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很多人,尤其是職場上馳騁的白領,經常會出現疲勞、記憶力減退、腰酸腿痛、頭痛、便秘等癥狀,其實,是你太疲勞了,忽略疲勞,最后就是生病!上緊發條的日子,也能讓身體不疲勞,聽聽專家的辦法。
快節奏的生活不斷刺激和開掘著我們身體的潛能,在各種紛繁復雜信息的沖擊下,身體被無限透支,消耗。運動不足、飲食不正常,排泄不正常,睡眠不足,再加上長時間姿勢保持不變,都容易在腹部積存脹氣,進而影響身體血液、津液循環及呼吸功能,使身體產生疲勞。另外由于生活和飲食的不良習慣導致人體呈酸性體質,酸性體質不但容易使人疲勞更容易罹患癌癥。
疲勞自檢:腹壓法
早晨醒來,身體躺平,雙腿靠攏彎曲,使小腿與床面垂直。右手掌平貼于上腹部胸骨下方的三角地區,左手朝上放到背后,與右手之末三指互相配合,兩手同時由腹背兩側的相對位置施予壓力。
用指腹觸壓肚子,去感覺肚子是否有異樣。雙手依次按壓心窩、肋骨下方、肚臍、肚臍四周、下腹部,最后指壓整個腹部。若無不舒服感覺亦無異狀、壓迫感,表示您是健康的,若發現疼痛或不舒服感,再利用左手中指指腹壓住異樣不舒服處,再以右手中指指腹敲打左手中指第一關節和第二關節的中間部位,聽發出的聲音是否和其他處不同,是否有積存氣體和打鼓一樣的聲音。
檢驗你的疲勞類型
以下,針對“各類型的疲勞”提供適合的改善方法。認識、對癥處理、消除。你也能元氣滿滿地工作、玩樂,迎接久違的不疲勞的生活!
每一個問題請就A或B選擇其中一項來圈選。兩者皆不適宜時,不圈選也是可行),最后將A、B分別加總。
A 較多者:
屬于自律神經當中的“交感神經活躍型”,就是“太忙了,總是倦怠”的類型。總是覺得疲勞,焦慮、不安感強烈,容易為周遭人舉止所激怒,血壓偏高,血糖值偏高,肩膀、背、腰部活動量一大就會疲勞、疼痛。便秘嚴重,體溫低。
疲勞原因:(1)工作過量:(2)憂慮煩惱:(3)用藥頻繁(尤其是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降血壓劑或者類固醇達數星期以上者)。
解決良方:交感神經緊張導致的疲勞,只要攝取充足營養,好好休息就好。

B 較多者
是自律神經當中的“副交感神經活躍型”,身體一動馬上覺得累,屬于“太放松導致身體機能低落。提不起勁來做事,早上不容易起床,肌力弱,肩膀、背部、腰部總是酸痛疲勞。
疲勞原因:運動量不足加上喜歡甜食,都是讓副交感神經活躍的主要原因。
解決良方:生活應有起伏且規律。做日光浴,同時做上數十分鐘的運動。
A、B選項差異不大者
1、身體好的人:自律神經理所當然取得平衡,難為倦怠這種事傷腦筋;這種人生活形態健康,不易疲倦也少有煩惱,能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生活使之規律。
2、身體不好的人:自律神經的運作并不穩定。例如有人原本具備的體質與現實生活差異甚大。比方說膚色白且體態豐腴者。
中醫調理補氣血
中醫結合現代養生方式改善疲勞體質,調節酸堿平衡,以更多地感受生活、享受生活。簡單易學的現代養生方式,幫我們告別鈍感,一身輕松。
A調氣 解決精神疲乏
緩解疲勞最根本的在于主動滋養“元氣”,它是體內五臟六腑功能的依靠,氣足則五臟調和,身體不易疲勞。
體力解乏良方
1 睡情緒覺。急躁、煩惱、壓力大帶來的不良情緒影響最多的是肝膽經絡,它們在夜里23點~3點時新陳代謝,此時睡眠,可以讓肝膽修復功能。2.晨起排便。卯時(早5點~7點)各器官排泄的廢物都匯總到腸道,組織器官血流緩慢,此時先排空腸道,再補充能量(運動及食物)最佳。
B、調血 解決眼睛疲乏
中醫認為久視會傷血耗氣,產生疲勞。眼睛在體內的統領器官是肝臟,緩解目澀除了讓眼睛休息之外,還要養肝。
眼睛解乏良方
1 每使用電腦1小時眼睛休息5分鐘,閉目養神,或讓眼睛看看窗外遠處的景觀。2 多吃養肝明目的食物可調理肝氣虧虛。3 按摩手上的勞宮穴(手掌心,在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和腕骨穴(沿小指尺側向后,靠近腕橫紋的凹陷處)。
c 調神 解決情緒疲乏
不良情緒不僅可以直接影響身體,導致疾病,還會擾亂人體防御系統,使外界的致病因素入侵。
情緒解乏良方
1、冥想,調達神志、平衡人體陰陽氣血。2、用手干刷身體,從肢體末端往心臟的方向(即從下往上),各刷10下。
D 調脾 解決腸道疲乏
現代人的消化能力下降了,每天三餐雖然吃得很豐盛,但我們消化功能減弱,營養不能為我們身體所用。
脾胃疲乏良方
1按時間吃五色食物,早餐吃綠色、黑色、白色食物,午餐吃黃色、紅色食物,晚餐各色食物都可以。2不宜常吃寒性食物。3.推薦吃山楂(幫助清除腸胃垃圾)、山藥(健脾胃)。
E 調腎 解決筋骨疲乏
如果說有一種身體問題50%以上的人都會關心,那當之無愧是在說頸椎問題了,上班族大多都有頸椎不適。中醫認為關鍵在于“勞損”。
頸椎解乏良方
1動物的筋骨、腎臟一類的食物可一周吃上一兩頓。2放風箏可以保持頸椎、脊柱的肌張力。3熱水浴足。加何首烏、黃精等,這些中藥會借著熱水的力量,順著腳底的腎經起源穴位——涌泉穴,沿著腎經經脈直接滋養腎中的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