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國官員開設博客人數逐漸增多,從最初官員公布電子郵箱、上網解答民眾疑難,再到開設博客,民眾能清晰地感受到,網絡行政的腳步在悄然前進。
但一些官員的博客,不但文章寥寥數篇,長時間不更新,而且文風官腔十足,缺乏真情流露。更有不少官員“看帖不回帖”,與民眾并沒有形成真正的交流。
這就難免重蹈以往一些“官博”的覆轍——剛開博時受追捧,被寄予很大期望,但因上述種種原因,最終遭到民眾冷落,以至“門前冷落鞍馬稀”,時間一長,基本被人遺忘。
“官員開博還應放下架子,把博客當作一種私人化、性情化的交流溝通載體,而不是把博客當作代表官方發言的渠道。”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李成言教授接受采訪時表示,“官員在屬于私人空間的博客里討論公共決策問題,難免會導致公私難分,引發官博‘身份’的矛盾和沖突,從而失去博客應有的本義?!?/p>
官博“看上去很美”
在我國,官員開博早不是什么新聞。比如海南省臨高縣縣長符永就被譽為“中國官員博客第一人”;教育部原副部長韋鈺被稱為“中國部長博客第一人”;蘇州市副市長朱永新是全國最早開博客的市長……
那么,到底全國有多少官員開博呢?由于網絡具有虛擬特質,官員開博很少公開身份,所以至今沒人能統計出一個確切數字。但有人估計,我國博客作者隊伍十分龐大,官博數量也不會太小。
官員開設博客涉及各個領域,但在與民眾關系最密切的教育、衛生、物價等領域,人數相對較集中。在博客內容方面,既有雜談、隨感,也有解釋和介紹政府政策,或是對所涉行業熱點問題發表議論和觀點。
其中官員就行業熱點問題發表議論和觀點,是官博中最受民眾關注的部分。有一位官員曾感慨:“每天不少記者守在我的博客上,只要我就熱點事件發表觀點和看法,他們就立刻寫成新聞發表?!?/p>
“官博的出現,提供了一種新的信息行政模式,是新形勢下行政管理與時俱進的體現?!崩畛裳越淌诒硎荆霸谛畔@取和信息交流方面,網絡具有便捷性、開放性和互動性等優勢。官博做得好,平等對話、在線交流、溝通信息,可以拉近官與民的距離。反之,那等于官員自毀形象?!?/p>
據報道,2008年7月,重慶北碚區交通局開通官方博客,曾創下2天跟帖6頁的紀錄。但在引起轟動后,該局卻對網友的意見和建議置之不理,博客長達4個多月沒有更新和回復,被民眾質疑為“作秀”。
一位互聯網資深人士在瀏覽一些官博后也苦笑著搖了搖頭說:“這些官博缺乏個性,充斥著類似學習總結和工作報告的日志,顯得高高在上,根本放不下架子和民眾交流。”
“我們這里不少領導都把開博當成一種時髦?!庇幸晃辉谠颇夏呈薪o領導做秘書的朋友透露,“可這些領導很少自己寫博客,都是讓秘書或雇請‘槍手’寫好,經過領導審核,最后以領導名義發到博客上。”
折射出“信息饑渴”
在傳統的政治氣氛中,官員往往有一種神秘感,而政府行為,也往往被視為政府內部的事情,秘而不宣。
近年來,隨著我國民眾權利和民主意識的提高,政務公開逐漸成為廣大民眾的內心期盼。在與政府官員之間,民眾迫切希望建立起一種全新的信息溝通機制和利益表達機制,將自己的合理訴求及時傳遞給官員。
2008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也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本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制度,并指定機構負責本行政機關政府信息公開的日常工作。
在此背景下,官博的出現就被民眾寄予太多的關注和期盼,比如江蘇宿遷市官員集體開博,不到一年已有80多萬的點擊量;北京市海淀區副區長于軍首開博客時,一天的點擊量就超過了3萬多次。
“我國民眾在目前的公共政策參與方面,還缺少透明性和制度化的途徑?!敝袊鐣茖W院新聞研究所尹韻公研究員表示,“官員開博之所以能成為新聞,也正好說明現在民眾與官員的溝通還不很順暢,民眾期待產生一種更為通暢和方便的交流渠道,希望政治參與的空間能夠更大一些。”
但民眾對官博的出現,卻有著一種極其復雜的心情。不少受訪者認為,目前我國官員并非缺乏溝通民意的渠道,如果各級、各部門接受舉報、投訴的專門機構能夠切實做事,以及各類舉報、熱線電話、信箱等真正發揮作用,官員開博就沒什么“珍貴”了。
人民網曾經推出一項題為“近期黨政官員爭相開博客,您對此有何看法?”的網上調查。僅僅一天,有近2000名網友參加了調查,其中有56.1%的網民認為官員開博“實屬作秀”,有29%的網友認為“作用有限”,投贊同票的只有12.7%。
官博僅是政府網站的補充
在我國目前的政治框架內,大多數官員在博客上還習慣性地代表自己,也代表政府發言。這樣模糊的角色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官博“身份”的矛盾和沖突。
“做好政府網站和電子政務,才是當前官員最需要做的工作。”尹韻公研究員認為,“官博是個人意愿表達的平臺,不是代表官方發言的渠道。因此,官員可在官博中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但不能代表官方表態。同時,網民也應把官博當作是一種個人與個人交流的場所?!?/p>
“官員開博不能居高臨下,應真正坦露自己的真知灼見,有接納不同意見的雅量?!饼R善鴻教授認為,“官員寫博客不僅僅是為了展示自己的草根性情,更重要的是與公眾交流,讓網民更廣泛地了解自己的理念,將博客打造成常態化的建言獻策和表達意見的平臺,使之成為親民政府模式建設的一部分。官員博客做得好,能夠讓官員重新體驗‘公民思維’,更好地矯正官員思維的角色僵化。這樣,官民一體的理想就到位了。”
“在博客上寫作,是一件相當勞神耗時的事情。多數官員平時公務繁忙,短期內把博客做好不成問題,但長期堅持做好,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李成言教授認為,“要讓官員更加接近民眾,更好地接觸民意,體現民主精神,除身體力行地下去調研外,完全可努力做好政府網站,發揮各類信訪、舉報、熱線電話、信箱的作用,進一步完善我們的溝通機制,而不必依靠私人化很強的博客。”
“官員要認識到,博客只是與民眾溝通的方式之一,其他的溝通機制還須同時加強。”中央黨校謝春濤教授認為,“寫博客的官員,必須將職務職責,與個人化個性化的言行,在博客上有個清楚的界限。”
從目前的情況看,雖然官博在未來政府架構中的定位,還有待進一步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官員開設博客了解民意,民眾通過官博了解官員的想法,這有利于民眾與官員之間的互動交流,也符合政治文明進步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摘自《瞭望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