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業或一個團隊,誰來當頭非常關鍵。不僅會影響到整個單位的成敗,還可能改變整個單位的性質。
梁山也是如此,如果當初不是宋江做CEO,換成盧俊義或柴進這樣的資本家或貴族,梁山也許就被列為一場以貴族為首的革命了。可惜柴進沒有成為CEO,改變不了一個團隊的性質。
在水滸中,上梁山前在江湖上具有全國性知名度的人只有兩個,一個是宋江,另一個就是柴進了。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仗義疏財”,喜歡結交江湖好漢。進入梁山集團前,柴進社會地位比宋江等人高了許多,他是前朝后周世宗柴榮的子孫,皇族后裔,大宋江山就是從其父輩的手上奪過來的,他是梁山集團出身最高貴的人物。可是,加盟梁山集團后,柴進的地位卻黯然失色,排位第十,還比不上一個小學教師吳用。可見,王侯將相換了個環境,不一定有種。
柴進跟三國里的劉備有一些共同點,都是與皇室沾親帶故,但卻沒有劉備善于用身份來做文章,劉備其實只是皇上的遠房親戚,卻處處被稱為劉皇叔,從桃園結義開始,始終都是老大的身份。而柴進是真實的皇族后裔,在梁山集團卻連個副手都當不上。
在職場、官場也一樣,一個人不是到每個單位都能做老大,不管他的出身有多高貴。這就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研究:低職位的人如何才能翻身做CEO?比如宋江,就是這樣的人,本來只是一個小吏,上了梁山卻馬上成為老大;高貴身份的人如何繼續保持高貴?如何成為職場中一個圈子里的NO.l?
分析柴進的一生,可以給我們許多啟發,也從正反兩面回答了上述問題。
言談決定形象,行為決定后果
要了解柴進這個人物,應該先從他的出身說起。
大宋第一代領導核心太祖趙匡胤本來是柴榮的結拜兄弟和手下一名上將。柴榮死后,趙上將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從異性大哥之子柴宗訓手上奪取了大權,創立宋朝。當時后周恭帝柴宗訓年僅7歲,手無縛雞之力,更別說職場和政治的復雜與險惡,皇位被奪能活下來就不錯了。
趙匡胤還算是個仁厚之人,沒有對前朝皇室趕盡殺絕,還立下祖訓,后世皇帝即位時必須跪訟,而不得違反,具體內容是:不準殺士大夫上書言事者,凡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即使有謀逆大罪,亦不可株連全族,只可于牢中賜死,不可殺戮于市。
柴進是柴世宗的后代,宋太祖給了他祖上丹書鐵卷,也就是給了免死金牌,祖上給他留下大筆產業和丹書鐵卷。這丹書鐵卷在手,就等于一個護身符,只要不造反,隨便干什么都行。柴進有這么個護身符在手,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庇護犯罪分子,柴家莊于是就成為了天下罪犯們逃亡的樂園。于是乎,柴進在黑道上的名聲也就響徹云霄了。
那么,很多人看到柴進的這種行為,也許會問:他作為一個貴族,為什么不像上海人那樣過起精致的生活?偏偏要去結交社會上亂七八遭的狐朋狗友?
