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京鵬 劉明亮
(五常國有林場公司,黑龍江 五常150200)
貫徹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確定合理的造林樹種、造林密度、整地方式以及撫育管理,采伐等一系列林業措施,必須進行造林地規劃和立地條件類型的劃分。只有科學地確定目的和措施,才能實現林木的速生豐產。不重視造林的規劃設計工作,違背客觀規律盲目造林往往導致造林失敗。
地形這在山區進行造林地區劃有著極重要的意義。由于地形的作用,出現光照、溫度、蒸發和濕度的差異。形成不同的小氣候環境條件,從而對林木生長產生重要的影響。地形條件對土壤有明顯作用,一般山坡上部含石量多,土壤貧瘠而干燥,而山坡下部巖石量少、土層較深厚、濕潤而肥沃。土壤質地也不一樣。山坡上部一般為粗骨土,而山坡下部為細砂土或粘壤土。總的來說,山谷中日照時間短,光照弱,地下水位較高,風小,土壤濕潤肥沃;而山頂、山脊日照時間長,光照強風大,土懊比較干燥瘠薄。坡向也是立地條件的重要因素日照、溫度、濕度有很大差異,這對林木分布生長起重要作用.陽坡日照時間長,地溫、氣溫均較高。但濕度低,土壤容易干涸。一般來說陽坡土質條件顯,植被生長稀疏。土壤有機質少,比較瘠薄;而陰坡立地條件一般要比陽坡好,有利于林木生長。通常將山坡坡位一般分上坡、中坡、下坡,由于坡位不同,土壤的水分狀況和土層的深度也有很大差別。一般上坡土層薄,容易干燥,而下坡則由于土壤的沖刷和堆積,土層較厚,水濕條件較好。
坡度即山的傾斜度。一般坡度愈大,沖刷愈嚴重,在水源涵養地區及水庫周圍進行造林地區劃及立地類型劃分時必須考慮這個因素。土境在造林地的規劃中,土境條件是應考慮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不同的土壤條件,反映看不同自然環境的特點。土壤厚度關系到林木根系的分布與林木根系的吸收深度。深厚的土層可以保證林木根系的伸入,并能從深層吸取水分和養分。土層淺薄則很容易造成干早。含石量多少和石礫大小,對林木生長影響亦很大。一般巖石少、石礫小,對林木生長影響不大;但如果土層中含石量高而且石礫大,則對林木生長極為不利。土壤的機械組成和土壤結構,是土境的重要物理特性。對于水分和空氣的流通有重大影響,因此,辦是反映土壕肥力的一個方而。大部分樹種都適宜于琉松的土壤,有些樹種則適應范圍寬,在釉質土壤上亦生長良好。土境水分對林木生長影響很大,在各種不同的地形條件下,土境水分狀況差異顯著,如山背、坡地、臺地水分條件比較差,而山腳、山谷、平原地區、江、河、湖灘地,由于水分來源豐富,因而土壤濕潤。水分條件的好壞對于造林地規劃及樹種選擇關系密切,例如在干燥瘠薄的山脊宜選譯南、西南、東南、西坡劃為陽坡,而把北、東北、西北被劃為陰坡。對于土壤鹽堿化程度,也是作為造林區劃及選擇樹種必須考慮的重要因子,不能忽視;例如池杉在中性、酸性土壤上生長良好,而在pH值稍高的弱堿土壤上則易黃化,生長不良而如刺槐、白臘;柳樹能在含鹽量9.3%的土壤上生長。在具體規劃時,造林地的種類按其對造林技術的要求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大致劃分為:(1)草山,長期沒有生長過林木,而只長雜草的荒山。大部分為多年生的根榮性的雜草,具有極強的繁殖能力,很難根除。它們與幼林爭水爭肥,是林木生長的大致。因此,在造技前,對這些雜草必須予以清除。必須極據氣候條件及雜草生長的特點。把握有利時機,進行整地。此外,增加造林密度,加強約林撫育管理,進行林農間作以及利用除草劑等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2)黃淮,這些灘池由于淤積的程度不同,往往有短期或較長時間的積水在造林前必須搞好排水設施、并且要清除河草、蘆葦等,進行細致整池,然后才能造林。對于海灘要對灘地的土壤含鹽量和脫鹽程度、植物的演變等情況進行調查,然后作出造林地區劃。(3)海叢地,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區。由于滔木的萌芽力強,在整地時予以韌底清除。為保持水土,可采用帶狀整地。(4)低產林分,即通過封山畝林而形成的經濟價值不高的天然幼林,此外由于樹種選擇不當,撫育管理不善而形成"小老樹"林地,這些部屬于低產林分。對這類林分必須采取適當措施,加以改造更新,使其變為有價值的、生產力。
