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陳昭武
可芳董事長陳昭武很少接受媒體專訪,像大多數廣東企業家一樣,低調、務實、謙遜、思維縝密。單從氣質和外表來看,他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個學者,而他卻并不是一個高談闊論的理論家,相反,陳昭武話并不多,屬于訥于言而敏于行的那種。
其實,他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奮斗者、創業者、實干者。
與陳昭武近距離的交流,你會發現,可芳的成長,離不開陳昭武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無疑是企業最優勢的資源之一,深刻的影響和牽動著每一個可芳人。

學習致勝
陳昭武特別垂青這樣一句話: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其中既包含成功者的喜悅,又有著成功者的自謙,而無論喜悅和自謙都來源于一個過程,一個堅韌而執著的求索過程。
從一名電影放映員到學校教師,從學校教師到政府官員,再到可芳企業的董事長,陳昭武的經歷就是一個學習的歷程,甚至可以說是一本學以致用的活教材。求學的時候正碰上“文革”,學業未完轉而就業,以后是一邊干一邊學,一邊學一邊干。無論在以后當教師、從政,或者是辦企業的日子里,陳昭武總是在不斷地學習和不斷地完善自己,這已成為陳昭武的一種習慣。
“帶著員工干,做給員工看”,成為陳昭武創業之初引領員工成才和進步的一個方法論,這也是可芳企業文化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時至今日,所有的高層傳承了這一身先士卒的文化。作為董事長的陳昭武,目前反而成了企業最閑的人。“我現在的主要任務一是學習,二是抓品質”,陳昭武如是說。

陳昭武認為,一個企業只有當它是學習型組織的時候,才能保證有源源不斷的創新出現,才能具備快速應變市場的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員工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的作用,也才能實現企業滿意、合作者滿意、顧客滿意、和社會滿意的最終目標。
陳昭武的觀點已成為可芳企業的座右銘,同時也是可芳放眼未來的價值取向和精神指南。作為掌舵人,陳昭武的這種勤勉好學的精神無疑影響了可芳的所有員工。良好的學習氛圍造就了一大批員工迅速成長,與此同時,為了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可芳在用人制度上始終堅持唯賢不唯親的原則,從主管到品牌總經理,許多管理人員都是從公司內部提拔上來的。
員工的成長,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企業的發展,公司從2003年創立之初的10多人已擴展到現在的1000多人,擁有兩個化妝品工廠,加上包括正美堂、圣伊泉、美姿泉在內的4個美容化妝品公司的集團化企業。

全命以赴
沒錯,是全命以赴,不是全力以赴。
在陳昭武的觀念中,當一個品牌、一個企業尚未足夠強大的時候,容不得半點松懈,需要一種全命以赴而不是全力以赴的信念。尤其在當前專業線面臨產品同質化、服務同質化、營銷同質化的現狀下,唯有全命以赴的信念,才能支撐著企業昂首闊步、傲然前行。那么,全命以赴的精神如何建立?
答案很簡單,先從每個老總開始。
與一般老板“德才兼備”的用人觀不同,陳昭武選擇人才有自己獨特的標準,他認為即使這個員工達到了“德才兼備”的標準,首先最重要的一條必須身體要好,有了強健的體魄,才能做到全命以赴。
可芳公司實行分品牌負責制,每個品牌在人員結構上又實行層級管理制,分為基層美導、省級經理、大區經理、全國推廣經理、市場總監、總經理。令人感到驚訝的是,貴為品牌總經理,既是一個高層管理者,又是一個基層美導,老總必須與員工一樣下到美容院做銷售做服務。這是因為,在可芳有一種不成文的規定:上級必須對下級負責。例如,每個員工在市場上遇到問題,第一時間必須向她的直接上級求助,上級有義務幫下級解決問題,如果上級還是解決不了,上級再向自己的直接上級求助……直至總經理。
所以在可芳,老總們的職責就是做好四件事:帶團隊、找問題、抓培訓、做銷售。一年之中,至少有三百天的時間,老總們是在市場一線度過的,而作為員工和客戶,也早已習慣了和她們的老總并肩作戰、風雨與共。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總們的全命以赴、以身作則,感染著團隊中所有的成員,整個公司形成了一種良好的企業精神。在公司里面,你隨便叫住一個員工,問問可芳的精神是什么,她(他)會不假思索的告訴你四個字:全命以赴。
正是這種全命以赴的企業精神,真正造就了一支鐵血團隊,在員工的字典里,沒有“苦”和“累”,只有“全命以赴”。

利益共享
美容行業不乏億萬富豪。很多老板往往很自豪的說企業一年賺了多少多少錢,但很少有哪個老板說企業的員工一年賺了多少錢。而可芳董事長陳昭武首先思考的是我的員工一年能賺多少錢,這得益于他對財富的價值觀有獨特的詮釋。陳昭武很喜歡看古書,對于《易經》:“何以守位,曰人;何以聚人,曰財”以及《大學》:“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這兩句話非常推崇。他認為無論是創業型的企業,還是處于發展或者成熟期的企業,只有正視員工利益,才能有效留住人才,否則,不管是什么樣的企業,雖然有很完美的企業文化,也有很優美的視覺表現系統,然而員工對企業的認同幾乎為零。
所以,陳昭武經常對員工說,企業不是我一個人的,所有的財富都是企業的每一位員工共同努力所創造的。在他的眼里,對員工最大的關愛就是提高他們的收入。因為,所有的企業經營行為,都必須通過人來完成,因此,員工才是企業的聚寶盆,才是企業最大的財富。這個世界上沒有笨員工,只有笨老板:老板應該把每個員工都看作聰明人、理性人,他(她)們對物質利益的訴求永遠是首位的,而老板則應該本分、誠實,有誠意將企業發展的實惠與員工共同分享,這樣的老板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最典型的就是牛根生,他“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財富觀,使得蒙牛企業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得到快速地發展。
在2008年初可芳企業代理商年會上,每個人都收到了一份獨特的禮物:一本《蒙牛內幕》的精裝書,書中闡述的很多思想,代表了陳昭武的觀點,所以他希望所有的代理商都能好好的讀讀這本書,從而邁入一個更高的思想境界。也正是在這次年會上,董事長陳昭武提出用三年時間,在可芳員工當中培育出一批百萬富翁。實際上,就在當年年底,可芳的總業績增長了三倍多。水漲船高的結果是,公司的幾個高層輕而易舉的實現了百萬之夢,而他們大多數不過20多歲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