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在中國航天員訓練中心那間寬大的副主任辦公室里,楊利偉坦言6年前那次已經永載史冊的太空飛行,不僅是一次成功之旅,于他更是一次生命之旅。而對于這次旅程的深刻感悟,卻是在他返回地面之后。
2003年10月16日6時54分,當身著乳白色航天服的楊利偉走出神五返回艙,向歡迎他歸來的人們揮手致意時,一個記者喊道:“楊利偉,我們接你來啦,對全國人民說幾句話吧!”楊利偉笑了,他說:“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當時,按照程序應該是拉著黃帶,有警察維持秩序,但實際上,“現場全亂了,不管是誰,全都連蹦帶跳。我聽到有人喊,獻哈達的呢?獻哈達的人擠丟了。獻花的呢?花也丟了。我們航天系統的一個記者,被歡呼的人群擠倒了,還有人從他身上踩過去……”那一刻,所有人都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激動與自豪,幸福與淚水,將所有人的心連接在了一起。而楊利偉也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他的生命和一項偉大的事業、以及一個民族的希冀,如此真切地聯系在一起。
一星期后,楊利偉出訪香港。在香港,他更是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歡迎,成了最耀眼的明星。四萬人的大球場上座無虛席,很多人還擁在外面想要進來。楊利偉出現在臺上時,所有人都自動起立,揮舞著手中的國旗大聲吶喊著。觀眾席一名40歲左右的男子激動地反復高喊“楊大哥,楊大哥!”并且跟周圍的人反復說:“他是我的老鄉,他是我的老鄉!”這一切讓楊利偉深受感動。當主持人問他,聽說起飛時你的心跳都沒有太大變化,現在呢?楊利偉答道,我現在當然是心跳加快了,因為太受感動了。“現場的所有人,那種為祖國強大起來的自豪感,都寫在臉上。”
在洛杉磯召開慶祝酒會時,很多華人華僑從各地趕來。酒會還沒有開始,楊利偉就被人們圍住簽字、拍照。“兩個小時,沒動地方。”那一次,不斷閃爍的閃光燈灼傷了他的眼角膜。從此以后,面對閃光燈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眼睛也因此患上了干眼癥,以至于到現在見到強光還容易流淚。
后來,在華盛頓,在紐約,他們所到的地方,都受到了空前的歡迎。中國餐館的門口都興高采烈地耍獅子、舞龍,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拉著楊利偉的手,流著眼淚說:“中國的飛船飛多高,我們海外華人的頭就能抬多高啊。”
這些,都是他飛行前沒有想到的。“飛行前,只想著要完成任務。回來之后,面對這樣大的場面,面對人們的這種熱情,我才感受到,真的是國家的強大,讓中國人的腰桿挺起來了。海外的華人,原來可能沒有把我們祖國想象得有多么強大,如今我們的飛船都飛起來了,他們感覺到,我們的國家確實是強大了。我們也從中更深切地感受到,我們的事業具有多大的意義。”
對話楊利偉:使命在延伸
青:您出倉時說的第一句話是: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楊:對。很多場合我都講過,當時我就是這樣想的。你讓我回頭去想,有更精彩的語言去表達嗎?沒有,還是這句話。飛行前,我沒想到回來是這種狀態,那時候也沒想到回來要面對媒體。那一刻的感覺就是民族和國家給你的沖擊。作為航天員的職業的神圣,為祖國的驕傲油然而生。后來在香港有一次互動,有人問:你到了天上,見到上帝沒有?我就回答:我見到上帝了,上帝就在我心中,全國人民就是我的上帝,我永遠和我的上帝在一起。之后全場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沒有人給我們設計,完全是我們的真實反應和感受,我相信如果讓你這樣經歷一次,你也會這樣的感受。

青:出征之前您是一個普通的航天員,但是神五凱旋以后您一下子就成了萬眾矚目的航天英雄,您怎么樣看待這種變化?
楊:這種變化第一是沒有想到,因為作為航天員來講,我們本身就是在執行任務,回來以后的事情,不需要我們去想,也沒有去想。但事實上回來以后確實是這樣的,要參加很多的活動,這也是你工作的一部分,就像我說的,我在執行任務,從我們內心來講,(出席活動)沒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其它的一些想法或變化。
青:作為“航天英雄“,現在大家對您的期望會很高,期望您在各方面都做的很完美,對您來說是不是一種壓力?
楊:我們回來的幾個航天員互相之間有過交流,從這個角度來講,大家確實有壓力,我們不斷的豐富完善自己,但是可能永遠達不到那種期望值,因為隨著你的進步,大家對你的期望也在提高。對我們來講這既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動力,所以說這并不是一件壞事。
青:經常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面對媒體,您是否適應甚至喜歡這種生活?
楊:作為軍人,我并不能決定參加什么活動,活動對我來說,都是工作的一部分,應該說這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這不是我所擅長的。但既然賦予了我這種責任,就要努力去做好。對我來說是責任,同時也是很大的壓力。飛神五我瘦了四斤,但回來后去香港,一圈走下來,我的體重降了20多斤。
青:參加這些活動是否會影響您的工作?
楊:一點不影響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從我們自身來說,盡可能去減少影響,還有就是當你看到這些活動的意義,很值得。還有就是通過我們自身的交流,讓更多的人了解航天科技的發展,讓大家對這項事業感興趣,讓更多人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對航天工程的發展來說,這個意義是非常大的。
通過這些活動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高,我們學到很多東西,參加活動也會激勵你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好的學習。我們到了很多地方,包括到海外,看到大家的熱情,一方面他們是揚眉吐氣,另一方面,他們也在鼓舞激勵我們。因為,他們給與我的熱情與關注,其實是對我們的事業取得成功的認可。所以更加激勵你,也激勵更多的航天員想要做好工作,去執行任務。

青:最近您還在電影《我要飛翔》中客串了一個角色,有什么新的體驗?
這是前不久空軍為共和國60周年獻禮的一部電影,我在最后有一分鐘的鏡頭,引來了大批記者前去采訪。首先我是根據批準去執行任務,其次我回到母校和學員們交流,我只把這當做一次正常的活動,不算是演戲。可是活動之后的第二天,網上、手機報等媒體上全是關于我‘觸電’的報道。
青:我們發現您似乎優先參加和孩子們有關的活動?
楊:我們會針對一些大中小學生的,青年的朋友,向他們弘揚航天精神,培養孩子的愛國精神,崇尚科學的精神。激發更多孩子對載人航天事業感興趣,通過交流去弘揚這種精神,其他的一些活動我們相對很少參加,
青:不久前,您還去看望了四川地震災區的孩子們。
楊:對,我們在搞體驗營,讓災區的孩子來體驗航天的訓練。活動搞得很豐富,包括帶他們去聚會,去看升國旗,去到一些奧運場館參觀,除了豐富他們的知識以外,還讓他們感受到這種大家庭的溫暖。去年在汶川地震的時候,我飛過去跟孩子們一起去過“六一”,我覺得對孩子們的這種教育,我責無旁貸。那次過“六一”時,災區的孩子給我戴紅領巾,后來這條紅領巾被我們搭載在神七上,飛上了太空。因為孩子就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搭載這條紅領巾,實際上就是放飛了希望,不單單是我們災區孩子們的希望,更是一個民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