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不好神怪劇不能怪周星馳
現今神怪劇的問題不在創意,而在于沒有用有說服力的劇本和表演去展現
創意

最近,香港導演劉鎮偉正在緊鑼密鼓地拍攝向自己致敬的新片《越光寶盒》。很耳熟對吧?這一次,“菩提老祖”將攜紫霞仙子殺入“赤壁”,會晤曹操與小喬,挺熱鬧的,以上都是電影的事兒。而在電視劇這一塊,廣電總局發話了:最近有一些劇集,在毫無歷史依據和文化因由的前提下,隨意編纂神怪傳奇故事,盡顯荒怪離奇,缺乏積極的思想意義,也是對傳統文化的誤讀和誤導……一句話,得好好管管。有人說了,《大話西游》出現后,內地的神怪劇就邁進了后現代的河流,但卻從來沒有真正邁進周星馳趟過的那條河。
廣電總局能下文,顯然是抓到了“現行犯”,最眼前的就是田亮主演的《牛郎織女》。且不去說小亮哥演技如何,單看劇情,就一個亂字——玉皇大帝有小三兒,生了個女兒叫織女,“大奶”王母娘娘也不甘寂寞,在天宮折騰。神仙們全部不用修身養性,只用談情說愛。里面還不乏一些無厘頭的處理,比如孫興扮演的灶神出場能唱RAP,走路像MJ的月球漫步。也難怪廣電總局看了吹胡子瞪眼,心想:這還了得,時間長了,內地的娃娃怕要以為孫悟空是美國的猴子、豬八戒是日本的豬了。
廣電總局要維護中國傳統文化的體面,一點兒都沒錯。但是,必須搞清楚的是,藝術創作是相對獨立的工作,本來就應該鼓勵創新。退到古代,孫悟空據說也是印度來的護法神猴,后來不也被吳承恩改了國籍么?也沒見印度人找我們算賬。
既然是神怪劇,就應該鼓勵天馬行空。無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我們的神怪題材還是想得“不夠歪”。我并不覺得讓玉皇大帝成為中年危機的折射,有什么不妥,《大話西游》其實是一個很“凄美”的愛情故事。我們也沒有必要將神怪劇的受眾綁死在少年兒童身上。《哈利波特》系列越來越“黑暗”是明擺的現實,作者羅琳還暗示鄧布利多是代表古典時代優雅與隱忍的gay:“書中都有暗示啊,比如他愛打毛衣。”這種細節也只有成年人才會理解。
我們拍不好神怪劇,不能怪周星馳開了壞頭,讓神仙妖怪不能各司其職,統統很現代。同樣是顛覆傳統神話,數年前的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就做得不錯,徐崢塑造的豬八戒雖然也貪吃懶惰,但是他的善良多情、關鍵時刻的勇敢,讓現代女性深信取經的師徒中,最應該嫁的就是豬八戒。該劇的“穿越”一點都不輸《大話西游》,多個傳統神話的“串聯”也算饕餮大餐。還有《大話西游》之前的電視劇《小龍人》,可謂中國版的《哈利波特》,一個有神秘身世、長著犄角的小孩在小伙伴的幫助下尋找媽媽,從現代一直回到盤古女媧的年代,在一具被風沙掩蓋的龍骨架面前呼喚母愛,讓當年觀看的多少觀眾潸然淚下。它又何嘗沒有打破傳統神話的格局?所以,現今神怪劇的問題不在創意,而在于沒有用有說服力的劇本和表演去展現創意。當然也有編劇誤以為,將愛情當水注射進去,撐大劇本就可以了。
以前,好的神怪劇有一種創作方向,那就是遵循戲曲規律,角色是形象突出的,情節是傳統的一波三折,正是正,邪是邪,悲歡離合滄海桑田,外加點夸張的戲曲動作,比如85版亞視的《八仙過海》、1993年的《新白娘子傳奇》等。倘若現在有人重新按照這個思路拍一部,或許也算清泉一股。只不過,我們的觀眾早就被周星馳調教得很后現代,能夠忍受神仙只會打坐煉丹,有空就祭法器捉妖么?神仙難道就不能上上網,用MSN溝通一下嗎?我覺得沒問題,把故事編圓了就行,我們比廣電總局有包容心,只求編劇別拙劣地惡心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