要知道,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柴進雖然不具有雄才大略,但也不至于腦殘,他當然有他的想法,那就是希望有朝一日東山再起,光復后周,建立自己的霸業,成為全國一號人物。
柴進雖然不具有雄才大略,但也不至于腦殘,他當然有他的想法,那就是希望有朝一日東山再起,光復后周,建立自己的霸業,成為全國一號人物。
只可惜,柴進這個人有野心沒有野骨。看他的行為與言談,顯然有野心,敢半公開跟當朝皇帝對著干,但因其太囂張,說話沒經過大腦,行為太赤裸,決定了他成不了大氣。
柴進平時的言行舉止是怎樣的呢?村中小酒店的老板說得很具體而明白: “專一招集天下往來的好漢,三五十養在家中。”常常囑咐我們: “酒店里如有流配來的犯人,可叫他投我莊上來,我自資助他。”這種明目張膽的話,他竟然公開到處宣揚,就是因為丈著那張護身符:更有甚者,對官府明令通緝的要犯,柴進屢屢加以蔭庇,比如,做下驚天大案的晁蓋等人,就是柴進介紹遁入梁山泊的,這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大政治犯了,如果不是有那張護身符,是要滅九族的。
柴進的種種表現至少可以說明兩個問題,一是他有做國家老板的野心,二是他為人處事太張狂,近乎目中無人,無領導,無政府。在官場,想做高官無可厚非,在普通職場,想做老總或老板,也是有上進心的表現,值得鼓勵。畢竟,不想做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有野心不是你的錯,把野心拿出來囂張,就是有點問題了。這被競爭對手盯上是遲早的事,被反策劃是必然的。
其實,柴進的仗義疏財、結交江湖人士,都是為了以后光復后周或創立自己的王國做準備的,否則他不可能吃飽了飯撐著。但他的行為,已經埋下了失敗的伏筆。
在現代職場也一樣,你覺得一個決策團體不行,能力不夠,你可以做出成績給大家看,把成績擺出來,如果你的成績最突出,又禮賢下士,董事會沒有人不會不喜歡,你可以在關鍵的時候頂上要職、扭轉局面。
但是,如果你不滿于現狀,卻又不創造業績,整天只知道發牢騷,欺負生人,傲慢上司,也就注定成就不了大業。柴進的這個性格,在具體的細節上,以及在上梁山后,都得到應驗。
你覺得一個決策團體不行,能力不夠,你可以做出成績給大家看,把成績擺出來,如果你的成績最突出,又禮賢下土,董事會沒有人不會不喜歡,你可以在關鍵的時候頂上要職、扭轉局面。
慧眼不識英才,人才不會為其所用
水滸里有一個細節,恐怕很多人沒注意。武松犯了命案后,也曾投奔過柴進莊園。柴進也接納了。本來這是個強強聯合的好機會,一來武松走投無路,需要明主,二來柴進需要人才,以便日后東山再起之用,而武松就是一個難得的人才。
可是,柴進缺乏認識英才的慧眼,而且不夠耐心和細心。武松在落魄的時候,未免要借酒消愁,喝個酒免不了要醉,醉了免不了撒個酒瘋,也免不了要打個人什么的,有時免不了動靜還挺大。柴進雖然不趕他,但卻怠慢他,不重視他。武松雖沒說什么,但這一切卻讓他覺得傷心,才華沒得到賞識。
人才就是這樣,你既然不是我的伯樂,我也不可能成為你的千里馬。
但有一個人卻獨具慧眼,這個人就是一直具有老大意識的“及時雨”宋江。他看到了武松這號人物,打內心的歡喜,不但安排吃喝,以禮相待,還及時拿出銀兩給武松做新衣裳。分別時,宋江是送了一程又一程,還與武松結義為兄弟。果然日后武松成了宋江的心腹。
柴進雖然也有網絡天下英雄的意識,但在細節上經常疏忽,心不細,意不誠,害了自己的大局。這一點上,歷史上有兩個名人就做得比柴進好。一個是曹操,一個是劉皇叔劉備。
曹操的“唯才是舉”,是眾所周知的。最突出的事例是他善待關羽的情懷:送錦袍,贈赤兔,直到任其千里走單騎,甚至在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后,仍初衷不改,這簡直是宰相肚子能撐船的胸懷了!由于曹操與關羽相識太晚,失之交臂。但曹操的愛才如命,也讓關羽內心既感動又佩服,在赤壁之戰時,孫、劉聯軍把曹操打得無路可退,當曹操走到一個峽谷——華容道的時候,遇到關羽橫刀立馬把守,以為只有死路一條了,但此時關羽的人性戰勝了理智,矛盾激烈斗爭之下,還是放曹操一條生路。這也是關羽對曹操愛才的一種報答了。
一個人想在職場做老大,除了要有遠大的謀略、資本,更重要的就是要善于物色人才、發現人才、重視人才、尊重人才,要胸懷開闊。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那些心胸狹窄、妒忌賢能、整天只知道搞小動作的人,除非有個超強的爸爸,否則都成不了氣候,最后的結局都是以失敗或衰落收場。
劉備愛才也是表現得很細膩而真誠的,比如家喻戶曉的三顧茅廬故事,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三次親自去請;比如,當趙云血戰長坂坡,殺死曹操手下名將五十余人后從亂軍中冒死救出劉備的兒子阿斗時,一貫喜愛趙云的劉備,心疼得把阿斗扔在一邊,先對趙云問長問短。雖然有人說這是劉備收買人心的方法,但筆者認為,只要心誠,又有什么關系呢?至少總比柴進這樣怠慢人才好得多吧?
