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急功近利的商業社會,渴望成功的人很多,真正成功的人卻那么少。按照美國人計算的概率,成為百萬富翁的比例僅占總人口的1%,所以很多有志青年很著急,于是懷著速成的渴望,如同金庸小說中那些為得到《九陰真經》展開血拼的江湖豪杰一樣,集體走進了一個叫成功學的大課堂,結果成就了這個時代一種新的成功人士——成功學講師。
海外名師的高徒、滿身名牌行頭、溫文爾雅的舉止、充滿蠱惑性的表演、富有激情的演講、靠萬千癡迷者的銀子積累的巨富身家,毫無疑問,陳安之先生無疑是當前內地成功學界的江湖盟主。兄弟近日有幸與他進行過面對面的PK。從辯論現場來看,我和著名企業家史曉燕、知名學者王文元先生組成的反方陣營并不占上風。其中一個原因是對面三個成功學講師帶來了不少自己的助手和學生。但也說明這門新興的“學科”在中國商界的群眾基礎還是相當雄厚的。
在辯論現場,剛剛在一個有一定規模的商業聚會做完演講的陳安之先生,繼續抖擻精神,調動其多年積累形成的演講和表演才能,去激發全場受眾對成功的渴望。陳安之不斷暗示:老師就是教你怎樣賺錢的,你想要賺錢就趕快來學成功學。更雷人的是,他還讓一些善男信女進行了一次手劈木板的演習,使我想起不少在80年風靡一時的大氣功師——而且使我受到一定驚嚇。我甚至開玩笑說:再反對陳先生,下一個被劈的會不會是鄙人?
成功是達到預期的目標。但令人驚訝的是,在現場,沒有人能夠給出準確的、科學的、符合學術規范的成功學定義。也沒有人能舉出一個靠學成功學獲得成功的例證,倒是靠講成功學而掙得盆滿缽滿的成功學講師現場齊刷刷坐了三位。
我倒試著為成功學找了一個更直白的定義——牛逼學。還替它設計了一個口號:不牛逼,毋寧死。
眾所周知,成功也好,牛逼也好,都是一個價值判斷,都是一個結果。首先地球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個關于成功的理解和實踐。比如農民種出無農藥殘留的糧食蔬菜、工人制造出消費者滿意的產品、推銷員負責任地賣良心貨、大夫對每個病人的命都當成命認真對待且妙手回春、老師能做到德才兼備、真誠付出等都是社會認可的成功。
假如您覺得當普通人很丟臉,非要在商業社會領袖群倫、名利雙收,那您簡直需要集合整個商業社會所有內因外因一起發揮作用,對個體的要求是人品優秀、目標明確、天賦卓絕、不畏艱險、持續努力,更重要的是還得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你是上帝選中的幸運兒嗎?
所以,成功學以速成為噱頭,以名利為藥效,誤導急于走捷徑成為人上人的商界準精英們投身其中,在一種人為營造的集體無意識中不能自拔。這使我想起古時皇帝為了追求長生不老而服用的丹藥——紅丸,剛吃下時可能紅光滿面、狀態好得能每晚連幸數妃,但結局都一樣——暴斃。
不就是想喚醒一點面對競爭壓力的信心嗎?多看幾遍中國移動的廣告“我能”,想想姚明著名的廣告語:“努力不一定成功,放棄一定失敗”就行了,而且是免費的,廣告商就恨你不看呢——何必花那么多錢去學習一個您本來都明白的常識呢?
當然,集合了心理學、催眠術、厚黑學、營銷學、管理學等種種學科的實用方法,以滿足人們短時欲望為終極目標的成功學也并非一無是處。比如改成銷售實戰學也許就不會這么備受詬病——但對受眾的吸引力會大打折扣。而且,成功學永遠追求第一的觀念應用到對奧運會選手的指導、對有雄心的大公司老板是有幫助的,但可惜這些人又基本上可以現身說法去講成功學了。但他們往往都很低調,結果成了成功學講師的道具。
2009年,整個經濟形勢將面臨嚴峻挑戰,更多人會因此承受巨大的競爭壓力,我覺得成功學沒準由此在中國商界進一步獲得更廣闊的市場。
但我覺得這個時代真正需要的是一門磨難學。因為相比于成功,失敗才是人生的常態,而且真正的成功從來都是一條光榮的荊棘路。那就是守住良心的底線,和理想一起攜手漂泊吧。不要抱怨孤獨、不要畏懼打擊、不要奢求理解。
如果順應時代潮流,選擇了商業,那最好重溫《基業常青》中的忠告:有超越利潤之上的追求。
如果在拼搏中厭倦,想想這樣一句詩:“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摘自《中外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