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杭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為例,在創意產業、循環經濟、產業集群簡單介紹的基礎上,探討了創意產業與循環經濟、創意產業與產業集群的關系,得出了創意產業與循環經濟、創意產業與產業集群兩兩之間具有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互動關系。
關鍵詞:創意產業;循環經濟;產業集群;互動關系
中圖分類號:F42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0-0025-02
創意產業對于促進杭州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和打造“生活品質之城”具有重要意義。正因如此,2008年1月杭州市作出要把杭州打造成為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的重大決策,認為文化創意產業是杭州揚長避短的“殺手锏”、杭州發展的“新藍海”、“和諧創業”的同義語、生活品質的代名詞和提升杭州城市綜合實力的“助推器”。
一、相關概念
創意產業、循環經濟、產業集群都是20世紀90年代由發達國家首先提出的新概念,而后逐漸演變成全新的發展理念。
從字面上理解,所謂的“創意產業”就是將人們平時常說的“點子”、“主意”或“想法”產業化形成價值,并帶來就業的產業。1994年,澳大利亞以建立“創意國家”,率先提出了一份新的文化政策報告。英國立即派團前去考察交流,并在1997年布萊爾政府成立了“創意產業特別工作組”。1998年在《英國創意產業專題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創意產業”這一概念:創意產業是指那些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那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自布萊爾政府首次提出創意產業的概念以后,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也紛紛提出了相關概念。盡管目前對創意產業仍無規范的表述,但其核心內容是基本一致的:創意產業的核心是創意;創意產業的靈魂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撐是科技;創意產業的屬性是產業。有鑒于此,杭州市把文化創意產業定義為:以創意為核心,以文化為靈魂,以科技為支撐,以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為主體的知識密集型、智慧主導型戰略產業。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資源化(Resource)為原則(以下簡稱“3R原則”),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為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發展模式,屬于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經濟形態。不過,有學者認為,循環經濟的原則還應該包括再思考(Rethink)——循環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理論,不等于清潔生產,不等于環境保護,不僅要研究資本循環、勞動力循環,也要研究資源循環和再修復(Repair)——不斷地修復被人類活動破壞的生態系統,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盡管集群的概念早就出現,但是真正引起政界和商界的關注,引起大范圍的流行還是在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提出產業集群概念以后。波特(1998)在《集群與新競爭經濟學》一文中,解釋了產業集群的含義:“集群是特定產業中互有聯系的公司或機構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種現象。”集群包括一連串上、中、下游產業以及其他企業或機構,這些產業、企業或是機構對于競爭都很重要,它們包括了零件、設備、服務等特殊原料品的供應商以及特殊基礎建設的提供者。集群通常會向下延伸到下游的通路和顧客上,也會延伸到互補性產品的制造商以及和本產業有關的技能、科技或是共同原料等方面的公司上。最后,集群還包括了政府和其他機構——像大學、制定標準的機構、職業訓練中心以及貿易組織等——以提供專業的訓練、教育、資訊、研究以及技術支援。
二、創意產業與循環經濟的互動關系
循環經濟是追求更大經濟效益、更少資源消耗、更低環境污染和更多勞動就業的先進經濟模式[1]。創意產業其核心和源頭是創意,要點是“點亮創意智慧,融入科技力量,煥發文化魅力,創造財富價值。”創意產業有著重要的作用:(1)促進經濟增長;(2)提升產業結構;(3)轉變增長方式;(4)節約資源能源;(5)有利于保護環境;(6)促進對外貿易;(7)有效增加勞動就業。目前,全球創意經濟每天創造220億美元產值,并以5%的速度在高速遞增。2008年1月,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上出現了“紐倫港”這個新名詞,并指出“紐倫港”已主導了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究其原因,紐約、倫敦、香港三地的創意產業高度發達是一個重要原因之一。據統計,紐約市藝術產業每支出1美元,就為城市經濟增值77美分。2005年,藝術部門產生的經濟效益達到212億美元、創造就業崗位逾16萬、工資總額82億美元,為紐約市創稅約9億美元。創意產業的發展還促進了旅游、營銷、廣告等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并吸引了大量人才前來工作。據統計,2005年慕名前往紐約觀看文藝演出的游客數達750萬人次,產生的經濟效益高達54億美元。紐約市的賓館餐飲業、零售商店和交通運輸業也由此受益。據2007年初統計,紐約創意產業從業人數已近30萬人,與藝術相關的創意實體超過4.5萬個。創意經濟從業人員平均年薪也要比其他產業高出2萬美元。倫敦是全球知名的“創意之都”,其創意產業產值超過210億英鎊,從業人數為50多萬人。