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0億元,2010年100億元肯定沒有問題——這是國內B2C市場最大的3C網站京東商城創(chuàng)始人、公司CEO劉強東首次向媒體大膽公開自己的發(fā)展目標。
10007/元、30007/元、80007/元、3.6億元、40億元、100億元,每年銷售額增長300%,這是京東商城向外界展示的一條發(fā)展軌跡。劉強東告訴《商務周刊》:“根據過去四年的財務數據,我們可以分析出來,達到這個目標是很確定的。”他以京東商城從2004年轉型電子商務以來每年1月份、6月份和12月份三個時間點的數據作樣本進行成長預期,得出了2010年100億元的銷售目標。
從去年開始,不太為人所知的京東商城給傳統家電銷售生態(tài)系統帶來了不小震蕩。劉強東告訴《商務周刊》,其實京東商城的商業(yè)模式非常簡單,一句話就夠了,組織貨源、然后在網站上發(fā)布產品信息,接受訂單,組織物流,讓產品快捷的到達用戶手中,這就是京東商城做的事,“這里面最關鍵的是我們的產品價格低,通常比別人要便宜10%。有些產品的價格會便宜到30%。彩電比蘇寧和國美通常要便宜10%—20%,一些高端的國外品牌彩電會便宜到1萬元”。
在2004、2005年,和很多網上商城一樣,京東商城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一個標志性的時間點是2006年10月,京東商城單月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它變成了人們眼中的異類:網絡上對京東商城的不理解,甚至謾罵和謠言鋪天蓋地,批評者指責京東商城的產品是假貨。要不然不會賣這么低的價格。隱藏在網站背后的傳統銷售商們還質疑京東商城的產品是跨區(qū)竄貨而來,根本沒有售后服務,沒有質保。還有人幾次到工商局舉報,到京東商城查假貨,但最終沒有抓到京東商城的把柄,劉強東覺得京東商城受到的壓力真是五花八門, “什么都有”。
但京東商城最大的壓力來自于廠商的聯合斷貨。劉強東記得非常清楚,曾經在一些供貨廠商的代理商大會上,全國各地幾百家代理一齊舉手,要求廠商驅趕京東商城。有一段時間,有六七家跨國公司拒絕向京東商城供貨,劉強東不得不在全國范圍內不斷尋找貨源。
“這一段時間我們非常艱難。”但他意識到,“京東商城是在領導一場革命,新老勢力并存的時候一定會產生碰撞和沖突,甚至是非常激烈的沖突,革命就是戰(zhàn)爭,是新老勢力之間的較量。”
也有例外的廠商,比如英特爾和惠普,他們從京東商城創(chuàng)立起,就與之保持著 “非常好的關系”。“他們對我們持非常開明的心態(tài),他們知道這種新的模式一定會出現,也一定會起來。”劉說。
以惠普為例。連續(xù)三年都保持著京東商城筆記本出貨量的第一名,而三年內每年的銷量增長都達到300%。2009年,惠普通過京東商城賣出的筆記本銷售額有望達到4億元。“4個億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目,通常一個代理商的年營業(yè)額超過1個億就已經達到相當規(guī)模了。”劉強東說。
但劉強東并不認為:京東商城將要革傳統渠道商和蘇寧、國美的命。“京東商城只是占領的一個消費群體。比如說習慣于網絡購物的新興人群。”他說,“我們與傳統渠道間不存在誰死誰活,而是并存的關系。”
京東商城成功的基礎因素是有一套自我滾動發(fā)展的信息系統。“信息系統就是生命,是京東商城的血脈。”劉強東認為,信息系統對電子商務企業(yè)的重要性。要遠遠超過對蘇寧和國美這樣的3C連鎖企業(yè)。
京東商城并沒有像蘇寧那樣引入IBM做了一套強大的系統。“蘇寧可以引進IBM,因為連鎖店在全球已經存在了六七十年。IBM也有著豐富的信息系統實施經驗,但是它并沒有做過電子商務。而只有做電子商務的企業(yè)才能做出適用的系統,所以我們決定自己開發(fā)。”做程序開發(fā)出身的劉強東1998年創(chuàng)立公司時就研發(fā)了一套企業(yè)管理軟件,而當時公司還沒有從事電子商務業(yè)務。公司規(guī)模逐漸擴大的同時,京東商城的信息系統也保持著同步增長,到現在這套系統已經積累了11年。
“2009年,我會拿出20%—30%的時間放在公司信息系統的開發(fā)上。”劉強東告訴《商務周刊》,目前京東商城光程序開發(fā)人員就達到100人。半年前劉強東還挖來了一個技術帶頭人,并準備在成都建立研發(fā)基地,再招聘50名程序開發(fā)人員,未來這批開發(fā)隊伍將占到京東商城員工總數的8%。
短短幾年內,由1000萬元迅速膨脹到100億元的規(guī)模,如何把握企業(yè)擴張節(jié)奏,風險如何控制?劉強東對這種擔憂不以為然:“網上賣1個億跟賣100個億沒有什么區(qū)別。我只要把業(yè)務標準和流程做出來,一切都可以控制。”
與傳統的銷售企業(yè)不同,京東商城的管理中樞在北京,在其他地方沒有復雜的分支,只是在北京、上海和廣州建有倉庫。劉強東說,“我們不存在像傳統代理那樣全國各地復制的問題,我們的擴張不需要復制。對電子商務企業(yè)來講,規(guī)模越大風險越小,規(guī)模越小反而風險就越大。”
京東商城的另一個規(guī)避風險的天然優(yōu)勢是,客戶錢款到賬后才發(fā)貨,沒有任何風險,而這些都由信息系統控制。由于銷售速度快,供貨方的賬期也往往保持在15天左右,而傳統的代理商往往是100天甚至更多。
去年11月,經濟危機導致中關村許多商戶出貨量大降,很多人把原因歸結到京東商城身上——當時京東商城的出貨量確實還保持著快速的增長。劉強東透露說:“從去年11月,我們訂單增長的比原來還快,大概每天都有10000單,出乎了大家的意料。現在,京東商城的訂單一直處于上升態(tài)勢,每個月環(huán)比增長率約為10%。”
劉強東也不忌諱京東商城不賺錢的事實,他在公司戰(zhàn)略上仍然把規(guī)模放在第一位。“當京東商城達到一定規(guī)模,量變才能引起質變,才能在產業(yè)鏈條上取得主導權。現在追求贏利,有些急功近利。”他說。
百億時代的京東商城到底是什么樣子,劉強東告訴《商務周刊》:“我希望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物流公司,從天上看,全國各地很多城市都有京東商城的倉庫,大量的貨物流入庫房,大量的貨物又在發(fā)往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