人工林有純林和溫交林之分,由一種樹種組成的森林叫純林,也叫單純林。出兩種以上樹種組成的森林叫混交林。單純林的特點是:造林規劃設計簡單,施工容易,經營管理方便,林業產量較高,能一次提供同一構種較多的林產品。但純林病蟲害嚴重,一旦發生,很快蔓延發烘;而旦純林對改良土壤和防風固沙的作用相比較差。從生物學和生態學的觀點來說,營造混交林有很多優點,主要是:(1)混交林能充分利用地面、空間和林地條件,能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如陰性樹種和陽性樹種混文構成復層林相,能充分利用光照;深很與淺根樹種混交,由于根系分布于不同土層,能充分利用土壤中的養料、水分。(2)混交林能改良土壤,涵養水源,提高土壤肥力。一般混交林地土族比較肥沃、疏松,有機質分解快,有利于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同時,混交林對涵養水源,防止地表涇流,保持水土都能起很大作用。(3)混交林對環境保護作用比純林大。混交林樹種組成復雜,樹冠多層分布,葉面積系數大,對于凈化空氣,防止污染;吸塵隔音,增加空氣濕度,均有較好的作用。同時,喬、滔混交林能形成均勻的稀疏林帶,有利于發揮防風作用。(4)混交林對不良環境的抵抗力強。混交林內天敵種類多,比純林有較好的減免病蟲害的作用;同時對于防止森木火災也有顯著作用。(5)混交可以促進林木違生豐產和穩產優質。混交的方法就是不同樹種的植株在混交林碑的配置方法。混交的方法一般可分為:(1)株間混交,就是在行內隔株栽植其他樹種。這種混交方法,樹種間靠得最近,關系最為密切。但樹種間矛盾大,難于調節,造林時也比較麻煩,所以在生產實踐中應用較少。(2)行間混交,即不同樹種呈單行間隔栽植。采用這種混交方法,既有利于發揮各混交構種的作用。又便于調節種間關系,是用材林、防護林常用的一種方法。(3)帶狀混交,主要樹種和混交樹種雖帶狀,樹種之間只是在帶間接觸。帶與帶的行數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這種方法種間矛盾易于調節,常用于喬木混交類型。(4)塊狀混交,這種方法和帶狀混交相似,但更均勻。
造林密度對林木生長的影響,造林時單位面積上種植的株數,叫做造林密度。造林密度是影響人工林郁閉時間,發揮森林防護效益長短和影響木材產量質量的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密度越大,郁閉越快;密度越小,郁閉越遲。密度過稀,幼林長期不能郁閉,林地裸露,雜草叢生,這樣就會大大增加土壤管理次數和年限.提高造林成本。假如過密,樹冠發育受到影響,林木單株的營養面積不足,生長受到抑制,如不及時間伐,就會影響林木生長。造林密度也影響林木蓄積置。密度過稀,林木個體占有的營養空間大,直徑生長快,單株材積多;但由于單位面積株數少,林分的蓄積量不高。而林分過陳林木得不到足夠光照、養分和水分,林木生長緩慢,推遲成材年限,雖然單位面積總株數多,但林木蓄積量仍然不高。因此,只有在適宜的密度下,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產量高、質量好的木材。合理密植就是在林木生長發育過程中,始終形成一個合理的群體結構,這個群體結構既要能保證每株林木正常的生長發育,又能使群體得到最大的發展。
從生物學和生態學的觀點來說,營造混交林有很多優點,主要是:混交林能充分利用地面、空間和林地條件,能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如陰性樹種和陽性樹種混文構成復層林相,能充分利用光照;深很與淺根樹種混交,由于根系分布于不同土層,能充分利用土壤中的養料、水分。造林密度影響林木蓄積,密度過稀,林木個體占有的營養空間大,直徑生長快,單株材積多;但由于單位面積株數少,林分的蓄積量不高。而林分過陳林木得不到足夠光照、養分和水分,林木生長緩慢,推遲成材年限,雖然單位面積總株數多,但林木蓄積量仍然不高。因此,只有在適宜的密度下,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產量高、質量好的木材。
[1]李世東,李文華著.中國森林生態治理方略研究,科學出版社.
[2]孟憲宇主編.森林資源與環境管理.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