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杏樹球堅蚧(朝鮮球堅蠟蚧、桃球堅蚧、朝鮮球堅蚧)發生嚴重,不僅危害杏樹。也危害桃樹、李樹等多種果樹。造成果樹生長緩慢、產量下降、樹勢衰弱,嚴重者樹枝干枯,甚至死樹。目前。杏球堅蚧的若蟲已孵化,爬滿杏樹枝干,肉眼看不清,在放大鏡下觀察,枝干上到處是若蟲。正是防治的有利時機,請廣大種植戶抓緊時間防治,不要錯過最佳時機。
1 形狀特征
成蟲雌體近球形。長4.5毫米,寬3.8毫米,高3.5毫米,前、側面下部凹入,后面近垂直。初期介殼軟黃褐色,后期硬化紅褐至黑褐色,表面有極薄的蠟粉。背中線兩側各具1縱列不甚規則的小凹點,殼邊平削與枝接觸處有白蠟粉。交配后漸變球形,長4~5毫米,寬5毫米,高3~4毫米。雄體長1.5~2毫米,翅展5.5毫米,頭胸赤褐,腹部淡黃褐色。觸角絲狀10節。生黃白短毛。前翅發達白色半透明,后翅特化為平衡棒。性刺基部兩側各具1條白色長蠟絲。尾端交配器針狀。
卵橢圓形,長0.3毫米、寬0.2毫米,附有白蠟粉,初白色漸變粉紅。
若蟲 初孵若蟲長橢圓形扁平。長0.5毫米,淡褐至粉紅色被白粉;觸角絲狀6節,眼紅色;足發達;體背面可見10節,腹面13節,腹末有2個小突起,各生1根長毛。固著后體側分泌出彎曲的白蠟絲覆蓋于體背,不易見至蟲體。越冬后雌雄分化,雌體卵圓形,背面隆起呈半球形,淡黃褐色有數條紫黑橫紋。雄體瘦小橢圓形,背稍隆起。僅雄有蛹。
蛹長1.8毫米,赤褐色;腹末有1黃褐色刺狀突。長橢圓形灰白半透明,扁平背面略拱,有2條縱溝及數條橫脊,末端有1橫縫。
2 發生規律
杏球堅蚧在濟源市1年發生1代,以二齡若蟲在杏樹的2年生或多年生枝條的背陰面芽基、主枝及主干的裂皮縫處越冬。第2年3月上旬(日平均溫度6~9℃)越冬若蟲開始活動,若蟲自白色蠟殼中爬出,在小枝上刺吸枝條汁液危害,對樹體危害很大,被杏球堅蚧吸食后的枝梢,冬春季節易失水干枯,造成樹勢衰弱,嚴重時甚至整株樹失水枯死。4月上旬后,固著的若蟲雌雄開始分化,雌蟲體上分泌蠟質,并逐漸膨大,形成球形蠟質蚧殼,初期體軟,并分泌黏液,后期蟲體堅硬。雄蟲脫皮1次,然后分泌蠟質,形成蚧殼,在其中化蛹,4月上旬羽化為成蟲,與雌蟲交尾后死亡。受精雌成蟲于4月下旬開始產卵于蚧殼下,每雌蟲可產卵300~500粒,卵期7~10天,5月上、中旬若蟲孵化。從母體下爬出,分散爬至樹體各部,10~30天后成群固著在樹干上,體上分泌白色蠟絲至秋末一齡若蟲蛻皮1次后,即以二齡若蟲在蚧殼中越冬。
通過調查。確定我市杏樹球堅蚧有兩個化學防治適期:一是4月中、下旬雌蟲蟲體膨大期,此時蟲體較弱,有利藥液滲人體內,提高防治效果;二是6月上、中旬若蟲孵化游走盛期,此時若蟲爬出蚧殼,有利于化學防治。
3 危害癥狀
群眾稱杏虱子,主要種是朝鮮球堅蚧,是一種發生非常普遍的害蟲,以若蟲、雌成蟲固著在枝條上、樹干上嫩皮處,結球累累。終生刺吸汁液。一般發生密度很大。使樹勢衰弱,嚴重時枝條干枯死亡。
4 綜合配套防治技術
4.1人工防治
自4月上旬。抓住雌成蟲迅速生長分泌黏液,并尚未產卵或卵未孵化的有利時機,用鐵刷子刮刷杏樹枝干上雌蚧殼。去掉蟲體。特別是冬季杏球堅蚧以2齡若蟲固著在枝干上越冬的特性,用刮刀或鏟子將寄生在枝干上的介殼蟲及老樹皮刮掉并用泥漿涂干,以保護樹干免受病菌侵染。刮刷時,不要遺漏枝干分杈處,并將刮刷掉的蟲體集中燒毀。連年做,效果極佳。
4.2化學防治
4.2.1早春萌芽前及開花前防治 早春發芽前。對樹體細致周到地噴布1次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5%的柴油乳劑。消滅越冬若蟲。杏樹開花前后,越冬若蟲全部出蟄后,噴毒死蜱1000倍液防治效果可在90%以上。
4.2.2若蟲孵化盛期噴藥防治 在杏球堅蚧若蟲孵化盛期(5月上中旬)和若蟲孵化末期(5月下旬),各噴布1次殺蟲劑。噴用藥劑為:48%毒死蜱1000倍液,3%啶蟲脒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800~1000倍液。
4.2.3枝干涂藥 對于冬季未來得及刮除蠟質的介殼蟲要在早春發芽前,越冬若蟲爬到定居處、尚未分泌蠟質前,枝干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效果較明顯。可在防治介殼蟲的同時兼防蚜蟲、葉螨及干腐病、腐爛病等。
4.2.4涂環防治法 在若蟲孵化盛期進行涂環,用樹鏟刮除杏樹樹干老皮,在距地面20厘米的樹干上,用毛刷環樹干一周涂刷藥液。環寬30厘米左右,選直徑為8~10厘米的杏樹。
4.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措施是保護和放養天敵,主要有黑緣紅瓢蟲、兩點唇瓢蟲和寄生蜂。黑緣紅瓢蟲是杏球堅蚧的主要天敵,其捕食杏球堅蚧量很大,并且黑緣紅瓢蟲的羽化時間與杏球堅蚧孵化出殼時間基本相同(在我市4月中旬,許多果農誤認為是害蟲,常將其錯殺)。因此,若利用生物防治技術,對杏球堅蚧的化學防治應以春季為主,在天敵羽化期禁止施用廣譜殺蟲劑。能有效地保護天敵,達到自然控制的目的。
(作者聯系電話:0391691312713838929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