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 謝曉安
1.1 目前的住宅工程,框架結構中起圍護作用的外墻砌體使用的基本上為非承重空心磚,空心磚由于壁薄,中間多為大孔洞,空心率大(最大達48%),在運輸與施工過程中易產生破損,缺棱掉角等缺陷。若在外墻施工中用了上述破損磚或由于設備管暗裝的需要對已砌外墻砌體進行鑿打,人為地造成外墻磚砌體破損,較易在外墻形成滲水處,且一旦有水滲入外墻砌體,空心磚內孔洞又形成積水槽或水的通道,讓人們無法正確判斷滲水處,一旦發(fā)生滲漏,整改起來極其不易,易形成頑癥;
1.2 外墻雨落管設計及維護問題
1.3 外墻裝飾面層采用面磚的建筑物較采用其它裝飾面層的建筑物外墻面出現(xiàn)滲漏的現(xiàn)象更普遍。主要是由于面磚鋪貼空鼓或鋪貼砂漿不飽滿,造成面磚與砂漿局部脫離,面磚與砂漿間空隙部分易形成貯水容器;面磚勾縫不密實或勾縫龜裂,密縫勾縫遺漏都是使雨水從表面滲入,造成積水,從而引起滲漏的原因;
1.4 窗臺、遮陽板和雨篷等水平構件的表層施工中未找坡度,甚至倒坡,造成倒返水或積水,也容易造成外墻面滲水。屋面女兒墻墻根留置施工縫(特別是磚砌體女兒墻時),由于屋面溫差大,女兒墻與屋面板熱脹冷縮率不同,墻根難免存在微裂縫,且屋面雨水又沿著墻根坡度方向流向水落管,這樣就會使女兒墻墻根滲漏,影響建筑物的美觀與質量;
1.5 房屋在二次裝修階段,亂打濫建改變結構引起墻體開裂。
2.1 外墻使用的砌體磚建議使用三排孔多孔或其它輕質實體砌塊,當使用空心磚或多孔磚砌筑外墻時,為提高砌體防水能力,磚之朝外面應選擇棱角齊全的磚,當墻的長度與磚模數(shù)不符時,不足模數(shù)部分由實心磚或素砼調整。外墻砌體砌筑完畢應盡量避免鑿打,如有預埋暗管,砌筑砌體時可事先于安裝管道位置兩側留通縫,縫間豎向每隔600mm留拉結鋼筋,拉結筋伸入墻內各250mm,砌后澆C20 細石混凝土;同時對諸如腳手架眼、纜繩孔等造成的墻體缺陷要先修補完成后方可打底粉刷,不留隱患。
2.2 預防與處理雨落管引起外墻滲漏
2.2.1 房屋建筑工程設計時,建議一般房屋工程不要把雨落管設在柱或墻內,若確實需要的,應用鍍鋅鋼管埋設,特別是接頭要嚴密,并需進行灌水試驗。
2.2.2 外墻雨落管在使用過程中,應保持雨落管完好和雨落管暢通,損壞應及時修理,以免長時間在外墻面流水而造成滲漏。
2.3 外墻粉飾龜裂引起滲漏的預防與處理
2.3.1 外墻分格條引起滲漏。在鑲嵌外墻分格條時,要帶漿均勻、飽滿、鑲嵌牢固、密實。
2.3.2 外墻面龜裂引起滲漏
外墻抹灰前,基體表面的油污、灰塵等應清除干凈;對凹凸不平的墻體應用水泥砂漿找平,對光滑的混凝土墻面應鑿毛;提前1d~2d 澆水潤濕,潤濕深度為5mm~10mm;外墻抹灰應分層進行,各抹灰層厚度不得大于10mm;待每層抹灰終凝后,方可進行下一層抹灰;外墻抹灰砂漿宜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水泥;黃砂用中砂或粗砂;石灰應經充分熟化的石灰膏;整個抹灰施工應盡可能避開高溫(氣溫高于30℃)和低溫(溫度低于5℃)的季節(jié);每層抹灰終凝后,要灑水養(yǎng)護3d~5d.
