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寶胖了將來減肥是個難題,瘦了怕營養不良影響發育。所以,媽媽們很是擔心。
同年齡的寶寶在一起玩,媽媽們在一旁都會不約而同地打聽:“你家寶寶有多高、多重了?”再拿別的寶寶和自己的寶寶比,比完了心里就會暗暗琢磨:我們家寶寶是不是太胖(瘦)了?其實,許多看起來胖嘟嘟的寶寶,或你老覺得很瘦的寶寶,都在正常范圍之內,所以,要想知道寶寶到底胖(瘦)不胖(瘦),肉眼看了可不完全算數,是要拿出根據來的。
他胖嗎?他瘦嗎?
醫生會這么精確判斷
每次體檢時,兒童保健醫生都會測量寶寶的體重、身長、頭圍,根據測量所得的數據查閱正常兒童的生長參考數值,比較、判斷寶寶的生長是否正常。
將寶寶每次體檢所測得的身長、體重、頭圍分別按年齡順序標點在相應的兒童生長曲線圖上,并將這些點連接起來,就能得到每個寶寶獨一無二的生長曲線。通過對寶寶生長曲線的增長速度、增長趨勢等的評估,可以更直觀、更形象地觀察寶寶的生長情況。如果寶寶的生長曲線在正常范圍內,而且隨著標準生長曲線圖的趨勢上升,那就說明寶寶生長良好。如果寶寶的生長曲線在正常范圍以外,或者偏離了標準生長曲線的增長趨勢,無論是太慢了還是太快了,都可能是寶寶的生長出現了異常,需要尋找原因。
不過,即使寶寶的生長曲線不在兒童標準生長參考值的正常范圍內,也不一定就說明寶寶的生長有問題。比如說早產/低出生體重的寶寶,他們身長、體重、頭圍的生長曲線可能一直在正常范圍以下,但只要寶寶的生長曲線與標準生長曲線的增長趨勢一致,也可以認為是正常的。當然,這最好由專業醫生來判斷,并需要長期的隨訪和觀察。
你可以這樣來判斷
除了描繪生長曲線,還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可以大致判斷寶寶的生長是否正常。
體重 寶寶體重的增加是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慢的。
● 寶寶的平均出生體重大約是3.3 千克, 正常在2.5 ~ 4.0 千克之間。出生后的前3 個月,寶寶每個月體重增加略超過1 千克,滿3 個月時體重總共可以增加3.0 ~ 3.5 千克,平均達到6.6 千克,正好是出生體重翻一番。
● 在4 ~ 6 個月之間,寶寶的體重增加速度減慢一半,每個月體重增加大約0.5 千克。
● 而滿半歲后至1 周歲以前,寶寶每個月體重增加速度又減慢一半,大約0.25 千克。因此,到1 周歲時,寶寶的體重差不多是10 千克。
● 1 ~ 2 歲之間,寶寶每個月體重增加大約0.2 千克,滿2周歲時體重在12 千克左右。以后寶寶每年體重增加大約2千克,可以按照“年齡乘以2 加上8”的計算公式大致估計寶寶的體重。2 歲以下寶寶的體重在以上所提到的平均體重上下2 千克之間都屬于正常。
身長
● 寶寶出生時的平均身長是50 厘米。
● 寶寶出生后前3 個月長得最快,每個月增長大約4厘米。
● 4 ~ 6 個月增長速度減慢一半,每個月大約2 厘米。
● 滿半歲后,增長速度又減慢一半,每個月大約1 厘米。
● 滿1 周歲的寶寶大約身長75 厘米,比出生時增加50%。隨后繼續以每個月增長1 厘米的速度一直維持到2 周歲。
● 滿2 歲時,寶寶身長大約87 厘米。以后寶寶每年身高增長差不多為7 厘米,可以按照“年齡乘以7 加上75”的計算公式來估計寶寶的身高。
● 2 歲以下寶寶的身長在平均身長的上下5 厘米之間都屬于正常。
頭圍
寶寶的頭圍也是一個重要的生長指標,特別是出生后的前6 個月,寶寶頭圍的正常增長預示了寶寶腦發育良好。
● 寶寶出生時平均頭圍大約34 厘米。
● 滿3 個月時寶寶平均頭圍增加到40 厘米。
● 滿6 個月時寶寶的平均頭圍增加到43 厘米,正常范圍在上
下2 厘米之間,也就是41 ~ 45 厘米之間。
● 1 周歲時,平均頭圍約45 厘米。
● 2 周歲時約48 厘米。
Tips 兒童標準生長曲線圖可以從世界衛生組織的網站、父母必讀育兒網(www.fumubidu.com.cn)下載,分女孩和男孩,包括分年齡的身長(高)生長曲線圖、體重生長曲線圖、頭圍生長曲線圖等。這些曲線圖有按百分位評估的,也有按Z 值評分評估的,其中P50 或Z 值評分為0 相當于平均值,而在P3 ~P97 之間或Z 值評分-2~+2之間都屬于正常范圍,在P15 ~ P85 之間或Z 值評分-1 ~ +1 則為良好。