從柴進與宋江對待武松的態度和智商,就可以判斷兩人對待人才的高下,柴進是把來投奔之人當作門客,下他一等;而宋江是把來投奔之人當作兄弟對待,是給予尊敬的。柴進是花了大把的銀子,最后還落得個不歡而散,而宋江論財力與柴進沒有可比性,但是,宋江是用心在款待。所以說,最后在選領導時,宋江的得票肯定是壓倒多數。就算把他們倆放在現在來選舉,宋江也毫無疑問會當選為梁上的CEO。
一個人想在職場做老大,除了要有遠大的謀略、資本,更重要的就是要善于物色人才、發現人才、重視人才、尊重人才,要胸懷開闊。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那些心胸狹窄、妒忌賢能、整天只知道搞小動作的人,除非有個超強的爸爸,否則都成不了氣候,最后的結局都是以失敗或衰落收場。
人才是生產力,是扶助一個高手成為核心人物的必不可少的力量,也是創造財富的最大資本。
隔行如隔山,不懂的行業不要死混下去
柴進這樣一個在社會有著廣泛影響、有知名度、有實力和身份的人,在梁山的職位,估計還算不上政治局常委。現在一個國家的政治局常委也才9個,他排第十名,估計也只能算中央委員。在企業來說,連副總都不算,也就算個部門經理或部門總監的角色。相比他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名望,他在梁山是缺少威望和人氣的,這跟他的出身和他的專長有關。
柴進的出身和生活環境,決定了他不了解江湖人士,也不懂江湖人的規矩、思想和行為,甚至不太懂梁山的經營目標。這是職場之大忌。
柴進是貴族,又沒有學過心理學,如果他領導的是貴族或資產階級革命,毫無疑問是具有號召力,也是懂行的。他根本就不了解梁山這些以小吏、土匪和農民為主的烏合之眾。正因為柴進這種高貴的出身,決定了他不能真正了解梁山那么多下等人出身的同事心理。梁山大部分骨干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人,出身卑微,骨子里有嚴重的自卑心理,愛面子。他們不怕死,但死也要爭面子。比如他說那句話:“如有流配來的犯人,可教他投奔我莊上來,我自資助他。”除了反映出他口遮無攔外,也說明他不了解梁山的兄弟。他雖出于好意,卻讓聽起來很不舒服。什么犯人來投,太不給面子了。要知道,江湖人士有時為了面子,隨時可能發生命案。
柴進之所以說話這么沒頭腦,是因為他對江湖人吃不透。他可能認為這么說沒什么問題,但江湖好漢一聽就不樂意了,再怎么說我們這些人也不會去做乞討的事。如果把“犯人”改成朋友、哥們兒、兄弟,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而且,你想結納天下英雄,能不能主動一些,像宋江一樣主動報個信,主動迎來送往、給些錢物什么的,江湖好漢的感受肯定大不一樣。江湖人士都是些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的主,同時,他們有時具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思想,這些道理柴進即使聽過,也未必能熟練應用。
所以,一個人如果不了解一個行業的從業人員,不了解這個行業的運作方法和規律,卻想在這個行業混,是很難成為核心人物的,能有一碗飯吃就不錯了,CEO的位置就免了吧。
柴進的職場命運,至今仍有現實意義。每個人部有其特長和人脈范圍,都有與其相適應的土壤,如果你不適合在某個行業混,應該趁早離開,另謀適合的出路,否則浪費時間等于謀財害命。
柴進的職場命運,至今仍有現實意義。每個人都有其特長和人脈范圍,都有與其相適應的土壤,如果你不適合在某個行業混,應該趁早離開,另謀適合的出路,否則浪費時間等于謀財害命。隔行如隔山,即便你想努力,也是事倍功半。愚公穆山的精神已經不適應這個社會。比如,你如果不是媒體的專業人員,不懂媒體運作的規矩和秘密,卻想在媒體做老大,不僅會混得很累很蹩腳,還可能經常制造一些笑話,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咨。
衰落掙扎,靠吃老本是職場之大忌
柴進的“仗義疏財”、“廣招天下客”,說到底就是有預謀的一場長遠的策劃,柴進早就看好梁山泊這個地方可以作為將來的戰略基地——王倫、杜迂可是他引薦到梁山,修建了宛子城。這不是圖謀霸業,又是什么?
