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再給我講一遍吧。”“哎呀,這個故事都講了八百遍了!”當這樣的對話第N次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
一個故事都講得熟能成誦了,孩子還是不厭其煩地讓你再講一次。通常你會怎么做呢?是硬著頭皮將“嚼之無味”的故事再讀一遍;還是想出了別的什么辦法,既可以滿足孩子再聽一遍的要求,又可以讓自己講得更加投入?
情景一
“這里講得不對,怎么沒有卡梅拉和卡門教小黑貓捉老鼠那段?”
一個故事在讓媽媽講了數(shù)遍后,豆豆還一個勁兒地要求爸爸再講幾遍。沒過多久,爸爸就發(fā)現(xiàn),自己剛想偷偷溜過去幾頁內容,居然都被沒有盯著書看的豆豆識別了。然后她還很認真地對爸爸講:“如果小黑貓不會捉老鼠,那他怎么會打敗后面偷蛋的小貍鼠呢?”可見,孩子每一次重復聽故事的過程,都是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消化、鞏固和加深的過程,甚至建立了自己簡單的邏輯推理思維,直至最后能夠把整個故事完完整整地背下來、記住。
方法1:讓故事“動”起來
一遍又一遍讀同一個故事,這是孩子學習語言時特別自然的需要,對這樣的需要,我們當然應該盡力滿足。但是,這并不是說,我們就得像復讀機一樣,做無數(shù)次的機械重復。對于已經(jīng)讀得爛熟的故事,我們也可以放下書,根據(jù)自己的記憶給孩子復述。而且,因為手里不用拿著書,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比如加入動作,在你講《猜猜我有多愛你》的時候,和他一起舉手抬腳,或者,用手影扮演小兔子……這些方法會讓因為已經(jīng)講了十幾遍而變得干巴巴的故事一下子鮮活起來,變得比第一次聽還要有趣。
方法2:給媽媽講故事
如果故事很好把握,你又發(fā)出了“今天你來給媽媽講個故事吧”的熱情邀請,他會很高興換個角色,自己扮演一回講故事的“小大人”。如果孩子一開始講故事有點結巴和不順,那也沒關系,爸爸媽媽還可以在旁邊做“配角”,給他搭個話,不管他第一次講故事的水平如何,你發(fā)自內心的快樂和贊賞,都會成為他繼續(xù)“讀”書的動力。
方法3:提問——回答
雖然故事已經(jīng)講了很多遍了,但孩子的問題不會少。孩子提問,首先說明他已經(jīng)懂得就故事內容做思考了,這是一種智慧的表現(xiàn);其次孩子主動向你發(fā)問,說明他希望和你進行更加直接的交流,這是一種親昵的表現(xiàn)。那么,在孩子不停提問的時候,為什么不試著像《聰明的一休》里那樣,玩?zhèn)€問答游戲呢:兩個人輪流 “提問”和“回答”。你會發(fā)現(xiàn),這種游戲不但促進了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也無形之中鍛煉了你的思維能力,因為要想出一個能難倒他的問題可不那么容易!
情景二
“媽媽,后來呢?小鵝救出了不會游泳的小兔子,去哪兒了?”
“回家了,回到它們一起生活的小村莊了。”
“回到村莊做什么了?它們在一起又玩了什么新游戲嗎?”
