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14日,有媒體報道了網上熱傳的河南開封杞縣一輻照廠“鈷60被傳泄漏事件”,后經核實確認并沒有發生泄漏,而僅是發生“卡源”故障。環保部亦發布通告,確認當地環境來發現輻射污染現象。但在當地,17日出現了大量群眾奔向周邊縣市“避難”的現象,汽車、拖拉機、等各種車輛堵滿了道路。大量群眾外出,引起當地政府重視,開封警方宣布已經“抓獲杞縣鈷60事件5名造謠者”,其中一名曾經轉帖虛假消息的網友被拘留。(7月19日《南方都市報》)
有媒體在報道杞縣民眾大量外遷事件時,不無風趣地稱之為“現代版的杞人憂天”,意思當然是指責杞縣民眾太過輕信謠言。可是,設身處地想一想,當我們身臨其境,在環保部已經公布“河南杞縣利民輻照廠的輻照裝置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情況下,會認為寧可信其有的保命謹慎,是純粹的愚蠢行為?誰能體會到,杞縣的老少爺們、婦女兒童冒著近40度高溫倉惶往外逃時候的恐懼與無助?除了四處相傳的謠言,他們根本聽不到政府的聲音,更無法了解事情的真相。外逃只是在信息封鎖情況下,苦澀而謹慎的理性選擇而已。
和所有的謠言事件一樣,當地政府堅稱這是個別“別有用心的人”的謠言惑眾。因此,處置事件時首先想到的,除了“澄清謠言”之外,就是抓捕“別有用心的人”。暫時無法知道這5名“造謠者”都做了些什么,不過從其中一名僅僅只是轉帖來看。我們實在看不出他們的“別有用心”所在。他們究竟是一些唯恐天下不亂的惡劣分子,還是“公開運用自己猜測理性”的普通民眾?
據悉,“卡源”故障6月7日就已經發生,政府部門非但沒有及時向社會公布情況安撫民眾情緒,相反,就在群眾大量外遷的前幾天,面對來訪的記者,杞縣相關領導對此事的態度仍然是三不政策:不通報情況,不接受采訪,不允許報道。直到17日當天,群眾從中午1點左右開始逃離,下午3點杞縣縣委、縣政府才開始開會研究部署措施,下午5時許,才開始通過各種手段“澄清謠言”。
有一句流行語叫“謠言止于智者”,但是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信息公開。唯有政府信息公開,智者才有可能做出準確的判斷。所謂“封鎖消息是為了防止社會恐慌”,實際只會加重民眾的恐慌情緒。正是因為官方的信息封鎖,真相無法大白,謠言才有了四起的空間——首先是官方傷害公眾知情權的主動“別有用心”,然后才是公眾進行理性猜測的被迫的“別有用心”。
假若政府部門執意不肯公布與公民生命安全直接相關的重大信息,那么公眾當然擁有“公開運用自己猜測理性”的權剎。因此,這在根本上不是一起謠言惑眾事件,而是一起人為封鎖公開信息,違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責任事故。應該受到責任追究的,不是“公開運用自己猜測理性”的普通民眾,而應該是“別有用心”的政府官員。謠言固然可怕,然而更為可怕的,卻是作為謠言源頭活水之“封鎖消息防恐慌”的傳統愚民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