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寶寶的胃容量較小,吃不下多少東西,但寶寶生長發育快,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又很高,掌握孩子的飲食需要,做好食物搭配是關鍵。
2007年出版的《中國孕期婦女、哺乳期婦女和0~6歲兒童膳食指南》是中國知名營養專家經過多年努力的結晶。他們形象地用平衡膳食寶塔的形式為1~3歲寶寶提供了經典指導。針對1~3歲幼兒的膳食營養素參考攝量,專家這樣建議:
除了每日供應不少于80~100g 的幼兒配方奶粉,或者350ml 鮮牛奶(普通液體奶)或相當量的乳制品外,由以下種類和相應數量的食物構成的膳食,可基本滿足1~3歲幼兒每日的營養需要:
1.雞蛋等蛋類、魚蝦肉、瘦畜禽肉等100g。
2.米和面粉等糧谷類食物100 ~ 150g。
3.新鮮綠色、紅黃色蔬菜以及蕈藻類蔬菜(如香菇等)150 ~ 200g。
4.新鮮水果150 ~ 200g。
5.植物油20 ~ 25g。
食物數量的上下限,分別對應于1~3歲的年齡范圍,也就是說,剛滿1歲的幼兒,食物用量在上述范圍的相對低值上安排;接近3歲的幼兒,其膳食食物數量按上述范圍的高值安排。以此在這個數量范圍內選擇相應品種食物制訂的食譜,除了維生素 外,基本上可以達到各種營養素的推薦量或適宜量。
在此基礎上,每月再選用豬肝75g、雞肝50g 或者羊肝25g,做成肝泥,分次喂食, 以增加維生素A 的供應。
Tops:肝泥如何加?
Tips 營養學家特意將肝泥列入嬰幼兒每月必加的食物。
假如你沒有時間做肝泥,去超市買來現成的熟肝,切碎放在粥中或是切成片給寶寶吃。每頓飯吃一片肝或一勺切碎的肝即可,每周吃一兩次就可以啦。
黃金法則1:粗細搭配
精白米、精白面屬于細糧,口感好,但在制作過程中,損失了大量的營養素。玉米、小米、燕麥、豆類屬于粗糧,但一般口感不如細糧。其實,只要合理混搭,就能做出口感好又有營養的美食,比如將大米、小米和燕麥一起煮粥,口感就不錯,或者將玉米面與白面混合,可以蒸發糕,口感如面包樣松軟。把粗糧細做,一樣味美可口。粗糧做成的饅頭,用少量油煎一下,有脆脆的口感,對于磨牙期的寶寶非常適合,大些的寶寶也會喜歡吃。
黃金法則2:葷素搭配
肉食屬于葷食,含豐富的蛋白質,口感也香。水果蔬菜、豆制品類屬于素食,纖維素、維生素含量較高。媽媽本著每餐一口肉食,三口素食的原則,基本上就是合理的。媽媽可能發現,有的寶寶更喜歡吃肥肉,其實主要是由于肥肉吃起來更香,而且肥肉比瘦肉容易咬碎。因此媽媽要在肉的做法上多下功夫,可以把肉鉸成餡,包成包子、餛飩,這樣瘦肉也都能吃下。粗纖維的牛肉也可以做成肉丸,與青菜同煮。做肉末燒豆腐時,可以再配入胡蘿卜或是油菜,這樣一份菜中有幾種食材,營養更豐富。
黃金法則3:干稀搭配
干的主食,比如饅頭、花卷、米飯等要盡量做得軟一些,這樣有利于寶寶咀嚼、下咽。
稀的湯粥類,一般在飯后喝,有利于增強飽足感,而且粥湯類還能為不愛喝水的寶寶補充水分。但在制作時,媽媽要注意,寶寶喝的粥或湯,要避免放有強烈滋補效果的食材,比如參類,喜歡煲湯的南方媽媽尤其要注意。因為小兒屬于純陽之體,吃滋補的食物后愛上火,可能出現流鼻血情況,長期食用可能造成性早熟。因此寶寶的湯以蔬菜湯為主,如西紅柿蛋湯、冬瓜海米湯、菠菜雞蛋湯等。粥以小米粥、紫米粥、紅薯粥、南瓜粥、水果粥為主。
黃金法則4:色彩搭配
飯菜呈現豐富的色彩,可以讓寶寶更有食欲。同時,顏色的深淺,也與營養相關。
綠色蔬菜有菠菜、油菜、茴香、西蘭花等,它們大都含有維生素和纖維素,能夠滿足寶寶維生素的需要,并幫助寶寶清理腸胃。常吃綠色蔬菜還能幫助寶寶保持身體的酸堿平衡。
黃色蔬菜的代表菜有南瓜、胡蘿卜、黃椒等,它們含有豐富的β- 胡蘿卜素,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促進寶寶視力發育。紅色的蔬菜代表是西紅柿,它含有豐富的番茄紅素,有利于提高寶寶抵抗力。
黑色的食品雖然看起來不太好看,但營養豐富。如黑芝麻中含有大量油酸、亞油酸、葉酸、卵磷脂等,其中卵磷脂、亞油酸均具有健腦功效;木耳含有多糖類和磷脂等營養成分,它所含有的固醇類成分有利于鈣的吸收,兒童經常食用可以預防小兒佝僂病;紫菜含有大量的碘,有利于兒童的生長發育。
媽媽在制作寶寶餐時,要把這些不同色彩的食物靈活運用,這樣不僅顏色好看,還能促進食欲,比如胡蘿卜、土豆、雞肉做成的炒三丁,芹菜炒香干,西紅柿炒雞蛋等。用紫菜和米飯做成壽司、飯團也不錯。另外,媽媽還可以嘗試用米飯、面包、配菜擺出小動物、花朵的模樣,這也是吸引寶寶吃飯興趣很有效的好方法。
掌握了以上專家指導的核心要領,媽媽就會發現,給寶寶一份營養豐富的食譜,就如同玩轉一個魔方,可以自由地排列組合。這4 個原則從食物搭配角度,能夠幫助媽媽把專家的建議落實到每天的生活里,讓寶寶吃得又好又香,建立好的飲食習慣。
編輯/ 蘭淑會(lansh@bph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