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一舉打敗美國通用汽車,登上世界汽車霸主地位的日本豐田,由于企業文化病變,過度擴張,忽視質量,欲速則不達,一年多后的今天因“質量門”已經走到了懸崖邊緣。昔日以精益生產和“零瑕疵”管理而聞名全球的豐田汽車質量受到了全球消費者的廣泛質疑。豐田汽車“質量門”,送給中國企業三點有益的啟示。
不過度追求發展速度
只要稍微留意,不難發現因過度追求發展速度而破產倒閉的中外知名企業。雷曼兄弟、麥道夫基金公司、珠海巨人集團、鄭州亞細亞集團、山東秦池酒廠等,無一不是因過度追求發展速度而破產倒閉。
人們往往欣賞“失敗乃成功之母”的名言,而容易忽視“成功是失敗之母”的真諦。成功在給人帶來自信的同時,也容易使人產生輕狂。豐田曾經培育了健康的企業文化,形成了先進的企業管理,并立下“永不同時開新廠、招新工人并推出新產品”的規矩,尤其是精益生產與“零瑕疵”成為全球制造業的標桿,贏得了尊重,創造了企業輝煌。
不過,豐田在取得輝煌之后,也由自信變得輕狂,并且由過度輕狂引發了對產品質量的傲慢,將一時的成功當做了永恒的法寶。豐田快速擴張,從1957年在美國設立銷售中心以來,截至目前,豐田銷售機構遍及北美,并且建有6家工廠。2000年豐田在美國銷量160萬輛,2007年達到260萬輛。超速行駛的豐田終因人才、管理不相匹配,再三出現質量問題,2008年在豐田成為全球汽車業霸主的同時,也陷入虧損泥潭。豐田2008財年凈虧高達4300多億日元。當前
的“質量門”危機已使豐田汽車品牌嚴重受損。
卓越的豐田尚且深受過度擴張之害,中國企業更應從中吸取教訓。政府管理部門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淡化GDP考核指標。有關企業要力戒浮躁,抵制誘惑,避免短期行為,保持可持續發展,在不具備條件的時候不要盲目擴張。
不迷信西方管理工具
西方發達國家作為市場經濟的先行者,創造了許多先進的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改革開放后,西方管理工具如精益生產、六西格瑪、外包管理、TQC、ERP、KPI、SHE等陸續傳入中國。不少中國企業積極向西方學習,聘請國外咨詢機構,投入巨額資金,啟動管理項目。不可否認,引進西方管理工具對一些中國企業加速與國際接軌和提升管理水平產生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國情、民情特別是文化的差異,也有許多企業投入巨資的管理項目被束之高閣,棄而不用。
國內ERP成功率不足30%,足以說明同樣的管理工具,可能在西方企業好使,在中國企業就不好使。那些不顧國情和企情,一味迷信西方管理工具的企業難免遭遇“滑鐵盧”。因此,中國企業要善于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并結合實際。例如,我們在學習借鑒豐田精益生產、“零瑕疵”管理的同時,應該檢討他們過度擴張理念和忽視質量的失誤。
千萬不要崇洋媚外,妄自菲薄。正確的態度應該是積極學習西方管理,但不要迷信西方管理工具。在沒有充分準備和論證之前,不要盲目投資使用。西方管理工具一般價格高得驚人,動輒幾百萬元、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使企業陷入困境,后悔莫及。其實,現在國內有不少咨詢公司經過長期實踐,已經具備了較高的專業水平,管理軟件和硬件與國外差距不大,價格卻要低得多,選擇國內咨詢公司同樣可取。
不忽視中國管理智慧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國企業在學習借鑒西方管理理念的同時,還應該積極挖掘、吸收中國管理智慧。所謂中國沒有管理理論的觀點是不能成立的,這種觀點無疑犯了重名輕實的錯誤。中國古人提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難道不是對自我、家庭、地區和國家的管理嗎?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會知道,中國歷史上有關自我、家庭、地區和國家管理理論的論著可謂是汗牛充棟、浩如煙海。老子、孔子、孫子、范蠡等先賢的管理思想和理論都是值得后人開發的寶庫。
中國管理也已經越來越受到西方有識之士的重視,不少西方國家也把學習中國文化和管理作為一種時髦。《孫子兵法》、《論語》已列入歐美國家及日本、韓國商學院的必修課。令人遺憾的是,中國的管理智慧在中國反而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30年快速發展,成功抵御亞洲金融風暴,率先走出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一筆筆驚世之作,一個個成功實踐,離不開先進文化和管理的支撐。現在到了轉變觀念、增強信心,下工夫、花力氣研究總結中國企業管理理論和管理案例的時候了。
令人欣喜的是,中國有些企業已經成為總結中國式管理的先行者。如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總結提煉的以人本管理、和諧管理、正己管理、無為管理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式管理得到社會的認同和企業的共鳴。天津堿廠以創始人范續東先生提出的“四大信條”(科學為先,在原則上絕對相信科學;創業為魂,在事業上積極發展實業;集體為榮,在行動上寧愿犧牲個人顧全團體;服務為本,在精神上以能服務社會為最大光榮)為企業管理之魂,不斷傳承基因,借鑒吸收,創新升華,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基業長青。還有許多企業正在使中國管理智慧在市場經濟中得到弘揚光大,并且形成競爭優勢,彰顯了中國式管理的功力,也使我們看到了中國式管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