曬太陽。
■以除濕機控制家中濕度在50-60度之間,廚房、浴室也要保持干爽,減少霉菌孳生。
■避免放置、懸掛易堆積灰塵的裝飾品,及絨毛填充玩具。
■經常擦拭家具、墻壁,清理家中死角,減少霉菌生成。
■人的皮屑污垢也是塵螨愛吃的食物,常接觸的抱枕、靠墊也要多清洗更換。
■空調出風口容易累積灰塵,要定期清理并更換濾網。
四、抒壓
對現代人而言,壓力可說是萬病之源,過敏也不例外。壓力會影響免疫系統運作,誘發氣喘,加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病情。想要控制過敏,必須同時管理好壓力:
■睡眠充足、不熬夜。足夠的休息可以回復身體平衡,有助緩解過敏癥狀。
■避免過勞。疲勞會降低免疫力,使自律神經系統失調。
■每天散步。運動能減少壓力荷爾蒙分泌,還有助分泌腎上腺素,緩解黏膜充血。
■練習靜坐冥想。每次20分鐘,一天兩次,可以降低壓力、平靜情緒。
■以正向積極的態度面對。尤其年幼的孩子,別讓他們因過敏而沮喪。多鼓勵他只要好好治療,就能夠恢復正常生活。
■多做腹式呼吸(少用嘴巴呼吸)。有助正、副交感神經運作正常,避免內分泌失調誘發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