2.3.3 抹灰外摻劑引起滲漏
由于微沫劑性能受摻量、配置方法、環(huán)境溫度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建議在外墻粉刷砂漿中不使用微沫劑;對引起滲漏的各種裂縫及時修補,防止裂縫進一步擴展,采取措施:細縫注FISV360S 結構膠,較粗縫用水玻璃拌R42.5 水泥擠密縫隙。
2.4 窗臺、遮陽板、雨篷等水平構件應按要求進行找坡且找坡方向要正確,與墻面接觸部分應處理成泛水圓弧角。窗框周邊應提位勾縫打膠,窗后塞口要塞緊密,窗頂做鷹嘴。屋面施工時應特別注意女兒墻墻根位置處砼應比屋面砼多澆注10~15mm,保證屋面女兒墻墻根施工縫高于屋面板,而后再砌筑女兒墻墻體,這樣即使施工縫處產生微小裂縫,也不會造成女兒墻墻根滲水,保證了建筑外觀美觀。
2.5 二次裝修造成滲漏的處理
2.5.1 房屋工程在設計時,可以考慮在外墻預留孔洞(如空調管孔、排煙孔、太陽能熱水器管孔等),減少用戶在裝修時對外墻的損壞。
2.5.2 房屋工程交付使用后,建設單位應加強與用戶的聯(lián)系,若住房有物業(yè)管理的,物業(yè)管理部門要對住房的裝飾裝修進行管理,要引導住戶委托有資質的建筑裝飾單位進行合理設計和精心施工。
2.6 對于各種裂縫而引起的墻體滲水,解決的措施是徹底找出產生裂縫的根本原因并加以解決,同時對于易產生裂縫的部位要采取防患補強措施。例如:是地基沉降不均或結構變形而引起的墻體裂縫要請設計單位配合出補強方案,先解決地基或結構問題而后再修補墻體裂縫。例如:頂層受溫度變化影響大,墻體與梁底、柱邊等不同建筑材料接觸界面由于溫度應變不同造成的裂縫,首先應把龜裂的打底層鑿去,加上鋼絲網片,再用高標號水泥砂漿分層抹實,并且注意養(yǎng)護,而后再進行面層施工,就可有效防止裂縫的產生,達到減少墻體滲漏的目的。
2.7 對于由于基層產生裂縫,從而影響面層質量造成滲漏的,私以為,主要是要加強基層施工質量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要保證外墻打底不得太厚,對局部太厚處要采用噴漿或加鋼絲網(特別在建筑設計要求有特殊造型的部位)來加強,其次外墻打底應分次、分層,打底在終凝前要防止暴曬或雨淋,并加強養(yǎng)護。做好分格線,特別在裝飾面層為無分格線的面磚、馬賽克等外墻上打底也應在適當位置留置分格線,用油膏填縫后,方可上面層。第三對于混凝土柱、梁等較光滑的結構層,宜用10%稀鹽酸溶液洗刷面層的油污和隔離劑,然后用清水沖洗,隨后用聚合物砂漿“毛化”處理(聚合物砂漿配合比可為107 膠∶水∶水泥∶砂=1∶4∶10∶10 計量攪拌均勻),噴灑在光滑的面層上,濕養(yǎng)護7d,使之且砌筑過程不得打磚,“毛化”以增強粘結力,而后再全面打底,可避免空鼓、結合不良等缺陷。
綜上所述,滲漏是質量通病,是頑癥,但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們能對此通病引起足夠重視,切實按規(guī)范規(guī)定要求精心施工,認真對待每個環(huán)節(jié),并且積極采用先進、科學的施工工藝及新型材料,私以為,滲漏問題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讓人們住上安全、美觀、質量可靠的住房也就指日可待了。
[1]廖志剛.淺析房屋外墻滲漏的預防處理[J].銅業(yè)工程,2007.4.
[2]王志鵬.居住建筑外墻滲漏質量控制[J].福建建筑,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