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天賦基因檢測:消費者的安慰劑?
你的孩子將會成為何種天才?據說花幾千元通過基因檢測就可以得出答案。盡管遺傳學專家對“天賦基因”的存在提出質疑,提供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的商業公司仍強調這可以為兒童個性化教育培養方案提供參考。爭論尚未得到科學的結果,市場卻已形成。正在售賣的到底是高科技,還是安慰劑?
朱明
不能抹殺天賦基因
上海奇芯基因公司市場運營中心總監、醫學學士
天賦基因在教育中占多大的比重,現在還沒有一個定論,但是不能就此將天賦基因一說給抹殺了。現在國內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都是在填鴨式教育,很少關注孩子的優勢領域去開發。而現在天賦基因的發現就能很好地幫家長來認識和了解自己的孩子,在給孩子報所謂的輔導班、培訓班時也不能太主觀,要關注孩子的興趣和天賦。所以說對于孩子的成長教育,天賦基因檢測有一定的指導性作用。天賦基因結合后天的教育要多久才能看到效果,這個現在還不好下定論。因為在相同天賦基因的情況下,我們是否能付出同樣的汗水也是要考慮的。
一個孩子智商超過140,那他就一定能考取北大嗎?一個進入北大的學生就一定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嗎?在對兒童的教育過程中,天賦基因檢測可以作為一個給孩子教育成長的方向性來參考,但只是一個定向,而不是定性。可是有很多的家長就是希望能定性。這一點是很難的,何況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復合體,而不是由單一的要素組成。有一些這方面的宣傳有些夸大。
吳仲義
這種檢測沒有價值
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長
我對“天賦基因”的說法持懷疑態度,所謂的“天賦基因”并沒有得到確認,我甚至懷疑它們的存在,“天賦基因可以決定兒童發展方向”的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只有那些對遺傳學一無所知的人才會宣稱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具有價值。
現在國內有許多單位在做兒童天賦基因檢測,我認為這些檢測都是沒有價值并且沒有科學根據的。一般做基因檢測是因為有些基因或者是遺傳缺陷確實會增加某些病的發病率,一個疾病易感基因可以讓一個有萬分之一機會患上某種疾病的正常人的得病率上升到千分之一,這是以十倍幾率增加的,但即使千分之一的機會也很低,但即使是對于疾病易感基因,也只有少數的案例得到查明。而且,兒童天賦基因的說法并沒有科學的支撐。
對于“通過天賦基因檢測可以得知孩子是否有抑郁、早戀、酗酒、藝術天賦等傾向”這樣的說法,我感到震驚。
基因檢測容易做,但是把基因檢測和才能天賦聯系起來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鐘揚
應限制其產業化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進化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
人類真的存在某種“天賦基因”嗎?我的回答是:可能有,值得探索。目前兒童“天賦基因檢測”技術成熟嗎?我的回答是:還不行。
以目前國際上報道的一批與智力和天賦相關的“候選基因”來看,還不能直接用于人類檢測,更無法判斷一名兒童是否具有我們稱之為 “天賦”的才能,不能回答兒童智力發育水平問題,也不能為他們選擇未來職業提供有益的幫助。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涉及生物醫學倫理。在涉及疾病和胚胎取樣等環節均需考慮國際生物醫學倫理標準,而企業界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試想,當一位兒童得知自己在某種基因上存在“缺陷”(與疾病基因不同,這種天賦基因對人生也許并不重要!),會不會從此留下心理陰影從而放棄后天的努力呢?
我認為,國家和相關部門應明確限制其產業化。既然科學探索還在非常初級的階段,技術環節上也不夠成熟,為什么要匆匆忙忙地進行產業開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