幼年時期,營養是寶寶生長頭號功臣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種族、遺傳等差異是決定寶寶高矮胖瘦的主要原因,但近期的研究更支持寶寶的生長主要受營養的影響,營養狀況決定了寶寶的生長狀況,而遺傳等因素的影響要到青春期時才顯現出來。在由世界衛生組織完成的國際多中心兒童生長研究中,來自巴西、印度、阿曼、美國、挪威、加納的0 ~ 2 歲健康母乳喂養兒童,在長期的縱向體格生長的觀察測量中,其身長和體重的生長曲線完全重合,說明不同種族、國家的嬰兒在良好的營養和環境條件下,其生長是完全一致的,良好的營養和生活環境是決定寶寶生長的重要因素。
我國大約每10年對兒童的體格生長情況進行一次調查,每次調查所獲得的兒童體重、身高等體格生長數據都比前10 年有所提高,2005年我國9個城市7歲以下兒童體格生長數據基本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兒童生長標準相一致。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中,兒童體格生長數據,包括體重和身長已經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兒童生長標準。而在我國貧困地區,兒童的體格生長仍然明顯落后,特別是身長的落后比體重更明顯。說明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兒童的營養狀況有明顯改善的同時,生長狀況也明顯提高。
太胖、太瘦?
喂養不當是主要原因
由于營養是決定寶寶生長的重要因素,因此,喂養不當而造成寶寶膳食不平衡是導致寶寶太胖或太瘦的主要原因。
6個月以內 配方奶喂養更容易造成寶寶過胖或過瘦
用配方奶喂養的寶寶一般比母乳喂養的寶寶要胖一點,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媽媽常常有意無意地讓寶寶將最后一口配方奶喝掉,使寶寶的奶量超過實際需要量,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配方奶所含的蛋白質含量明顯高于母乳,近期的研究證實了過量攝入蛋白質可以造成寶寶肥胖,或增加成人后肥胖的可能性。但是,也有部分配方奶喂養的寶寶由于對牛奶蛋白過敏而造成嘔吐、腹瀉,嚴重影響生長,而且,由于配方奶營養成分與母乳不同,較容易引起寶寶便秘、腸痙攣等胃腸道癥狀,也會影響寶寶的生長,造成寶寶體重過輕。
6個月以后添加輔食不當
寶寶6 個月后,需要添加泥糊狀食物,這一時期的喂養不當,更容易影響寶寶的生長,造成寶寶太胖或太瘦。如果你有下面這些舉動,那可要注意了──
● 過早或者過晚給寶寶添加輔食 寶寶兩三個月還不具備消化吸收能力就添加輔食,或者6 個月以后奶類無法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時還不添加輔食。
● 輔助食品選擇不恰當 沒有按照寶寶的年齡和咀嚼吞咽能力逐步添加糊狀、半固體、固體的食品,而只添加果汁、湯水等;食物品種過于單調;過分強調喝奶量。
● 喂養方式不正確 采用強迫、哄騙的方法喂養寶寶,允許寶寶邊看電視、邊玩玩具邊吃飯;不允許寶寶自己動手吃飯;總是擔心寶寶吃得不夠而多喂幾口。這些喂養方式和喂養態度或者造成寶寶挑食、吃飯到處走、吃飯不定時而消瘦,或者造成寶寶過量進食而導致肥胖。
其實,寶寶天生有自我調節進食量的能力,吃多少最好還是由寶寶自己來決定,當寶寶確實不想吃的時候就不要強迫。實際上,觀察寶寶是否吃夠、吃好的最好指標,就是寶寶體格生長的情況,也就是體重、身長、頭圍的增長,特別是體重,可以比較敏感地反映寶寶近期的營養狀況。如果寶寶在一段時間內體重增長良好,那就說明他吃夠了,如果寶寶體重增長不良或者增長過快,那就說明有問題,需要尋找原因。
保健醫生提醒
適度生長最合適
媽媽們通常都認為寶寶長得越快越好,而且認為只有達到平均數以上,寶寶才沒輸在起跑線上。實際上并非如此。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嬰幼兒時期的營養不僅關系到近期的生長,也關系到長期的健康。寶寶生長不良或者生長過快,都可能會對成人后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都與胎兒、嬰幼兒時期的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相關聯,因此適度生長才是最合適的。無論寶寶的身長、體重是在平均值以上或以下,只要寶寶的生長能保持穩定,那就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