據倫敦發展局估計,到2012年創意產業將超過金融業而成為英國的第一產業部門。據香港貿易發展局統計,2000年香港創意產業的產值有250億港元,占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2%,出口為100億港元,占香港服務出口額的3.1%;至2002年3月,香港創意產業的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的3.7%。國內許多城市也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積極推動創意產業的發展。張京成(2007)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對我國部分城市創意產業進行統計排名,認為北京、上海處于第一層次,而杭州處于第二層次,位于廣州、深圳之后,排名第五。因此,創意產業可以實現“更大經濟效益,更少資源消耗,更低環境污染和更多勞動就業”的愿景。我們可以借助于創意產業,加快循環經濟的步伐,以創意產業帶動知識經濟與循環經濟相結合的知識型循環經濟[2]。
另外,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不僅改變了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而且將帶來新的發展機遇[3]。認為,發展“循環經濟”將催生七大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新產業,其中之一就有創意產業。當資源、能源的約束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后,人們將尋求新的出路,以創意創造新的產品和新的市場需求,通過創意策劃和市場運作將各種資源轉化為資本,從而為經濟發展開辟新的通道和空間。杭州是經濟大市,資源小市,缺地礦資源、缺港口資源、缺政策資源,沒有大規模發展重化工業的條件和優勢,而且杭州城市的環境容量和城市定位,也決定了杭州不可能大規模發展高污染、高消耗的傳統重化工業。
三、創意產業與產業集群的互動關系
近幾年來,創意產業已經從一種理念轉化成為眾多創意產品、創意服務、創意營銷和創意產業模式,在全球范圍內廣泛興起并產生巨大的市場經濟價值。而產業集群作為一種依賴并服務于相似市場、具有主導產業的眾多企業及相關產業企業和支撐服務機構間通過分工合作于特定區域內結網而成的學習型組織,已經成為各國政府提升國家或城市的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發展戰略[4]。創意產業與產業集群兩者之間也具有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互動關系。
一方面,創意產業和產業集群相互融合,使產業集群進入高級發展形態即創意產業集群[5],這是繼外向出口型集群、智力密集型集群、鄉鎮企業集聚型集群、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核心集群的產業集群之后,產業集群“家族”的新成員。與傳統產業集群的先企業集群、后企業吸引人才的發展模式不同,創意產業集群首先是創意人才的集群,而后才是創意人才吸引企業的入駐。創意產業是文化、科技和經濟交融的產物,是內容密集型產業。傳統產業集群主要包括企業園區以及緊鄰的一個擁有技術的校園,而創意產業集群的組織具有多樣性,在藝術場所、科學園或媒體中心附近,文化企業、非營利機構和個體藝術家進行集聚和互動。創意產業集聚區既是工作地點也是生活地點,既進行文化產品生產也進行文化產品消費結合,既有獨特的本地特征,也與世界各地有密切的聯系,使不同區域文化特色的思想碰撞而產生創意。
另一方面,創意產業的發展并不僅是個人和單個企業的行為,而是需要集體的互動和企業的地理集聚。集群化是中國創意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眾多企業集聚在一起,能共享多種要素,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產業集群內的企業一般具有一定的關聯性,便于開展企業間的合作,產生協同效應;同類產業集群也有利于形成激勵企業持續創新的發展環境,促進區域產業整體創新能力的提升。有人對創意產業集聚永續發展的策略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園區與集群互動發展[6]。以園區為節點,以形成產業集群為打造創意產業價值鏈之手段,在園區內建立企業之間的互通網絡,并打造園區品牌;再通過園區的集聚擴散,建立園區與園區、園區與周邊的網絡關系;政府在營造產業環境的同時,積極塑造社會大環境,從扶持創意產業的發展過渡到培育創意經濟、創意社會的大時代。目前杭州市為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打造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正努力打造西湖創意谷等十大文化創意產業園,預計到2010年初步建成25個以上具有區域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園或基地,建筑面積總量超過100萬平方米,集聚文化創意企業數量超過1 000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更具特色的創意產業園在全國各中心城市出現。
參考文獻:
[1]季昆森.循環經濟與生態型城鎮建設[J].鄉鎮經濟,2003,(11).
[2]任紹敏,胥會云,柯卉.上海循環經濟四條路徑[N].第一財經日報,2005-06-13.
[3]季昆森.我國發展循環經濟將催生七個新產業[C].中國可持續發展論壇及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學術年會,2007.
[4][美]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李明軒,邱如,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5]李玉敏.創意產業集群的生成機理與政策支持[J].集團經濟研究,2007,(22).
[6]范霞.上海創意產業及其集聚發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責任編輯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