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連成
(虎林市城市規劃管理處,黑龍江 虎林158400)
按照各種運輸的技術運營特點、物流條件與地區條件,綜合利用它們的設備,使之共同發展、互相協作、互相補充、各盡其長、各盡其用。合理組織城市對外交通綜合運輸。為發揮各種交通設備的效能,在布置是應在城市總體合理布局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它們的技術經濟要求。充分照顧城市整體利益,盡顯減少對城市衛生、交通等方面的干擾,盡量為城市的生產生活創造便利條件。
鐵路是城市對外交通的重要工具。城市的生產、生活都需要鐵路運輸,但由于鐵路運輸技術設備深入城市,又給城市帶來了干擾。如何使鐵路既方便城市,又能夠合理地布置鐵路車站線路設備,充分發揮運輸效能,與城市互不干擾,這是城市規劃中一項復雜的工作。從與城市的關系來看,城市范圍內的鐵路建筑和技術設備基本上可歸納為兩類。一類是直接和城市生產和生活有密切關系的客運、貨運設備,如客運站、綜合性貨運及貨場,按照它們的性質分布城市市區范圍內或接近城市中心,或設在城市市區外圍而有城市干道相連接的地區。鐵路站場位置選擇,在城市鐵路布局中。站場站起著主導作用場位置.線路的走問是根據站場與站場、站場與服務地區的聯系需要而確定的。鐵路站場的位置與數量和城市的性質、規模,鐵路運輸的性質、流量、方向,自然地形的特點,以及城市總體布局等因素有關。中間站的位置選擇,中間站在鐵路網中分布普遍.它是一種客貨合-的車站,多采用橫列式布置,一般都設在小城鎮。在城市中,它與貨場的位置行很密切的關系。,并將客站與貨場均布置在城市一側,使貨場接近于工業、倉庫區,而客站位于居住用地的一側。達種布置雖然比較理想,但是由于客貨同側布置的方式對運輸量有-定的限制,因此這種布置方式只適宜于-定規模的小城市及一定規模的工業區。此外,還應注意在客站、貨場之間要適當留有發展余地。當貨運量大而同側又受用地限制而必須采取客貨對側布置時,應將鐵路運輸量大、職工人數少的工業企業有組織地安排在貨場-側,而將城市市區的主要部分仍布置在客站一邊,同時還要選擇好跨越鐵路的立交道口,以盡量減少鐵路對城市交通運輸的干擾。總之,出于多種原因當車站必需采取客貨對側布置,城市的交通將不可避免地要跨鐵路兩側時,應保證城市布置以一側為主,貨場與地方貨源物流原側,以充分發揮鐵路運輸的效率,并在城市布局上盡量減少跨越鐵路的交通量。客運站的位置選擇,客運站的位置要方便旅客,提高鐵路運輸效能,并應與城市的布局有機給合。客運站的位置,客運站的服務對象是旅客,為方便旅客,位置要適中,靠近市中心。在中、小城市可以位于市區邊緣,大城市則必須深入城市位于市中心區邊緣。根據我國一些客運站調查,-般認為,客運站距市中心在2-3公里以內是比較方便的。客運站均布置在市區邊緣,距市中心1-2.8公里。客運站的數量,我國絕大多數城市只設一個客運站,這樣管理與使用都比較方便。但是在大城巾或特大城市,內于用地范圍大,旅客多,只設一個客運站,旅客過于集中,且影響到市內交通運行。
港口是所在城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總體規劃中需要全面綜合考慮,合理地部署港口及其各種輔助設施在城市中的位置,妥善解決港口與城市其他組成部分的聯系。港口位置選擇,港口為水陸聯運樞紐,涉及面廣。其位置應根據港口生產上的要求從發展需要,自然地形、地質、水文條件與陸路交通銜接等要求,從政治、經濟、技術亡全面比較后進行選定。港址選擇是在河流流域規劃或沿海航運區規劃的基礎上進行的。港址選擇的基本要求:(1)與城市總體規劃布局相互協調發展的整體利益。特別是選擇港址的同時并使它們有機的統一起來。既要滿足港口在技術的要求,也要符合城市發展解決港口與居住區、工業區的予盾。(2)水域條件是選址中-個重要因素,港址應選在地質條件較好,沖淤變化小,水流平順,較寬水域和足夠水深,可供船舶周轉、停泊和水上裝卸作業的地方。(3)港址應有足夠的岸線長度和一定的陸域面積或具有回填陸域的可能性,以供布置生產和輔助設施之用;便于與鐵路、公路相連接;并有方便的水、電、建筑材料等供應。