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險。”玉米的田間管理要點是,在掌握其生長發育規律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有效的田間管理,使之株壯、穗大、粒多、粒飽,最后獲得高而穩定的產量。
補施粒肥。一般是拔節期畝施尿素15公斤左右,抽雄期每畝再補施10公斤尿素,施肥后馬上澆水或做到雨前施肥,力爭8月中旬完成追肥澆水任務。后期若遇雨澇還應注意及時排澇,以防根系缺氧早衰,降低粒重。
倒伏玉米的管理。夏秋之際常是雨水較多之時,有些地方的玉米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倒伏現象。倒伏后,玉米葉片和穗子貼地,光合作用減弱,水分降低緩慢。不僅產量降低,成熟時間也會延長。若要扶,就要在倒伏后的兩三天內把莖稈扶起。扶起時,要使莖稈與地面保持適當角度,以30℃~50℃為宜,扶得過直,會傷了另一面的根。倒伏時間長了就不要再扶了,容易把莖折斷。這時要做的是把穗翻轉朝上,不與地面接觸,以免腐爛。
及時防治病蟲害。玉米生長后期的病蟲害主要是蚜蟲、大小斑病、青枯病。防治蚜蟲可噴施菊酯類、有機磷農藥,如溴氫菊酯、氯氫菊酯、樂果、久效磷等,當然對其他害蟲也可起到有效防治。對大小斑病、青枯病則以預防為主。主要是加強田間中耕除草,澇后排水、散濕、降溫,保持田間適宜小氣候。
去雄增產。玉米去雄可起到防治病蟲、提高透光率、調節田間小氣候、促進玉米早熟、有效提高產量的作用。一般在玉米雄穗剛抽出時,隔行或隔株去雄,或開花授粉后,花絲開始變干,天氣晴好時將雄穗全部剪除。這樣既可提高抗倒伏能力,又可改善光照條件。
適時收獲。適時收獲可以保證玉米有足夠的灌漿時間,是提高粒重、增產增收的有效措施。玉米成熟的標準是乳淺消失,一般品種要到9月底左右即抽雄后45~50天才能達到標準,這時粒重最高,所以在不影響適時種麥的前提下,應盡量推遲玉米收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