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融入海西建設大局,推動德化發展實現新躍升,是我們目前現實而緊迫的任務。
一、科學分析,把握先行機遇
海西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特別是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綱要(修編)》明確提出支持山區縣實施大城關戰略,支持陶瓷產業集群和閩中(戴云)山地生態之旅的發展,為德化提供了新的機遇??茖W審視自身條件,我縣具有以下比較優勢:一是生態環境優越,是\"福建省最佳人居地\",擁有\"四張\"國字號生態名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水利旅游風景區),發展旅游、新森林經濟、生態農業潛力較大。二是主業較為突出,陶瓷、礦業、水電、旅游等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產業之間良性互動,具備較強的支撐能力。三是發展平臺夯實,大城關建設成效明顯,輻射帶動力進一步放大;泉三高速順利開通,真正融入泉州1小時經濟圈,基礎設施、要素供應、技術支撐、智力支持、政府服務進一步優化、加強。四是德臺交流活躍,宗教、宗親、陶瓷文化交流緊密,并在特色農業建設、產業合作發展方面加強了交流與合作,對臺產業合作前景廣闊。
二、加快發展,展示先行作為
1.樹立先行意識。樹立沿海前沿意識、敢闖敢試意識、服務全局意識,艱苦奮斗,強化責任,實干實效,用更高境界、更高標準、更高要求認真尋差距、求突破、謀發展。
2.明晰先行目標。大力實施\"三做大(做大工業、城關、旅游),兩統籌(統籌城鄉及經濟、社會、生態發展),一加強(加強德臺合作交流)\"發展舉措,著力打造國際陶瓷藝術城、全國旅游養生村、福建重要的礦產業基地和閩臺合作交流前沿平臺。
3.突出先行重點。一要突出關鍵點,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要提升陶瓷業,強化自主創新,加強文化創意研究,力爭陶瓷業在人才集聚、創新創造、規??偭?、技術含量、文化內涵、產品檔次、市場占有率和出口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要壯大礦產業,大力推動礦業經濟集約、規模發展,把我縣建設成為福建重要的鋼鐵原料基地和黃金生產基地。要培育旅游業,大力發展生態觀光旅游、健身療養及陶瓷工業旅游和陶藝休閑旅游,努力把我縣建成集居住、休閑、娛樂、購物、旅游、健身、養生、科考、會務為一體的中國旅游強縣。二要抓住薄弱點,著力改善基礎設施。加大境內省道、縣道提級改造步伐,積極爭取\"廈沙\"、\"莆永\"高速公路和\"長泉\"高速鐵路途經或連接德化,完善交通網絡,暢通內外通道;加快公共設施和工業項目區建設,構建良好投資創業平臺。三要打造特色點,加快大城關建設。充分發揮生態、陶瓷文化和\"最佳人居地\"三大優勢,修編完善縣城總體規劃,將大城關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越、社會功能發達、人民和諧友好、寧靜整潔宜居的\"中國瓷都-旅游宜居城市\"。四要培育新亮點,推進閩臺交流合作。加快編制德臺陶瓷、旅游、農業、教育、文化等產業對接專項規劃,重點做好德臺陶瓷文化創意園先行試驗區規劃工作,爭取列入海西建設規劃,力爭把我縣建成海峽兩岸陶瓷產業對接集中區、生態旅游合作區、現代農業合作示范區、教育文化互動交流區和生物多樣性研究交流基地。
⒋創新先行舉措。一要堅持科學發展,注重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注重發展的內涵和質量,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特別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繼續推進省循環經濟試點縣工作,努力把德化建成海西首個全國循環經濟示范縣。二要堅持改革開放,積極推動體制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領導方式、工作方法創新,以改革開放增活力、強動力。三要堅持有效帶動,大力實施項目、品牌、創新和服務帶動,加快發展速度,提升發展水平。四要堅持統籌協調,正確處理大城關建設與農村發展的關系、發展與民生的關系、發展與生態的關系、發展與穩定的關系、當前與長遠的關系,促進全面協調發展。
三、加強黨建,強化先行保障
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不斷提高黨員干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能力和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斷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深化\"三級聯創\"活動,全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著力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切實轉變思想作風、領導作風、工作作風。通過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為建設現代化綠色瓷都,實現德化走在全省山區縣發展前列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