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孩子的牙齒、眼睛、耳朵等身體其他器官操過不少心吧?但他的小腳丫呢,你關注了嗎?
“好好刷牙,不然會得蟲牙的!”“看書要坐直了,不然眼睛該近視了!”……這樣的話,你是不是沒少對孩子說?而小腳丫呢,如果不出現異常,也許只是在幫孩子洗腳、剪腳指甲的時候你才會注意到它吧?其實,從孩子開始站立、行走的時候開始,小腳丫的艱巨任務就來了,它要承受孩子整個身體的重量,而且仍在逐步發育,所以,它有足夠理由受到你的關注。
小腳丫的成長之路
出生前
在胎兒期的第七周,胚胎的下肢末端出現了腳,但腳趾是連在一起的,就像鴨掌一樣。第八周,腳趾開始分開,并長出了指甲。從胎兒期的第四個月起,胎寶寶腳的活動能力增強了,能夠做出踢、蹬的動作。第六個月,腳部肌肉發育加快,手腳有時會猛烈地撞擊子宮,孕媽媽隔著肚皮也能摸到寶寶小腳丫的輪廓。
0~3歲
每個小寶寶的腳丫都是又胖又厚的。寶寶剛學會走路時,你會發現他的腳底沒有像大人一樣的足弓,十足一個小平足。不要擔心,小寶寶平足是有原因的:寶寶的骨頭和關節仍然很有彈性,所以當他們站立時就會平足;同時,寶寶腳底堆積的脂肪也會使足弓變得不明顯。
滿1歲時,寶寶的腳差不多已有成人的一半長。你會發現,寶寶站立時多是內八字腳,這種習慣主要是來源于寶寶在媽媽子宮里的姿勢。出于習慣,出生以后的寶寶仍然會保持著那種交叉腿的動作,并在幾個月以后漸漸地自動糾正過來。
3~8歲
4歲以前,孩子的足弓尚未開始發育,足底看上去還是扁平的,往往被誤認為扁平足或者扁平外翻足,實際上這是一個生理性的扁平足階段。4歲以后,足弓會逐漸增大,一般到8歲左右,孩子的足弓就能達到成人的水平。
小腳丫會遭遇哪些異常?
我們的腳由在韌帶和神經末梢聯結下的26根骨頭組成,由許多有力的肌肉、韌帶將各個足骨連接在一起而呈弓形,這就是常說的足弓。足弓具有很強的彈力,能緩沖震蕩,保護人體,使人體的重力分散到腳的各點,并保證站立時的穩定性,同時可避免足底的血管、神經直接受壓迫。足弓塌陷或消失就形成扁平足。
扁平足:功能性還是病理性?
扁平足分功能性和病理性兩種。功能性扁平足看上去腳外形扁平,足弓小,是由于足底肌肉發達,軟組織肥厚造成的。功能性扁平足足關節正常,正常的走、跑、跳都不受影響。
病理性扁平足較多見,由于足弓的作用減弱,使走、跑、跳受到影響,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就會感覺腳疼,從而妨礙孩子的全面鍛煉。長大成人后,勞動能力也會受到一定限制。
除少數與遺傳有關外,大多數孩子的扁平足是由于后天因素導致足弓的韌帶、肌肉松弛而造成的:
● 腳的肌肉、韌帶缺乏鍛煉,力量不足。如寶寶長時間穿過小的鞋子,會影響腳的肌肉、韌帶發育,以致足弓的正常發育受阻。
● 腳的肌肉、韌帶過度疲勞。讓小寶寶長時間地行走、站立,都有可能造成扁平足。
● 疾病的影響。寶寶先天性足部有疾病,肌肉萎縮,也可造成扁平足。要避免寶寶患扁平足,下面幾個細節不能忽略:
● 為寶寶選一雙合適的鞋,切忌讓寶寶穿太小的鞋。
● 寶寶沒滿9個月時,不要讓他過早下地走,也不要長時間站立。
● 如果寶寶的扁平足已經比較明顯,可讓他練習用腳尖或腳外側走路,能起到一定的矯正作用。無法矯正的扁平足應去醫院骨科進行矯治。
馬蹄內翻足,松軟型還是僵硬型?
馬蹄內翻足一種常見的先天畸形,發病率為1/1000,男孩是女孩的2倍,單側稍多于雙側,發病與骨骼、肌肉、神經及遺傳等因素有關。孩子出生后往往就出現單足或雙足馬蹄內翻畸形,表現為足跟小且內翻,各足趾向內側偏斜,常合并小腿內旋畸形。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畸形逐漸加重,尤其在負重行走后,由于總是足背外側緣著地,這些部位的的皮膚會變厚,甚至生出老繭。
馬蹄內翻足通常分松軟型和僵硬型。原則上,松軟型以保守治療為主,一般出生后1個月開始治療。保守治療的畸形矯正復發率約為40%~80%。雖然保守治療可能無法從根本上矯治畸形,但它還是一件發現畸形必須立即做的事情,因為它也是手術前的重要準備過程。手術前,在兒童骨科專科醫師指導下的手法按摩或階段性矯形石膏固定也很重要,因為手法矯形或石膏矯形能使足部攣縮的肌腱、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得到充分牽伸,足后內側皮膚得到充分擴張,減少了術后畸形復發和切口皮膚壞死、感染的機會,同時也能減少因錯誤的或不正確的手法按摩或矯形石膏固定所形成的“搖椅底”畸形,而這種畸形的治療比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畸形更難。
僵硬型以手術治療為主,通常于出生后6個月開始治療,術后石膏固定3個月。去掉石膏后,白天穿矯形鞋,夜間用支架保護1~2年。手術后2年內要堅持定期去兒童骨科檢查,這是防止畸形復發的重要保證。
為小腳丫找一雙合適的鞋
寶寶在家里最好是光著腳。光腳可以鍛煉腳上的肌肉,增加腳趾抓攀的能力,有助于學步。出門的時候再給他穿上鞋子。
為寶寶選鞋時應該注意下面幾點:
● 量好腳長和腳寬,這樣在買鞋時就可以心中有數。
● 鞋的前面必須有空間,讓腳趾能自由轉動。要確保腳尖和鞋頭有一指的距離。
● 要買鞋底用兩個手指就可以彎動的鞋子,但是后根周圍的部分要不易彎曲。
● 不要買塑料涼鞋,這種涼鞋容易變形、傳熱。可買柔軟的皮革制鞋、棉布制鞋。
● 涼鞋后面必須要有帶子,這樣走起路來鞋子才會跟腳。
許多成人的足部疾病與身體其他部位的疾病一樣,在孩童時期就有其根源所在,或是與生俱來的。兒童骨科專家提醒,為使寶寶的小腳丫能健康成長,要為寶寶的腳丫做定期檢查和規律的足科護理,使孩子足科疾病的發病率減到最小。
編輯/覃靜(qinjing@bphg.com.cn)
文章來源:《父母必讀》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