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是進行教學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保證。近年來,全國高校大規模擴招,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相繼推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走到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同時,經濟體制的改革也使我國圖書出版業逐漸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形成了一個比較成熟的產業。因此,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必須通過全面的改革并建立全新的模式,以適應教學改革的進程和圖書出版市場的新形勢,跟上高等教育發展的步伐。
如果把教學改革看作一個系統工程,那么教材管理就是這個系統工程的子工程。這個子工程如果出了問題,那么整個教學工作必將無法正常進行。目前的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卻存在著諸多問題,滯后于整個產業的發展,顯得與時代發展相脫節。這主要表現在許多高校認為教材管理僅僅是收收發發、簡單的服務,把教材管理部門看成教學的附屬機構,把這項工作放在教學的從屬地位。對教材建設也未給予足夠的重視,教材管理還停留在單一的行政管理階段,沒有面對市場競爭,缺乏先進的管理手段,只追求管理的職能,重質量而不重效益。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教學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現有的教材管理水平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一是明晰管理模式尤其是教材管理模式的理論特征。從教材管理模式的內涵來看,首先其具有系統特征,它是高校教材"管理什么與如何管理"的有機統一,有相應的制度規范和工作方法流程做保障,涉及教材研究、教材建設、教材計劃、教材供應、教材評價等諸多環節。其次,一定的教材管理模式在一段時期內是相對穩定的,雖然它會隨著變化了的環境而變化,但不會無原則地頻繁變動,否則具體的教材管理工作就會陷入混亂。最后,選取教材管理模式、采取的具體管理制度方法,應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必須符合校情。二是了解高校教材的現實運行狀況。三是必須恪守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原則和規律。主動為教學科研服務,是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目的,是高校教材管理模式構建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前提條件。在教材管理及其改革過程中,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以學生的知識需求和能力培養為中心,及時調配教材資源,降低工作成本,最大限度地讓利于學生。
高校教材管理模式是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學校內外部環境對其有著不言而喻的影響和制約作用。首先,一所高校在國家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類型、層次、成長方式,以及校內自身的教育教學資源狀況,決定了其人才培養的目標及其方式。相應地,學校的教材管理目標在一定時期內也是確定的。但在教材管理上的認識與觀念上如果不相同,具體工作模式就會存在差別。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教材建設出現了新的變化,針對教材管理中的諸多問題,高校應該建立和完善以教材委員會為中心的管理模式,把教材委員會作為一個常設機構,教材科的工作圍繞它來開展。將教材選用的權利交給教材委員會,依靠專家的權威分析為學生選擇高質量的教材。教材科僅作為具體的執行機構,在教材委員會的監管下負責教材的預訂、采購、發行等工作,并且給教材委員會提供教材建設以及教材管理等方面的數據和資料,為教材委員會的宏觀管理提供依據。這樣,教材科由單純的管理走向管理與經營相結合,經營的職能逐漸強化。
組織編制學校教材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審議和批準各學科專業的教材建設規劃與工作計劃,指導和監督各學科專業教材建設工作。教材建設是高等學校基本建設之一,教材建設是學校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教材建設規劃的制定,既要全面考慮,又要確定重點。做到全面規劃、合理選題、發揮優勢、保證重點、形成特色、提高質量。要將教學改革力度加大、有創新精神、有特色風格的教材,以及教學急需,尚無正式教材的選題優先列入規劃。
審核學校教材編寫立項申請,并提交校長辦公會審批。教材編寫立項規劃要緊密結合學校辦學定位與特色,依據學校專業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師資力量等情況,在對國內外現行教材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全面統籌制定。規劃立項教材的重點是:反映學校高水平的科研和教學研究成果,體現學校專業優勢和特色的教材;教學使用中反映較好,已獲省部級以上獎勵,需要修訂的優秀教材;教學改革力度大,與現有教材相比具有明顯特色和創新的教材;對于無教材可選用的新興學科、邊緣學科課程,編寫體現學科方向、填補學科空白的教材,學生普遍受益的專業基礎課教材。
對已批準立項編寫教材進展進行考核。對立項編寫的教材要加強中期檢查,為編者排憂解難,以保證編寫教材任務落到實處。
對教材編寫項目成果進行評價鑒定。一是甄別教材的科學性和適用性,分析、判斷教材文本在設計和編制方面的價值,為國家或教材選用者服務。這是教材評價的工具價值。在當前我國大多數學校中,教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源和工具。因而甄別教材的科學性和適用性顯得尤為重要。二是總結經驗成果,指出不足和問題,推進教材改革和發展。這是教材評價的目標價值。教材評價的基本目標并不僅僅是甄別教材,更重要的是促進教材的發展。對教材經驗成果的總結,認識其問題與不足,既是教材的科學性和適用性鑒定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材評價功能的延伸和發展。 三是探索教材知識結構體系、內容整合方式與學生素質提升的關系,使教材的屬性與學生需要的價值關系以觀念的形式呈現在人們的面前。這是教材評價的特殊價值。四是它引導和調控著教材編寫,促使教材編寫人員不斷地改進教材,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
組織開展學校優秀教材和優秀講義、精品教材的評選工作,向教育部、省教委推薦精品教材。通過評獎活動,進一步提高對教材建設重要性的認識,鼓勵廣大教師著書立說,表彰積極參加教材編寫并做出突出成績的教師,推動教材建設工作的發展,促進教材質量的提高,不斷開創教材建設工作的新局面。
指導和監督學校教材建設基金的管理與使用。高等學校教材是反映教學改革成果的物質載體,教材建設是提高課程質量的重要途徑。為了加強精品教材的建設工作,加大教材建設的資助力度,學校都設立了教材建設基金。為了確保教材編寫質量,高效利用教材建設基金,教材委員會應定期指導和監督學校教材建設資金的使用。
[1]歐衛平.淺談高校教材管理工作[J].郴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20-2.
[2]陳桂芝,王先瓊,萬滋衡.關于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探討[J].咸寧學院學報,200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