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善本(1915—1968),山東省安丘縣泊莊(現屬昌樂縣)人。曾先后在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和洛陽中央航空學校分校學飛行。1946年6月駕機起義至延安,毛澤東主席還為此風趣地作了一首打油詩:“劉善本,性本善,駕著飛機反內戰。”曾在朝鮮戰場上首次使用了電子對抗和照明轟炸,成功地開創了志愿軍空軍轟炸機夜間作戰的先例。先后任人民解放軍空軍訓練部副部長,空軍少將,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949年10月1日,古老的北京城披上了節日的盛裝。下午,閱兵式開始后,廣場上30萬雙眼睛不約而同地向空中張望,人們看到自己的飛機,個個揚眉吐氣。因為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曾經飽受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飛機狂轟濫炸之苦,現在親眼看到自己的飛機,怎能不深切地感到自豪呢!
“看!”周恩來總理用手指著空中3架運輸機中的頭一架對毛主席說:“那一架大飛機是劉善本開的!”毛主席點頭向空中招手。
劉善本作為受閱空中運輸機梯隊的領隊,在空中聚精會神地駕駛著C-46運輸機。他既要與前面的“蚊”式飛機保持銜接距離,又要照顧自己分隊3架運輸機組成的“品”字隊形,不敢有半點松懈。為了保證安全順利地完成受閱任務,受閱前劉善本主動和邢海帆、方槐等進行了周密的研究和精確的航行計算,并在天安門廣場上空按計劃實地進行了飛行預演,做到了心中有數。他和戰友們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的困難,圓滿地完成了受閱飛行任務。
1950年夏天,時任混4旅副旅長的劉善本,再次承擔了國慶空中受閱飛行的光榮使命,并且擔任空中總領隊。當時部隊剛剛組建,飛行技術普遍不過硬,要完成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十分困難。劉善本迎著困難上,在抓緊防空作戰任務的同時,和旅團領導精心組織,同飛行員們一起狠抓飛行編隊訓練。
“十一”那天,劉善本作為受閱飛行總領隊,率領9架杜-2轟炸機,與9架拉-9驅逐機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上空,受到廣場上40萬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人們抬頭仰望,最前面的那架飛機,正是空中總領隊劉善本親自駕駛的。周恩來總理在天安門城樓再次指給毛主席觀看:“那第一架領隊長機,就是劉善本駕駛的!”毛主席高興地向空中招手致意。
1952年6月,中央軍委決定劉善本所在師又一次參加國慶受閱飛行。10月1日上午,天安門廣場50萬人隆重集會,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周年。劉善本輕巧自如地駕駛著戰鷹,在左右各1架拉-11護航機的陪伴下,順利地飛越天安門上空。當時劉善本特地看了看手表——11點17分。
這一年,空軍參加受閱的飛機架次之多,規模之大是空前的,共有空軍各種飛機158架。當天,參加受閱臨時編隊的4個航空兵部隊分別從駐地河北唐山、北京西郊、天津楊村和北京南苑等機場起飛,根據閱兵指揮部的命令,按時到達北京通州以東上空集合,編好隊后,在劉善本的率領下準時通過天安門上空的。當年的《人民空軍》雜志第4期《空軍部隊參加首都國慶檢閱》一文中寫道:“受閱部隊總領隊劉善本同志,經常晨間6時起,就沒有休息過,直到午夜12時過了,才回宿舍。有時約莫在剛入睡時,又有人叫醒他,向他報告氣象預報。次日凌晨,又去機場開始一天飛行和組織飛行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