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是制定一個家庭養育規劃的時候了。
孩子該多大了?該出生了?該1歲了?該3歲了?
每個家庭,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再明確不過了。但是,我們可曾仔細想過,在新的一年里,孩子都會發生哪些變化,家庭會發生哪些變化?
成長中的孩子,飲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形態要從液體到固體,數量要從少到多,品種要從單一到多元,如果現在我們對即將發生的變化有個粗略的估計,就會減少未來的困惑與忙亂。成長中的孩子,體能的變化有時會讓我們措手不及:原來躺在那兒不會動的,怎么就突然滾下了床?從翻身到坐起,從會爬到會走,從會跑到會跳……每一次飛躍,都帶給孩子巨大的成就感,而我們卻會在欣喜之余忐忑自己的安全防護是否到位。其實我們是既要提前準備好物理空間的安全防護,更要為成長準備好心理空間的自由度,讓孩子的自主動力得以生長。
成長中的孩子,與我們的交流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從最初用哭聲表達他的基本需求,到用復雜的語言和動作表達自己的意愿;從吃奶時要看著我們的臉,到用各種行為吸引我們的關注;從事事離不開我們的幫助,到事事都要試試“我自己”。孩子在向獨立的個體邁步,我們該如何掌握“付出”與“撤出”的分寸?
成長中的孩子,需要大量的游戲,有和媽媽玩的游戲,有和爸爸玩的游戲,有和爺爺奶奶玩的游戲,也有自己玩、和小伙伴玩的游戲。在不同的游戲中,他收獲不同的體驗。如果說游戲就是他的工作,那么適當地準備游戲并安排出和孩子一起游戲的時間絕對是我們為人父母的責任。
我們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了解越多,養育生活就會越從容。這個“未來的發展”不是我們給他規定的成長步伐,而是他與生俱來由基因決定的成長藍圖的展現。我們很難影響這張藍圖展現的進程,卻可以影響這張藍圖展現的質量,并為之添上家庭的、社會文化的色彩。就看我們如何規劃我們的養育生活了。
其實在我們思考孩子的成長和制定家庭養育規劃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更清晰自己的責任,家庭也會成長起來。