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栽培制度在蘋果生產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三十多年來,世界蘋果栽培制度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目前矮砧密植是世界蘋果栽培發展的方向。我國蘋果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大發展時期,主要推廣了喬砧密植栽培方式,目前我國90%果園為喬砧密植。此種方式是在當時的社會、經濟、技術水平下采用的,確實也對推動我國蘋果快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此種方式建的果園。果園密閉、光照不良、產量低、品質差。近年全國各地大力推廣的大改形、強拉枝等實際就是解決此種栽培方式產生的后遺癥。
喬砧果園與矮砧果園相比,需要的肥水多,需要的栽培空間大,需要的管理成本高,是一個高消耗、低產出的栽培方式。喬砧栽培,樹冠大、成花難,管理成本高。隨著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農村勞動力已顯不足,喬砧密植栽培方式已不適應現代果業的發展。矮砧樹體是正常樹冠的50%~80%大小,歐美按寬行密植栽培。采用有分枝的大苗建園,以高紡綞形整形,栽后第2年掛果,第3年667平方米產1500千克,第5~6年每667平方米產4000~5000千克。目前這一栽培制度在世界蘋果生產先進國普遍應用。
今后5~10年,我國蘋果處于大規模更新換代的關鍵時期。新建果園如何建設,采用何種栽培方式,新的栽培方式如何從技術、苗木、設施上進行準備和保障等,應該引起果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首先是觀念上的更新,以便趕上世界技術潮流。
我們從歐州引進了國際先進的蘋果矮砧集約高效栽培技術模式,此種栽培技術模式要求應用矮化砧木,采用寬行密植、設立支架、配備必要設施的集約化栽培。達到經濟上高效益、土地上高利用、光能上高效率、技術上高標準。在全國大力推廣矮砧密植栽培制度,對于促進我國蘋果栽培制度與國際接軌,推動我國蘋果栽培制度變革和蘋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均有重要意義。
1 應用矮化砧木
1.1概況
全國蘋果總面積189.88萬公頃,矮化砧果園面積8.74萬公頃,矮化果園僅占總面積的4.60%。我國蘋果主產省的矮砧蘋果園面積所占的比例分別是:陜西8.65%、山東0.61%、河北0.79%、甘肅0.62%、河南21.88%、山西1.16%、遼寧1.19%。在矮化砧木選擇上還是以M26為主,占78.36%,其次是SH系占7.22%,GM256矮化砧僅占1.33%。
1.2 對我國不同區域矮砧及砧穗組合的建議
通過長期的調查研究。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對我國不同區域矮砧及砧穗組合提出了一些建議(如表1)。
2 采用寬行密植
蘋果的栽植密度由品種長勢、砧木長勢及土壤肥力來決定。長勢強的品種(富士、喬納金等)或土質條件較好的平地,采用較大的株行距栽植:長勢弱的品種(嘎啦、美國8號、蜜脆等)或土質條件差及坡地,采用較小的株行距栽植。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栽植密度。一般建議株行距為1.2~2米×3.5~4.0米,每667平方米84~170株。株、行距的比例為1:2~3為宜,達到寬行密植栽培。
3 選用大苗建園
大苗的指標:高度1.5米以上,干徑1.0~1.3厘米。在合適分枝部位有6~9個分枝,長度在40~50厘米左右。優質壯苗的主根健壯,側根多。大多數長度超過了20厘米,毛細根密集。
大苗栽植時期應該延后,一般在萌芽后的花期,這樣根系易于活動及時恢復功能,不至于側枝抽干,因此苗木通常應置放在冷庫或溫度較低的地方。
一般要求在旱地建園,栽植時中間砧露出地面5厘米左右;在水地,中間砧露出地面加厘米左右。生長勢旺品種在以上基礎上可再多露3~4厘米,生長勢弱的品種,在以上基礎上,可再少露3~4厘米。
4 設立立架栽培
歐州蘋果園采用立架栽培,即順行設立水泥柱。拉四道鐵絲,用于固定下部的結果枝下垂??刂破渫L。鐵絲架一般高3.0~3.5米。在我國沙土地和風大的地區,矮化中間砧易出現偏斜和吹劈現象,最好的辦法是進行立架栽培,一般10米左右立一個2.5米長的水泥樁。分別在離地1米和2米處各拉一道12號鋼絲,扶植中干。幼樹期也可以在每株樹旁栽一個廉價的竹竿做立柱,扶植中干。中央領導干延長頭固定在竹竿或架上。
5 高紡錘形整形與下垂枝修剪
目前在國際上,矮砧集約高效栽培模式一般均采用高紡錘形整形方式,意大利和法國95%的蘋果園現采用此種樹形。
這種樹形樹高3.0~3.5米,冠幅0.8~1.2米,中心干強壯。在中心干上直接著生角度下垂的結果枝。以疏除、長放兩種手法為主修剪,少短截。主要利用主干自然萌發的枝結果。還可通過刻芽促使中心干上側芽萌發,培養結果枝。競爭枝和徒長枝主要通過及時抹芽、拉枝下垂和疏枝控制。中心干延長頭生長過強時。拉彎刺激側枝萌發,以花緩勢,以果壓冠。著生在中心干上的結果枝過大過粗時,及時留合疏除更新。
(據《現代果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