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乾坤(1904—1973),山西人,先后在廣東航空學校和蘇聯航空工程最高學府茹可夫斯基航空工程學院學習。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飛行員之一,著名的航空專家和航空教育家。精通俄文,懂英文、日文和德文,曾擔任過朱德總司令的首席俄語翻譯。歷任軍委航空局局長兼東北老航校副校長、空軍副司令兼訓練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空軍中將軍銜。
1949年3月30日,中央軍委任命常乾坤為軍委航空局局長兼東北老航校副校長。8月15日,人民解放軍第一支飛行中隊正式組建;9月1日,正式決定組織機群參加開國大典空中受閱。
9月1日當晚,常乾坤在航空局召開緊急會議,要求大家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完成受閱任務上來。常乾坤說:“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接受毛主席的檢閱,一點都不能馬虎,一定要有百分之百地順利完成任務。”
按空中受閱的需要,在飛行技術上過硬,在政治上也要純潔,因為稍有差錯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這一點是航空局領導考慮最多的,也是承擔風險最大的關鍵問題。常乾坤作為具體領導負責受閱工作的軍委航空局長,為圓滿完成受閱飛行任務廢寢忘食,費盡了心血。
在組織飛行訓練中,常乾坤要求各分隊嚴格編隊隊形訓練。他親自主持機群編隊長機載地面進行沙盤作業,把飛機按空中規定的間隔、距離擺好,組織飛行員反復觀看,牢記長機在自己風擋玻璃上的投影與位置,并掌握判斷偏差和修正的要領。然后,反復進行空中演練和預演。
為了使整個機群在天安門上空便于中央首長觀看,達到最佳的效果,常乾坤親自登上天安門城樓實地觀看確定飛行航線。經過預演,常乾坤覺得航線偏北則太靠近天安門,觀看者仰頭太厲害,不便觀看,甚至于會被天安門城樓的大屋頂擋住視線而看不到飛機;航線偏南則起不到與地面通過的裝甲部隊保持協調一致,達不到檢閱指揮部的要求。所以,機群必須保證在金水橋以南,南紅墻(當時天安門對面長安街南面有一道紅墻)以北通過,西南對正復興門才是最好的航線位置。
10月1日,凌晨五點,南苑飛行中隊的受閱飛行人員就進入了機場的各個工作崗位,擔任戰斗值班的飛行員已做好了隨時升空的準備。常乾坤等進入天安門城樓下的大會總指揮部,對受閱部隊和各項保障工作做了受閱前的最后檢查。
16時,受閱指揮部通過常乾坤給油江下達起飛命令,油江立即通過設在華北軍區航空處對空無線電指揮室,通知南苑飛行中隊受閱飛行梯隊起飛。常乾坤人在天安門城樓,心系受閱飛機,直到受閱任務的圓滿完成其心情才輕松下來。晚上,常乾坤還率領受閱飛行員參加黨和國家領導人舉行的國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