“……”
故事講完了,但孩子依然沉浸在故事的情節(jié)里,對故事的結尾有著這樣那樣的追問。3歲以后,隨著語言的發(fā)展、經(jīng)驗的豐富和活動的復雜化,孩子想象的內容也逐漸豐富起來。通過生動的語言描述,一個個活生生的形象就會活躍在他的腦海中,如大灰狼、小白兔、白雪公主、小矮人等。另外,幼兒容易沉浸在想象過程之中,當他們在聽故事時,一邊聽,一邊想象,生動的形象便在他們頭腦中呈現(xiàn),他們就會感到極大的滿足,由于受想象力水平的限制,孩子常常需要通過不斷的重復,來加強對故事的理解和形象的塑造,因此他們會在一個時期內反復要求講同一個故事,從而滿足自己想象的需求。
方法1:“編”故事
無字書是用于反復閱讀方案的最佳選擇。正因為沒有字,所以每次拿起書,我們又可以換個新講法,比如威斯納的《7號夢工廠》,你可以這樣開頭:“有一個喜歡畫畫的男孩,他常常想,要是把自己的畫畫在天上就好啦,于是有一天……”也可以這樣開頭:“有一朵淘氣的云從它媽媽那里逃跑了,現(xiàn)在,讓我們來當偵探,看看它躲到哪里去了……”還可以一起計算書中出現(xiàn)了多少個不同形狀的云朵,或者尋找同一個大樓在不同的畫里出現(xiàn)了多少次……無字書就是這樣一種可以挖掘各種讀法的好東西。
方法2:“故事鞋”
故事不一定只有一個結尾,如果孩子對一個故事的情節(jié)不滿,甚至因為故事的傷感而掉了眼淚,我們先別急著把那本書棄之如敝履,不妨試試看“故事鞋”的游戲。假裝自己有一雙可以走進故事的鞋,然后和故事里的主角一起去努力改變后面的情節(jié),這個游戲可以由大人和孩子一起玩,甚至可以是一家人組成一個“救難英雄小隊”。你瞧,一個大團圓故事給不了孩子的東西,倒可能由一個“不幸”的故事來給予他呢。
方法3:“走進”故事
如果你反復講一個故事已經(jīng)有些厭了,一時間真想不起給孩子讀什么才好了——這最后的一個法寶,還是能讓你和孩子度過特別開心的一天。那就是:講一個他小時候的故事。你懷著他時那些對他模樣的猜測,他剛剛出生的那一天的忙亂和快樂,他第一次笑是為了什么,他房間和搖籃的裝飾是什么樣……所有關于他和爸爸媽媽的生活回憶,都會是3~4歲孩子百聽不厭的故事。因為這關系到他從哪里來,他自己是誰,這些回憶總能幫他再次確定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對于那些勤于給寶寶做記錄的爸爸媽媽,還可以在講故事的時候翻出過去的紀念品。寶寶的腳印、過去的照片、日記本上的圖畫……這些都是全天下獨一無二的、專屬于你們一家人的故事,沒有第二個人能給他講述的故事。我敢說,一個熱愛探索自我的孩子會對這些故事上癮的,就像冰心曾感覺到的——“這是如何可驚喜的事,從母親口中,逐漸地發(fā)現(xiàn)了,完成了我自己!”
選書小貼士
3歲以后的孩子隨著認知能力的提升,自我認知力和想象力開始起飛,此時選一本充滿創(chuàng)意的圖畫書,或者一本可以回答孩子平時一些好奇的書顯得尤為重要。讓我們分享一下幾位媽媽的心得。
《大衛(wèi),不可以》——摩西媽媽推薦
我兒子,喜歡!尤其喜歡光著屁股跑掉的那頁,并由此知道了自己的屁股在哪里。他還喜歡最后那頁,每當我或者他奶奶說,“大衛(wèi)乖,我愛你!”他就把他的大頭平放在我們的大腿上,讓我們摸他的腦袋,享受極了!
《魔法親親》——肥丫丫媽媽推薦
媽媽早早地囤下這本書,為肥丫丫上幼兒園作準備。終于派上了用場。前一段時間,肥丫丫在媽媽送他的時候總是哼哼嘰嘰的,一個周末前,我好好給他講了這個故事,放下書,也很莊重地給了肥丫丫一個“親吻的手”!小人兒立刻滿臉放光,把小手握得緊緊的。現(xiàn)在,放學去接他,他會說:“我好想媽媽呀!”這時候,孩子就會抓起我的手,讓我拿手掌捂著自己的臉頰。這個“親吻的手”似乎也會安慰我自己呢。
《我的名字克麗桑絲美美菊花》——小妖媽媽推薦
昨天晚上回家,小妖大聲地向全家宣布:以后我的名字就叫克麗桑絲美美菊花了,不要再叫我以前的名字了!沒有看過這本書的小姨和外婆大眼瞪小眼。小姨說:那要去公安局改戶口才可以啊!小妖還不太明白這些手續(xù)。但是很堅持,現(xiàn)在先叫,以后再去改。我點點頭說:這個名字的確不錯,但是你知道嗎,所有看過這本書的小女孩幾乎都要改成這個名字了!你可能跟很多小女孩的名字一樣了啊!她毫不在乎!
敬請關注“共讀時光”系列 話題!關于親子閱讀,有什么好的經(jīng)驗?有什么新的困擾?歡迎登錄www.fumubidu.com.cn“閱讀沙龍”和www.landaishu.com “圖畫書加油站”和我們分享!
編輯/徐蓉(xurong@bph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