但是,柴進這種策劃,從旁人來看,一目了然,是智商不高的表現,也是落魄貴族的一種掙扎。落魄貴族或上朝元老不甘心自己的地位就這樣逐漸暗淡下去,內心不服新人管理,總是企圖東山再起,但往往事與愿違。
柴進太幼稚,以為憑著先皇所賜的免死牌,就可以不把新領導放在眼里,就可以為所欲為而高枕無憂,就沒人敢欺負。殊不知,世道變遷,此一時彼一時,人才一旦崛起,必將顛覆傳統的舊俗、舊觀念、舊行為。對企業來講,新領導的崛起,完全有可能改變經營目標、管理體制、人事架構和盈利模式。
舊勢力在新勢力的沖突下,往往都會拿出老一套的東西來做擋箭牌,比如,柴進和殷天錫的對話,就表現得淋漓盡致,柴進道: “我家也是龍子龍孫,放著先朝丹書鐵券,誰敢不敬!”他沒料到殷天錫竟然敢于不按常理出牌,對他喝道:“這廝正是胡說!便有誓書鐵券,我也不怕!”
殷天錫為何敢如此藐視老權貴?柴進可能不知道,或者一時糊涂了,殷天錫的靠山是高廉,而高廉的靠山,是當朝太尉高俅。高俅內心正恨不得把這種日勢斬草除根。說通俗點,這年頭,誰怕誰啊?老員工千萬不可倚老賣老,也不可小看新領導,否則吃虧的往往是自己。
殷天錫們未必非要那個園子不可,不過欲借此打擊倚老賣老的舊聲勢而已。
新舊勢力的沖突是職場、官場經常要上演的劇目,特別是在當權一方受到蔑視的時候,新生的權貴們在地位穩固以后,已經不滿足于已有的權力和金錢,更在乎的是尊嚴與名望,對于不尊者,在時機適當的時候,肯定會殺雞儆猴。殷天錫就是一個敢于殺雞的人。
職場也經常上演“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戲,柴進在這場沖突前,他已敏感地意識到他可能遇到了先輩們未曾遇過的困局,應對這種困局,不是他們習慣的那種靠在官府中上下其手就能避免家族衰敗的,而必須借助一般被視為非正統的力量,就是俠客和游民,以備后用。但他這盤棋下錯了一步,他以為那些被他介紹上梁山的兄弟會為其所用,沒想到宋江、吳用也在打他的主意,利用救他的機會,謀其上山,加盟梁山集團,為梁山所用。
果然,當柴進被關在高唐州監獄的時候,不惜大動刀兵前來相救的都是他往日施過恩惠的人。但這些恩人,救他的目的是想拉他入伙,而不是視他為主子。這樣一來,柴進的命運就開始改寫,地位和身份徹底顛覆。
可見,一個人的職場生涯是有生命期限的,以新代舊是不可逆轉的潮流,靠吃老本是不可能永保地位的,只有順應潮流,才是明智的。
一個人的職場生涯是有生命期限的,以新代舊是不可逆轉的潮流,靠吃老本是不可能永保地位的,只有順應潮流,才是明智的。
柴進簡介:
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十,是大周皇帝柴世宗的后代,人稱柴大官人,專愛結交江湖好漢。江湖上有“小旋風”美稱林沖發配滄州,路過柴進莊上,打敗了洪教頭。柴進家叔柴皇城,在高唐州被高廉的內弟殷天錫欺侮。柴進以為祖上有陳橋讓位的功績,宋太祖發有鐵券丹書,不怕殷天錫仗勢欺人。誰知殷天錫打死了柴皇城,要霸占柴家花園,被李逵打死。柴進被高廉捉住要判死罪。宋江、吳用帶梁山兵馬,攻打高唐州,救出奄奄一息的柴進,送上了梁山。柴進在梁山同撲天雕李應一起掌管錢財糧物。受招安后,柴進被封滄州都統制。戴宗辭去兗州都統制的官位,阮小七被剝奪官位貶為平民后,柴進推說中風有病,退還官位,在家種田,無病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