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履武(1919—),陜西省戶縣人。國民黨空軍軍士學校畢業,1949年6月15日,毛履武駕機起義。歷任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兵某師飛行大隊長、師領航主任,空軍航空兵某師66團副團長,北京南苑指揮訓練班飛行訓練團副團長、團長,民航總局訓練處副處長,民航山西省局副局長等職。
1948年12月初,東北老航校派出接收組隨第四野戰軍分赴天津、北平一帶,開展對國民黨空軍遺留物品的接收工作,南苑機場接收過來時,北平還未解放,國民黨空軍已經退縮到在天壇公園修建了一個野戰機場。后來隨著我軍的逼近,國民黨空軍的飛機只能在崇文門內美國練兵場(現東單公園)起飛,經南苑上空飛出去,維持其同南京和綏遠的兩條空中航線。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了。按照我方條件和規定,國民黨在北平城內8個軍20余萬人全部開出北平城,接受和平改編。同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從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遷入北平,但長江等地還未能全部解放,國民黨空軍還隨時可能回來轟炸破壞,北平的安全仍受到威脅。同年5月4日,國民黨空軍就出動6架B-24轟炸機,對南苑機場進行了轟炸,共投彈30枚。這次轟炸,不僅給南苑機場人員和設施造成損失,而且對剛剛獲得解放的北平人民在安全感上產生了消極影響。為此,黨中央決定在南苑機場迅速組建一支空中作戰分隊。
因此,毛履武到達南苑機場后,隨即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個飛行中隊。由于毛履武原來飛的P-47型戰斗機,數量有限,不得不臨時改飛P-51戰斗機。飛行中隊經過短期恢復技術,就承擔了北平地區的防空任務,毛履武參加了戰斗值班。
開國大典那天,南苑機場上一排排銀色的、灰色的飛機,整整齊齊地排列在停機坪上。所有飛機都油飾一新:機頭是紅色的,機身和機翼一律飾以鑲金黃色邊的紅星,機尾是紅白相間的條紋。
這些飛機大都是美國貨,在人民解放戰爭中,不少飛行員像毛履武一樣是從國民黨空軍駕機起義的飛過來的,現在全部變為人民自己的武裝力量。
1949年10月1日下午4點,毛履武奉命駕駛P-51戰斗機,作為趙大海的右僚機,從南苑機場起飛,受閱的空中梯隊準確、嚴整地通過天安門上空。琉璃瓦的宮殿,整齊的街道,這莊嚴的人民首都,愈加顯得美麗了。金光閃閃的天安門城樓上,毛履武雖然看不到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頻頻向機群招手的身影,但廣場上紅旗飄飄,人群雀躍歡呼的場面,卻一一映入了毛履武的眼簾。
1949年12月,毛履武由南苑飛行中隊調錦州空軍某航校訓練處任助理員、飛行助教(當時教練是蘇聯顧問)。1950年6月,人民空軍成立第4混成旅。毛履武調空軍混成4旅任飛行大隊長。
1950年10月1日國慶時,毛履武第二次駕機通過天安門,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
1951年,空軍航空兵某師成立,毛履武調該師任飛行大隊長、師領航主任。同年10月1日,毛履武又一次駕機參加首都國慶空中受閱飛行,均完滿地完成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