(4)港址應盡量避外水上貯木場、橋梁、閘壩及其他重要的水上構筑物,不影響城市交通干道,不影響城市的衛生與安全。(5)湖區港,在湖區選港址時,可修筑凸堤式碼頭伸入湖中。不向地區地址選擇的特點:(1)海岸地區,海岸地區筑港的主要特點是,常須修建外堤圍護水域,以保證港內水域平穩和減少泥沙淤積。沿岸的地質地貌對于海港建筑有重要的意義。就巖石海岸而言,港內沒有嚴重的淤積問題;要保證港內水域的平穩,必須注意尋求有利的地形或利用海灣島嶼,使所處外堤處水深最小,盡量縮短外堤的長度。對于砂質平坦海岸而言,主要是保證減少港內淤積和維持要求的水深;為此必須選擇無大量沿岸泥流的地區,或新建港口構筑物能盡量少影響沿岸泥沙運動,以使所建港門回淤最小。(2)河口地區,如海河口地區筑港的主要特點是,必須并念問門地區航迫淤積問題。(3)河流地區,我國大部分河流是沖積性河流,水流基本在它所帶來的沖積物上流動,應根據各種河段的泥沙流動規律,選擇在河床穩定的地段建港。(4)河網地區,河網地區水位變化幅度小,水流平緩,含砂量小,河道穩定,建港條件較好。沿河廠區可分散修建碼頭。(5)湖區港,在湖區選港址時,除滿足一般選址條件外,應考慮風浪對船舶靠離及裝卸作業的影響;必要時,可根據水域條件設置防波堤,或利用湖壇修建挖入式避池。(6)水庫港,選址一般同湖區港類似,但要注意不應選在水庫近壩段和木庫回水末端的水位變化段;而應選在有然避風條件,且不致因水庫淤積而引起水深不足的地段。(7)封凍河流地,選址除應按非封凍河流特性考慮外,為避免港區遭受不必要的淹沒和對開航前準備載運工作的影響,不宜選在經常發生冰壩河段(河床驟然縮窄處、橋梁反兒他束窄河床的水工建筑物)的上游附近。
在城市范圍內的公路,有的是城市道路的組成部分,有的則為城市道路的延續,在進行城市規劃時,應結合城內的總體布局合理地選定公路線路的走向及其站場的位置。公路線路與城市的聯結,在進行城市規劃時,對于公路線路在城市小的布置不外乎有兩種情況:即公路穿越或者繞過(切線或環線繞過)城市。采用那種布置方式,要根據公路的等級、城市的性質和規模等因素來決定,也與過境交通或人境交通的流量有很大關系。現舉幾種公路與城市聯接的基本方式:(1)改造舊有城鎮道路與一般公路合用的常用公式,它將過境交通引入城市外圍通過,避免進入市區產生干擾,而將車站設在城市邊緣的入口處,使入境的交通終止于此,不再進入市區。(2)一般說來,公路的等級愈高,經過的城鎮規模愈小,則在通過該城鎮的車流中入境的比重愈小,因而公路宜離開城區為宜,其與城鎮的聯接采用人城道路引入。(3)一般大城市往往是公路的終點,入境的交通較多。雖然長途汽車站可設于城市邊緣,但其他車輛仍要進入城市;或因城市規模較入,車站設于城市邊緣旅客不使,希望引入市區。因此,采取城市部分文通干道與公路對外交通聯接的方式。(4)在更大規模的城市內,設有城市環路環繞于城市中心區外圍。環路是交通性干道,公路的過境交通可利用它通過城市,而不必穿越市中心區。(5)以公路組成城市的外環道路,它兼作城巾近郊工業區之間聯系的交通性干道。為減少外環上公路的交叉點,還可在外環內再設一環路,通過較少的交叉點引入內環,再進入城市道路系統。
按照各種運輸的技術運營特點、物流條件與地區條件,綜合利用它們的設備,使之共同發展、互相協作、互相補充、各盡其長、各盡其用。合理組織城市對外交通綜合運輸。城市對外交通運輸是以城市為基點,與城市外部進行聯系的各類交通運輸的總稱。是城市存在與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構成城市的不可缺少的物質要素,它把城市內外各地區聯系起來,促使它們之間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交流,為發展工農業生產,提高人民生活服務。
[1]張凱.現代城市規劃與設計,中國城市管理出版社,2009年.
[2]倪文彥和宋俊嶺譯,城市發展史:起源、演進和前景,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年.
[3]郭彥弘.城市規劃概論,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